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件精美中國傳統銀飾藏品集體亮相上海
百餘(yu) 件難得一見的中國傳(chuan) 統銀飾10日正在上海市鬆江區科德高級中學集中展出,這些琳琅滿目的銀飾或精巧雅致、獨具匠心,或精雕細刻、工藝複雜而精湛……在“落日熔金 秋月灑銀”中國傳(chuan) 統銀飾收藏展,展廳內(nei) ,簪、釵、步搖、扁方、項圈、項鏈、長命鎖、手鐲、戒指 、壓襟、胭脂盒……琳琅滿目的展品包羅了中國傳(chuan) 統銀飾的眾(zhong) 多門類,展現了鎏金、錘鍱、掐絲(si) 、炸珠、鏨刻、燒藍、點翠等諸多工藝之美。
在本次收藏展上亮相的銀飾品中年代最古老的可以追溯至元代。這些傳(chuan) 統銀飾經曆數十年的收藏而匯聚,主人是上海市鬆江區科德高級中學學生賈茗萱和她的爸爸。 在展品中,清代吉語雙獅繡球多寶鎏金銀項圈鎖引人注目,該項圈鎖為(wei) 女子新婚典禮時佩戴,寓意綿延不斷、家族興(xing) 旺。清代麒麟送子百家姓銀鎖以細致而複雜的工藝引來圍觀。這套銀鎖的主鎖為(wei) 麒麟送子立體(ti) 形象,鉤掛50個(ge) 銀片的正反麵鐫刻當時廣西地區軍(jun) 政要人名字及多個(ge) 機構名稱。
除了古代的銀飾,本次展覽中有一組抗戰題材銀飾別具一格。該組銀飾包括:一枚“抗戰勝利”銀戒、一塊“永久抗日”銀鎖片、一把桃心蝙蝠花草紋銀鎖。據介紹,銀鎖來自四川,鎖的原主人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者。其父曾是一名川軍(jun) 軍(jun) 官。據老人說,在出征的前夜,父親(qin) 拿起鏨刀,在其所佩銀鎖上,一筆一劃刻下八個(ge) 字:“抗戰必勝,建國必成”。
此次在學校開設展覽正是希望讓青少年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中華民族文化傳(chuan) 統。賈茗萱和她的爸爸都希望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能夠激發學生們(men) 的創作靈感,為(wei) 中西文化的交融作出貢獻。
(陳靜 製作 徐妙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