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箋暖情長” 絲路心相通

發布時間:2023-10-19 15:2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現在我們(men) 如願乘坐中老鐵路列車來到了北京,感覺非常棒。”在10月18日舉(ju) 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專(zhuan) 題論壇“箋暖情長”環節,來自老撾中老友好農(nong) 冰村小學的學生蓬批灣用中文說道。

  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分論壇上,該校時任校長將學校師生寫(xie) 給習(xi) 近平主席的信和贈送給習(xi) 近平主席的畫冊(ce) 《我們(men) 的絲(si) 路故事》一起交給了中方工作人員。2019年4月,習(xi) 近平主席給老撾中老友好農(nong) 冰村小學全體(ti) 師生回信,勉勵他們(men) 做中老友好的接班人,“歡迎你們(men) 早日乘上中老鐵路列車來到北京”。

  當年的願景,如今已變成現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李鴻忠在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共建國家積極開展人文交流,廣泛實施民生項目,攜手應對風險挑戰,全力打造合作平台,鋪就了一條通民心、達民意、惠民生的陽光大道。

  構築文明成果共享之路

  中老友好農(nong) 冰村小學從(cong) 2012年起由中國援建,並連續派遣誌願教師開展教學、提供教育教學物資,是中老友好示範項目。目前學校共有8個(ge) 班級,約270名學生,新教學樓教室寬敞明亮,黑板、課桌椅、電扇等一應俱全。中老友好農(nong) 冰村小學校長潘通說,在中國的幫助下,中老友好農(nong) 冰村小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教育合作與(yu) 人文交流已成為(wei) 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民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孟中兩(liang) 國在人民交流、文化交流、人文交流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孟加拉國教育部長迪普·莫尼在民心相通論壇上說,目前有超過1萬(wan) 名孟加拉國學生在中國學習(xi) ,兩(liang) 國加強高等院校的合作,在達卡大學和北南大學建立了兩(liang) 所孔子學院,“孟中兩(liang) 國人民的友誼將世代傳(chuan) 承”。

  中國國家版本館館長劉成勇在論壇上表示,中國與(yu) 共建國家廣泛開展文化、藝術、旅遊、教育等方麵務實合作,推動中外經典著作互譯出版,組建新聞和智庫合作聯盟,推動中外民間組織建立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這些合作增進了共建國家和人民之間的理解和互信,夯實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民意基礎,也讓參與(yu) 各國共享人類文明的成果,構築了一條民心相通和文明成果共享之路。

  增進共建國家民生福祉

  “從(cong) 黑暗到光明,從(cong) 無聲到有聲。”在“築和平之基護佑絲(si) 路”環節,來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的醫護人員現場演繹了關(guan) 於(yu) 醫療衛生援助的民心相通故事。在吉爾吉斯斯坦,白內(nei) 障患者塔蘭(lan) 特·穆塔利波夫被眼疾困擾多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健康快車國際光明行”醫療隊,給穆塔利波夫帶來了康複的希望。

  除了現代醫學,中醫藥也為(wei) 民心相通增添了一抹亮色。柬埔寨聾啞女孩廷禪達在無聲的世界裏生活了近20年,在中國援柬中醫抗疫醫療隊的幫助下,她通過中醫治療,逐漸獲得聽力。

  “中醫藥交流合作已成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新亮點。”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李秋豔在民心相通論壇上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2022年3月,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派出中國援助柬埔寨中醫抗疫專(zhuan) 家組,依托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開設首個(ge) 中柬政府間中醫門診,並於(yu) 同年5月轉化為(wei) 首支整建製中醫援外醫療隊,為(wei) 當地人民提供優(you) 質中醫藥服務。

  醫療隊和當地民眾(zhong) 碰撞出溫情的火花。中國援柬中醫抗疫醫療隊隊長樊茂蓉回憶,有位遠在暹粒的患者來中醫門診就診後,病情得到了很大改善,特意坐六七小時汽車給醫療隊送來當地美食。在中國援柬中醫抗疫醫療隊完成任務回國後,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整建製組成的第二批援柬中國中醫醫療隊接下接力棒,奔赴金邊開展醫療服務。隊長遠庚表示,醫療隊將繼續用傳(chuan) 統醫學領域的交流與(yu) 合作架起中柬“民心橋”,促進兩(liang) 國民相親(qin) 、心相通。

  “絲(si) 路一家親(qin) ”“健康安心包”“魯班工坊”“幸福泉”“光明行”…… 一大批旨在增進民生福祉的“小而美”項目在各國落地落實。鄉(xiang) 村減貧推進計劃紮實推進,中巴急救走廊建設、非盟非洲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總部等項目順利實施,雜交水稻、菌草、玉米等種植實用技術廣泛交流應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落實落地、深入人心。

  在論壇現場觀看節目後,李秋豔感觸良多,“民心相通論壇呈現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民間友好、民意相通的故事,是和而不同、多元一體(ti) 的文明共榮的真實寫(xie) 照。”

  “心聯通”是“一帶一路”發展關(guan) 鍵

  “過去十年裏,中國與(yu) 共建國家的民心相通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si) 路學院副院長王文在10月17日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它們(men) 立足長遠,反映了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正確性和有效性: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走出去’的投資或經貿項目,而是一個(ge) 綜合、長遠、跨周期的係統工程。”在王文看來,民心相通建設有助於(yu) 支撐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在“硬聯通”和“軟聯通”領域的高質量推進,減少對外交往的不確定性。

  在民心相通專(zhuan) 題論壇“成果發布”環節,中方發布了“絲(si) 路心相通”共同倡議,介紹了“中國民間醫療救援船”“中坦聯合拍攝電視劇《歡迎來到麥樂(le) 村》”等4大類120項民心相通論壇務實成果,並啟動了“絲(si) 路心相通”行動。在“絲(si) 路心相通”行動框架下,中國將繼續打造一批標誌性、旗艦性民生合作與(yu) 人文交流項目,更大程度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民之間的往來。

  “‘絲(si) 路心相通’行動的啟動意義(yi) 深遠。”王文指出,它能向所有共建國家和全世界展現完整、客觀、宏大的共建“一帶一路”圖景。“這些年來,西方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抹黑、攻擊不少,中國有必要主動展現共建‘一帶一路’的真實圖景。”

  在王文看來,“絲(si) 路心相通”行動的目的是讓更多國家提升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近況的認知,讓他們(men) 了解中國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真實目的——中國不是要搞新的霸權,更不是要建立以中國為(wei) 中心的新秩序,而是要實現人與(yu) 人之間的真正互通,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最終目標。王文說,“‘心聯通’是共建‘一帶一路’未來持續、平穩發展和真正實現最終目標的關(guan) 鍵。隻有人和人之間相互認知、互相理解、互學互鑒,才能保證‘一帶一路’的可持續性發展。”

  本報北京10月1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餘(yu) 冰玥 記者 陳小茹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