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偵探”一樣,探尋費蘭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源頭
作者:陳 英
《尋找天才女友埃萊娜》這本書(shu) 中有很多“尋找”的痕跡。作者瓜達尼是位資深的文化記者,從(cong) 上個(ge) 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積極投身於(yu) 女性運動,曾是女性主義(yi) 雜誌《我們(men) 女人》的主編。意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lan) 特作品的出現以及在世界上的傳(chuan) 播,無疑讓她眼前一亮,因為(wei) 這是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聲音,堅定、頑強又清晰,堅定地站在女性的立場,試圖建立一種新的敘事,展示女性真實的處境和體(ti) 驗。事實也確實如此,同為(wei) 意大利作家,費蘭(lan) 特和飄逸、迷人的卡爾維諾沒有絲(si) 毫共同之處,也和戲謔、尖刻的埃科截然相反。費蘭(lan) 特的敘事從(cong) 《煩人的愛》開始,就包含著一種痛苦、激烈、低沉的情感,她的基調一直到“那不勒斯四部曲”都得到了保持。瓜達尼從(cong) 城區入手,開始探索這種女性聲音的源頭。
城區的塑造
那不勒斯從(cong) 人類文明起始,就是人類聚居之所。它和那些曆史上的文化名城,比如君士坦丁堡或者巴勒莫一樣,散發著一種衰落的氣息。這種頹唐有時會(hui) 呈現為(wei) 市井中的斷壁殘垣,有時已經深入城市的骨髓,比如可以在那不勒斯深處,看到希臘、羅馬的城市遺跡;那不勒斯有很多層次,是現實,也是記憶和懷念。因為(wei) 城市空間的逼仄和擁擠,那不勒斯人的生活很多時候是在街上進行的,有時是一種表演。我們(men) 在費蘭(lan) 特的作品中看到了,私情也是可以在街上上演的東(dong) 西,比如梅麗(li) 娜寡婦扔下樓、差點兒(er) 砸到尼諾的那個(ge) 熨鬥。
城區的人既是演員,又是觀眾(zhong) 。我們(men) 跟隨著瓜達尼的腳步,進入盧紮蒂城區,也就是萊農(nong) 和莉拉生活的城區原型。那裏也有自己的曆史和過去,它是城市烏(wu) 托邦的遺跡,名字源於(yu) 喬(qiao) 利蒂政府的一位部長——路易吉·盧紮蒂。二十世紀初,盧紮蒂部長希望開辟一些地方,為(wei) 最貧困人口修建經濟適用房。“在修建平民住宅之前,這裏是一大片沼澤地,遍布許多發臭的水塘,在冬天時灰蒙蒙的,很荒涼,而夏天則覆蓋著厚厚的一層綠草,是放馬的好地方。”這個(ge) 城區已經成為(wei) 來自全球的費蘭(lan) 特讀者的“朝聖”之地,可以看到兩(liang) 個(ge) 天才少女之前讀書(shu) 的圖書(shu) 館。
通往城區的入口是一條位於(yu) 鐵軌下方的隧道,兩(liang) 旁是人行道,中間是車道。走過這條滴水的隧道,盧紮蒂城區就出現在眼前。這是在埃萊娜·費蘭(lan) 特的小說中反複出現的地方。雖然作者從(cong) 未提及這個(ge) 名字,但從(cong) 她第一部小說《煩人的愛》中,我們(men) 就看到阿瑪利婭在隧道下麵奔跑,躲過那些追求者和騷擾者;女兒(er) 黛莉亞(ya) 重新回到城區,也經過那條隧道;年幼的莉拉和萊農(nong) 也曾經過這裏,去探索外麵的世界。這個(ge) 城區藏汙納垢,還曾經住過惡名昭著的黑社會(hui) 老大,有著克莫拉分子虛張聲勢的做法,曾在自己的車庫裏養(yang) 過美洲豹,讓我們(men) 想到小說中的索拉拉兄弟。
曆史的探尋
瓜達尼細致地向我們(men) 講述了這裏經曆的變遷,讓我們(men) 看到城區中浮現的麵孔如何進入文學文本。她還帶領我們(men) 去看了萊農(nong) 的高中——加裏波第中學;富人區——基亞(ya) 亞(ya) 街的那些青少年;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伊斯基亞(ya) 島——那是大導演和演員聚集之處,也是商業(ye) 大鱷度假的地方;甚至比薩師範學院的曆史和曾經在那裏生活的女生,講述她們(men) 參與(yu) 上世紀六十年代學生運動的故事。
我們(men) 在“那不勒斯四部曲”的背景上總能看到廢棄的罐頭廠。瓜達尼還帶領我們(men) 去附近的工業(ye) 區——聖約翰區,也就是莉拉離開丈夫之後去生活的地方,講述那裏的罐頭廠的曆史,因為(wei) 不公正待遇催生的工人運動,以及工業(ye) 區的衰落、廢棄。在寫(xie) 作的層麵,瓜達尼重點分析了《小婦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和費蘭(lan) 特之間的聯係,用她的形象和費蘭(lan) 特進行對照,凸顯出兩(liang) 位作者“人物設定”之間的差異。在某種程度上,《小婦人》中的喬(qiao) 限製和塑造了生活中的奧爾科特,讓她掩蓋了自己的陰暗麵,讓自己的生活靠近小說中的喬(qiao) 。而瓜達尼隱約向我們(men) 揭示出:即使可以在現實中找到費蘭(lan) 特對應的人物,但那也是作家塑造的一個(ge) 形象。
現實的底色
《尋找天才女友埃萊娜》原本的標題是《費蘭(lan) 特傳(chuan) 奇》(La leggenda di Ferrante),在意大利語語境中尚且可以,展現一個(ge) 在生活和文字中曆經風險的女人,最終成為(wei) 一個(ge) 幸存者和講述者,試圖講述過去五十年的意大利曆史。但在漢語中,“傳(chuan) 奇”卻多與(yu) 離奇的人物和不同尋常的事情聯係在一起,而費蘭(lan) 特展示的卻是一個(ge) 普通女性在尋常的生活中如何殺出一條血路。她筆下的人物籠罩了一層黯淡的色彩,他們(men) 隻是那不勒斯城區的平常人,遭遇著階級鬥爭(zheng) 、自我欲望、意大利經濟奇跡等的衝(chong) 擊。
這也是費蘭(lan) 特和另一個(ge) 意大利女作家——莫蘭(lan) 特(Morante)的差異,瓜達尼在文中揭示了這一點。對於(yu) 艾爾莎·莫蘭(lan) 特來說,庶民的神奇世界,沒什麽(me) 幽暗、悲切的東(dong) 西。如莫拉維亞(ya) 所說:莫蘭(lan) 特一生從(cong) 未進入現實的層麵。但莫蘭(lan) 特在那不勒斯參與(yu) “無產(chan) 階級食堂”,混跡在城區小孩之間,也是她進入現實的一種嚐試。費蘭(lan) 特則一直在現實之中,充滿世俗的欲望。這是城區對她的塑造,也是之前文學作品對她的啟示。
瓜達尼像“偵(zhen) 探”一樣,通過實地勘探以及豐(feng) 富的史料,進入到“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場所進行探索分析,引領讀者踏上一段引人入勝的旅程。對於(yu) 熱愛費蘭(lan) 特的讀者來說,這本書(shu) 不僅(jin) 讓他們(men) 看到故事發生的場所,也激發思考和想象,了解“作者費蘭(lan) 特”和真實、具體(ti) 的人之間的差異和聯係。這其實也是費蘭(lan) 特一直在通過文字向讀者傳(chuan) 遞的:把作品和具體(ti) 的人分開。瓜達尼雖然沒有揭示出這個(ge) 具體(ti) 的人是誰,但埃萊娜·費蘭(lan) 特一樣在我們(men) 的眼前逐漸成形。(陳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