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商文化底蘊助推思政育人大工程
在山東(dong) 商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魯商文化博物館裏,有一份特殊的藏品,包括古錢幣42枚、民國紙幣10張、漢代青銅箭頭1枚、毛主席寫(xie) 給延安劇院的信(20世紀50年代印刷本)1件、清代秀才手抄本1本。這份藏品的特殊之處在於(yu) 全部由該校藝術學院建工專(zhuan) 業(ye) 學生馮(feng) 賀向學校無償(chang) 捐贈,所贈藏品均係其業(ye) 餘(yu) 愛好收集。
“學校濃厚的魯商文化底蘊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全方位的浸潤和滋養(yang) ,我也很高興(xing) 能為(wei) 學校的發展作出一份貢獻。”馮(feng) 賀說。
近年來,山東(dong) 商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借助魯商文化推動思政育人效果彰顯,馮(feng) 賀無償(chang) 捐贈個(ge) 人藏品的行為(wei) ,正是其生動縮影。
建成於(yu) 2016年的該校魯商文化博物館,目前館藏展品500餘(yu) 件(套),重在介紹魯商經道義(yi) 、營民生、顧國謀利的精神底色。“依托魯商文化博物館,我們(men) 專(zhuan) 門打造了‘專(zhuan) 委會(hui) 、博物館、研究所’貫通融合的魯商文化研究係統。”魯商文化博物館負責人馮(feng) 成偉(wei) 介紹。
為(wei) 了使學生係統了解中華優(you) 秀魯商文化的曆史與(yu) 精髓,提升學生商業(ye) 素養(yang) ,該校構建起“線下、線上、現場教學”三課堂貫通融合的課程教學體(ti) 係。不僅(jin) 先後開設了商科專(zhuan) 業(ye) 係列課程《商務素質養(yang) 成》《中國商業(ye) 史》等線下課程,還主持建設了山東(dong) 省《中華商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教學資源庫》,主持建設中國大學MOOC(慕課)《中華商業(ye) 文化》,實施線上教學;利用魯商文化博物館、商鼎廣場、文化廣場實施現場教學。
目前,“博物館、老字號、學生社團”貫通融合的魯商文化實踐體(ti) 係,構成該校在文化育人方麵的顯著特色。
一方麵,將魯商文化博物館打造成“山東(dong) 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建設3D虛擬博物館,對全校師生和社會(hui) 開放,同時將其作為(wei) 新生入學教育的必修課,使學生在參觀學習(xi) 中了解魯商和中國商業(ye) 史,體(ti) 悟傳(chuan) 統商業(ye) 文明與(yu) 精神。
同時,學校定期舉(ju) 辦老字號掌門人講座、學術研討會(hui) 、“探秘老字號”研學之旅係列老字號進校園活動,組織學生實地參觀老字號、參加老字號博覽會(hui) ,了解老字號曆史、文化、經營,從(cong) 而動情、入心。
魯商文化學社就是頗具代表性的學生社團,由一群熱愛魯商文化的學生組成。在此基礎上,該校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社科普及誌願服務隊”,參與(yu) 魯商文化研究,擔任魯商文化博物館和校園魯商文化景觀的講解員,將課堂所學知識和調研所得的成果融入教育實踐過程之中,架起精英學術研究與(yu) 全體(ti) 學生培育之間的橋梁。
從(cong) 2016年成立至今,已培養(yang) 近百名學生講解員,接待參觀學習(xi) 3萬(wan) 餘(yu) 人次,用自己的精彩講解向參觀者展示了學校良好的育人成效,廣獲好評。
正在現場講解的徐世榕說:“進入魯商文化學社,學習(xi) 對我們(men) 來說更是一份傳(chuan) 播優(you) 秀文化的責任。做一名合格的講解員,自身要對魯商文化感興(xing) 趣,努力將每一件藏品背後的故事以最生動直觀的語言呈現給大家。”
在校園裏,一群穿漢服的同學活力四射,吸引了眾(zhong) 人的注意,原來他們(men) 在開展劇本殺活動。山東(dong) 商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通過開展校園劇本殺項目研究,打造了沉浸式劇本和尋寶解謎特色品牌活動。
“我們(men) 針對魯商文化定製的沉浸式劇本,把各個(ge) 角色的生平背景、人生經曆,以一係列故事作為(wei) 串聯,將魯商文化在特定曆史時期的形式、特點,不同魯商文化之間的交流、衝(chong) 突、融合進行演繹,通過模擬的事件看真實世界的商戰沉浮,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瞬間變得鮮活了起來。”林朝安介紹說。
在該校學生工作處處長李子江看來,“劇本殺活動利用博物館內(nei) 已有的景點設施設置多重謎題,讓學生們(men) 在解謎的過程中充分遊覽博物館,同時更深入了解優(you) 秀傳(chuan) 統魯商文化,是我們(men) 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推廣文化故事的嚐試,同時有助於(yu) 借此引領學生正確價(jia) 值導向”。
近年來,該校不斷創新文化育人模式,係統的文化教育使得學生的文化素養(yang) 得到明顯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文化藝術素養(yang) 和創新創業(ye) 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走到工作崗位後,這種優(you) 勢得到更明顯的體(ti) 現,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ye) 生的文化素養(yang) 、思想道德品質、社會(hui) 責任意識、職業(ye) 精神、創新能力等評價(jia) 較高,滿意度超過98%。
“文化自信、文化育人是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的精神源泉,是高職院校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源動力,更是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和靈魂。我們(men) 在商科人才培養(yang) 過程中,積極踐行‘立德樹人 興(xing) 商潤民’的使命,構建‘教學-研究-實踐’貫通融合的育人體(ti) 係,搭建了‘校園景觀群-博物館’相互依托的育人平台,由此實現文化育人與(yu) 技術技能培養(yang) 有機結合,為(wei)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ang) 高素質人才提供文化支撐。”山東(dong) 商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宋超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通訊員 張豔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