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江新林的“開掛”人生:開過坦克、飛過戰鬥機,如今去駕飛船
占 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臉上有著不同於(yu) 年齡的滄桑,言語間透出一股耿直子勁兒(er) ——35歲的江新林雖不善言辭,但真誠而謙遜。麵對記者,他一直強調,自己出生在貧苦的農(nong) 村,能實現飛天夢想,是個(ge) 幸運的人。
江新林的人生確實像“開掛”了一般,實現“三連跳”:在地上駕駛過坦克,在天上飛過戰鬥機,緊接著要駕乘飛船去遙遠的太空。
(一)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高中成績全班第一
1988年2月,江新林出生在革命老區——河南開封杞縣的一個(ge) 小村莊。該縣素有“中原糧倉(cang) ”之稱,農(nong) 村家家都是種田大戶。江新林的家裏也有10多畝(mu) 農(nong) 田、一頭牛和幾隻羊。
父母不想孩子們(men) 繼續走他們(men) 的老路,從(cong) 小就跟孩子們(men) 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們(men) 小時候家裏窮,沒有機會(hui) 上學,但我們(men) 一定會(hui) 竭盡全力供你們(men) 好好讀書(shu) 。”
那時,年紀尚小的江新林還不懂得為(wei) 啥要好好學習(xi) ,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和哥哥姐姐們(men) 放學後,顧不上跟小夥(huo) 伴們(men) 玩耍,放下書(shu) 包就割草喂牛和羊。但是這不耽誤他們(men) 的學習(xi) 成績在班裏都遙遙領先。
隨著江新林的姐姐們(men) 先後都考上了高中,家裏的經濟狀況也更加捉襟見肘。看著天天為(wei) 孩子學費發愁的父母,作為(wei) 長子的哥哥便外出打工給弟弟妹妹掙學費。為(wei) 了替父母減輕負擔,江新林還主動跟著哥哥去一個(ge) 工地上打工,成為(wei) 那裏年紀最小、個(ge) 頭最小的工人。
他打工的地方是一個(ge) 火車站,需要在一個(ge) 廢棄廁所的原址建新廁。在炎熱的天氣裏,他忍受著廁所的臭味和密密麻麻的蒼蠅、蚊蟲的叮咬,拿著工具翻挖地基。一天下來,渾身酸軟,手上布滿了血泡。
至今,這段唯一的打工經曆仍印刻在他的腦海。回想起短短一周的艱辛,江新林深刻理解了父母的囑托:“隻有好好讀書(shu) ,才能擁有更廣闊的天空。”
順利考上高中後,江新林的成績穩居全班第一。跟他同年參加高考的二姐考得不太理想,想複讀一年。彼時,擺在麵前的難題是:父母實在是沒有能力再同時供得起兩(liang) 個(ge) 孩子讀書(shu) 了。
當兵是父老鄉(xiang) 親(qin) 眼中十分光榮的一件事。於(yu) 是,江新林毫不猶豫地選擇報考了軍(jun) 校。既能圓了他的從(cong) 軍(jun) 夢,又能給家裏減輕負擔。這一年,江新林順利被原解放軍(jun) 裝甲兵工程學院錄取。
四年軍(jun) 校生活中,他最刻骨銘心的記憶是去甘肅嘉峪關(guan) 下連實習(xi) :酷暑難耐的炎炎夏季,地表溫度高達50℃,滾燙的坦克車內(nei) 車窗緊閉,隻有一個(ge) 小風扇呼呼轉著。車子開起來後的揚沙飛到車內(nei) ,被風扇葉加速,打到臉上生疼。
坦克操縱起來特別重,還“嘎吱嘎吱”響。江新林回憶說,“和航天員水下訓練有點像,都需要上肢有力量。”
(二)從(cong) 裝甲兵蛻變為(wei) 飛行員,三分之二的人被淘汰
畢業(ye) 分配那年,空軍(jun) 開始從(cong) 軍(jun) 校畢業(ye) 生中選招飛行員。得知消息後,江新林的內(nei) 心產(chan) 生了更高的理想追求。
“比陸地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飛行員的情懷和理想。”江新林說,就是這句空軍(jun) 招飛宣傳(chuan) 語打動了他,最終被空軍(jun) 航空大學錄取。
新的選擇意味著新的挑戰。江新林昔日的同學們(men) 畢業(ye) 後都已經成為(wei) 軍(jun) 官,在各自崗位上開展工作。而從(cong) 一名裝甲兵變成一名飛行學員的江新林,麵臨(lin) 的卻是一個(ge) 全新的領域,從(cong) 頭開始學習(xi) 飛行專(zhuan) 業(ye) 理論和飛行駕駛技術。
同批選招的67名戰友,最終隻有20多人成為(wei) 飛行員,三分之二的人都被淘汰。
江新林很享受飛行的快樂(le) 。他第一次駕駛飛機時,操縱操控杆在雲(yun) 端自由自在地飛,有一種“天大地大任我飛翔”的快感,心胸和視野都變得開闊了。
飛行是光榮和危險共生的一項職業(ye) ,飛行員是刀尖上的舞者。江新林就在一次訓練中遭遇了不小的考驗。當他駕駛飛機在跑道滑行,把油門加到最大準備起飛時,他發現發動機轉速指針突然搖擺不定。
這時,飛行速度已經接近每小時200公裏,眼看著就要抬升前輪起飛了。江新林必須在幾秒之內(nei) 作出決(jue) 斷,不然就錯過了停止起飛的時機,造成不可預料的後果。來不及猶豫,江新林果斷決(jue) 策,收光油門,放減速傘(san) ,刹車減速,最終將飛機安全地停在了跑道上。事後,他還因為(wei) 處置正確及時獲得獎勵。
飛行生涯10年間,他共安全飛行1000餘(yu) 小時,被評為(wei) 空軍(jun) 一級飛行員。由於(yu) 工作積極,模範帶頭作用發揮得好,江新林還被任命為(wei) 飛行大隊副大隊長。
2018年,國家啟動第三批航天員選拔計劃時,江新林正在外執行任務。他所在部隊高度重視,要求符合條件的人員珍惜機會(hui) ,能報則報。他們(men) 認為(wei) ,為(wei) 中國航天員隊伍輸送優(you) 秀人才,代表祖國出征太空,這是他們(men) 的無上榮光,教導員特意打電話通知他報名。
一路過關(guan) 斬將後,江新林幸運地走到了最後。但在等最終結果的階段,江新林還是心無雜念,一如往常地進行飛行訓練。
(三)經曆過風雨吹打,才能獲得騰飛的翅膀
2020年9月,江新林入選為(wei) 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航天員大隊後,一年內(nei) ,他要學完30多門理論課程。這讓江新林犯了難。
高中時,他嚴(yan) 重偏科,需要背知識點的政治、曆史、地理等科目是他的弱項,而物理、化學則是他的強項。但他別無選擇,全部科目都得學完並通過考核。他隻能硬著頭皮去啃“硬骨頭”,將大量的知識點逐一理解消化吸收,每天晚上沒有在12點前關(guan) 過書(shu) 桌上的燈。
轉椅訓練中,他一開始不適反應特別強烈,“特別是在前後擺頭的時候”,冒虛汗、惡心、頭暈的症狀會(hui) 加劇,感覺快要到嘔吐的邊緣,考核成績僅(jin) 僅(jin) 是二級,相當於(yu) 良好。
對於(yu) 這一成績,江新林並不滿意。他選擇加練,每天練習(xi) 20分鍾“打地轉”:一隻手抓著另一側(ce) 耳朵,原地旋轉。就這樣,練習(xi) 了一兩(liang) 個(ge) 月,他的不適反應減輕了,訓練成績從(cong) 二級提高到了一級。
野外生存訓練在西北大漠,江新林所在的三人小組第一批駐訓人員,需要在這裏生活兩(liang) 天兩(liang) 夜。“野外生存訓練的時候,完全沒有外界的補給了,隻能靠返回艙帶著應急物資進行救生,整個(ge) 過程都是靠我們(men) 自己。”
沒想到,進駐當晚他們(men) 就遇上了沙塵暴。江新林說,好在他們(men) 提前用傘(san) 布搭建好了帳篷,支撐帳篷的柱子是沙漠裏麵的沙棘根。
“那晚的風特別大,黃沙漫天,能見度不過一米距離。沙棘的根,曲裏拐彎的,不太結實,我們(men) 就找來好多沙棘根,用傘(san) 繩捆紮在一起,否則早就被大風吹折了。”江新林說,“當時我們(men) 還怕把帳篷給吹跑了,每個(ge) 人抱了一根柱子睡了一晚上”。
隻有經曆過風雨的吹打,才能獲得騰飛的翅膀。江新林經曆的磨難是他人生中一筆財富,讓他獲得一種認知:隻要能活著,多苦都不算苦。而必要時刻,為(wei) 了職責使命,流血犧牲他也無所畏懼。
對於(yu) 半年期太空駐留生活的規劃,江新林依舊隻有一個(ge) 樸素的想法:“幹好本職工作,圓滿完成任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