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拉網式、全覆蓋考古調查 山西完成71個工業類開發區文物評估
中新網太原10月8日電(高雨晴 胡健)“針對工業(ye) 類開發區,山西省文物局全力推進區域文物保護評估,結合開發區地形地貌,通過實地勘察、科學評估後劃出不同文物工作區域,目前已完成全部工業(ye) 類開發區文物評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館員王曉毅8日在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
山西省共93個(ge) 開發區,包括22個(ge) 農(nong) 業(ye) 類和文旅類開發區、71個(ge) 工業(ye) 類開發區。鑒於(yu) 文旅和農(nong) 業(ye) 類開發區規劃範圍內(nei) 不全麵建設,明確不對這22個(ge) 開發區進行文物保護評估。
王曉毅介紹,為(wei) 做好山西省工業(ye) 類開發區文物保護評估工作,山西省文物局指導,組織省級考古研究機構聯合市縣文物部門組建文物評估隊伍,對開發區規劃範圍開展拉網式、全覆蓋考古調查。
實地調查前,工作人員詳細梳理開發區規劃範圍內(nei) 涉及到的不同級別不可移動文物,開發區及其周邊以往考古勘探、發掘情況和地質地貌特征等,並設計好調查路徑。考古調查重點核查不可移動文物保存狀況,地表、斷麵是否存在古代文化遺存,做好調查記錄。根據考古調查實際情況,將開發區規劃區域進行劃分,針對調查時地表或斷麵文化遺存分布情況、地形地貌等,設計布孔位置、布孔數量、孔距等,做到有的放矢。
“大孔距勘探及對探孔內(nei) 地層的詳盡記錄是對資料收集整理和考古調查工作的檢驗與(yu) 夯實,是進一步了解開發區規劃範圍內(nei) 不同區域地層堆積的重要手段,為(wei) 科學劃定避讓區、勘探區和釋放區提供紮實依據。”王曉毅說。
同時,為(wei) 確保開發區文物評估工作質量,山西省文物局成立開發區文物保護評估專(zhuan) 家庫,由第四紀地質、考古、古建築等領域及具有豐(feng) 富勘探經驗的71名技術人員構成,專(zhuan) 家全程指導、參與(yu) 開發區文物評估工作。
經過前期資料梳理、實地考古調查、大孔距勘探,初步劃出避讓區、勘探區、釋放區三類區域並形成開發區文物評估報告。經組織專(zhuan) 家審核同意評估結果後,向開發區管委會(hui) 出具分類文物保護工作意見。
“地下文物遺存的埋藏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王曉毅表示,經過文物評估劃定的開發區規劃範圍內(nei) 的釋放區,並不是一放了之,而是實行承諾基礎上的釋放。開發區管委會(hui) 向省文物局提交書(shu) 麵承諾書(shu) 後,在土地出讓後進行建設時,如果新發現地下文物遺存,必須立即停止施工,及時上報文物主管部門,待采取文物保護措施後再進行施工建設,履行好文物保護責任。
下一步,山西省文物局將繼續通過全省考古調度,統籌做好全省考古前置工作,加強考古勘探、發掘項目過程管理,推動文物保護與(yu) 項目建設互利共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