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18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山西大同 為石窟寺數字化保護建言獻策

發布時間:2023-10-11 15:1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大同10月10日電 (楊佩佩 胡健)“第二屆黃河文化石窟寺聯盟數字化研討會(hui) 暨數字雲(yun) 岡(gang) 20周年座談會(hui) ”10日在山西大同召開,180餘(yu) 名專(zhuan) 家學者在此為(wei) 石窟寺數字化保護建言獻策。

  當日,來自敦煌研究院、龍門石窟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等20餘(yu) 家文博單位和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30餘(yu) 家科研機構的180餘(yu) 名專(zhuan) 家學者共同探討石窟寺文物的數字化建設和活化利用等問題,分享文物數字化研究領域前沿的學術動態與(yu) 最新的科研成果。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白雪冰在致辭中表示,石窟寺是黃河流域上見證文化發展的重要物質性遺存,要加快文物數字化保護工作,完整、準確、真實永久保存文物信息,實現由物質資源向數字資源的轉化,為(wei) 石窟寺保護、研究、展示、教育、傳(chuan) 播提供科學嚴(yan) 謹的數據支撐。

  黃河文化石窟寺聯盟理事長連穎俊介紹,聯盟將進一步深化石窟寺文物保護、學術研究、陳列展示、信息建設、人才培養(yang) 等領域的合作,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打造黃河流域石窟寺文化品牌。

  “應以此次大會(hui) 為(wei) 契機,進一步拓寬數字化技術在文物保護領域中的應用,推動黃河流域石窟寺保護、利用、研究、展示、對外交流、文旅融合等方麵廣泛深入的合作。”雲(yun) 岡(gang) 研究院院長杭侃說,要不斷擴大黃河文化石窟寺交流“朋友圈”,全麵促進文物事業(ye) 蓬勃發展。

  其間,“大河明珠——黃河文化石窟寺聯盟保護成果展”在雲(yun) 岡(gang) 研究院展出。展覽利用實物展品和圖文版麵,展示近十年來,黃河文化石窟寺聯盟各大石窟寺管理機構在石窟寺病害機理研究、保存狀況調查、數字化檔案建設等多方麵的保護成果。

  “第二屆黃河文化石窟寺聯盟數字化研討會(hui) 暨數字雲(yun) 岡(gang) 20周年座談會(hui) ”由雲(yun) 岡(gang) 研究院、黃河文化石窟寺聯盟、大同市文物局、太原市文物局、浙江大學文化遺產(chan) 研究院、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聯合主辦。(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