從文藝作品創新中感受中華文明的青春活力
作者:康震(北京師範大學黨(dang) 委常委、副校長)
剛剛過去的這個(ge) 暑期,《長安三萬(wan) 裏》成為(wei) 熱門電影,引發了廣泛的話題討論——無論是中小學生對傳(chuan) 統詩詞的主動學習(xi) 與(yu) 背誦,還是網友們(men) 對詩人生平的熱情探討與(yu) 慨歎,都讓我們(men) 見證了一場詩詞文化的潮流再起。
詩詞是中華文明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精髓的重要載體(ti)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詩經“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近年來,各種以詩詞為(wei) 切入口的文化類節目遍地開花,《經典詠流傳(chuan) 》原創“和詩以歌”,《詩畫中國》使得詩畫合璧,《中國詩詞大會(hui) 》做到以詩會(hui) 友……共同講述著浩蕩的文明長河裏,詩與(yu) 各類藝術、人民生活的和諧共生。
在這些文藝作品中,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jia) 值得以融合,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得以結合,讓人們(men) 看到了中華文明曆久彌新的青春活力,讓傳(chuan) 統經典於(yu) 當今時代再度綻放華彩。
守正創新激活傳(chuan) 統文化青春風貌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隻有全麵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創新創造是文化的本質特征和生命所在,也是文明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本所在。傳(chuan) 統文化類節目屢屢“圈粉”青少年觀眾(zhong) 、折服專(zhuan) 業(ye) 人士,靠的就是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以嚴(yan) 格的內(nei) 容選材、深度的思想開掘、精湛的藝術創造,著力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找尋體(ti) 現民族精神、時代風采和生活風貌的素材,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比如,《經典詠流傳(chuan) 》六季以來,一共傳(chuan) 唱了321首經典詩詞,創作了358首經典音樂(le) 作品,所涉主題、素材之廣令人驚歎。猶記得在今年高考到來之際,《經典詠流傳(chuan) ·正青春》特地推出“送考祝福”“惜時”等主題,受到莘莘學子的歡迎。
漢語裏的“青春”一詞,最早見於(yu) 屈原的《楚辭·大招》:“青春受謝,白日昭隻。春氣奮發,萬(wan) 物遽隻。”自此兩(liang) 千多年時間裏,從(cong) 萬(wan) 物勃發的春天,到乘風破浪的生命,再到生生不息的家國,青春被賦予了豐(feng) 富意涵,寄托了無限遐想。描寫(xie) 青春、讚美青春、珍重青春,成為(wei) 中華文明的一條文化經脈。文化類節目以此為(wei) 題,開啟的是一場鑒古思今的青春巡禮,不僅(jin) 為(wei) 人們(men) 揭開了傳(chuan) 統文化的青春麵紗,同時也發揮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讓今天的美好生活有了更為(wei) 深厚的文化自信的力量。
實踐證明,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不斷探索文化傳(chuan) 承、文化傳(chuan) 播的有效路徑,能讓經典之美和文化之美潤澤人們(men) 的心靈,讓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充分湧流,不斷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挖掘契合時代要求的價(jia) 值準則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麵。”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yu) “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沃土和思想根基。隻有堅持從(cong) 曆史走向未來,從(cong) 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men) 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ye) 。
今天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讀經典?《詩畫中國》的開場白說得好:“中華文明如同萬(wan) 古江河,奔流不息。詩筆與(yu) 畫筆,共同記錄著發展曆程,傳(chuan) 承著精神血脈,共同描繪了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根植在中華文明血脈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經由文化類節目生發出穿越時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一檔好的文化類節目能否被人們(men) 所誇讚、所記住,關(guan) 鍵就在於(yu) 是否向觀眾(zhong) 傳(chuan) 遞出一種向上向善的主流價(jia) 值觀。2018年,《經典詠流傳(chuan) 》橫空出世之時,清朝詩人袁枚所作的“冷門”小詩《苔》,搭乘著音樂(le) 的翅膀飛入千家萬(wan) 戶,觀眾(zhong) 無不感動於(yu) 作品散發出的在平凡中超越自我的精神;《長安三萬(wan) 裏》的爆火,同樣離不開那份流淌於(yu) 文明長河中的“詩心”,觀眾(zhong) 由此體(ti) 會(hui) 到詩人哪怕人生無常,也要堅守理想主義(yi) 的浪漫;通過《詩畫中國》,人們(men) 更是從(cong) “活”起來的唯美畫卷中,追尋畫者與(yu) 詩人寄托在一筆一畫中的崇高品格與(yu) 執著追求……這些文藝作品,不僅(jin) 讓我們(men) 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動於(yu) 中國文化的弦歌不輟,更幫我們(men) 找尋到契合時代要求的一係列價(jia) 值準則。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連同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蘊含著豐(feng) 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找準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價(jia) 值的連接點,更好地挖掘傳(chuan) 統文化的當代價(jia) 值,就能為(wei) 人們(men) 提供更為(wei) 豐(feng) 富、更為(wei) 深沉的文化滋養(yang) 。
搭建方便青年人參與(yu) 的平台機製
青年是開風氣之先的重要力量,是社會(hui) 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力的群體(ti) ,同時也是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揚棄繼承、轉化創新的重要力量。搭建方便青年人參與(yu) 的平台機製,讓青年人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生審美共鳴,才能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煥發青春魅力。
在諸多文藝作品中,青年人的身影出現得愈加頻繁。細數近年來出圈出彩的文藝節目,從(cong) 創製團隊、演繹嘉賓,到社媒觀眾(zhong) 、鐵杆粉絲(si) ,無不呈現出年輕化的特點。而在以詩詞、文物、國風等為(wei) 主要元素的舞台上,來自天南海北、各行各業(ye) 的文化傳(chuan) 承者、愛好者,更是接連出場,以青春昂揚的精神麵貌展現新時代風采,彰顯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群眾(zhong) 基礎和深厚力量。
千百年來,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湧動,青春的創造,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青春活力的可貴之處,就在於(yu) 不斷開拓進取、創新創造。越來越多的青年正在投身到守護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偉(wei) 大事業(ye) 中,以創新精神讓那些沉澱著曆史煙雲(yun) 、凝結著先賢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活起來”“熱起來”,成為(wei) 新時代中國創造能力、創新精神的生動縮影。
一係列爆款文藝作品有力表明,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擁有無窮魅力,青少年有時候隻差一個(ge) 發現傳(chuan) 統之美、文化之美的機緣。選取恰當的載體(ti) 和形式,架起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觀眾(zhong) 特別是年輕人之間的橋梁,就能潤物無聲地讓更多年輕人成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者與(yu) 創新者。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6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