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洪波:重返“天宮”第一人
占 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僅(jin) 僅(jin) 過了2年3個(ge) 月,湯洪波將首次作為(wei) 指令長帶領神舟十七號乘組前往中國空間站。2023年10月25日,身著藍色航天服的湯洪波亮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yu) 媒體(ti) 記者見麵。
從(cong) 空間站任務的第1棒到第6棒,接力棒又重回湯洪波手中,他將成為(wei) 中國首個(ge) 間隔最短時間執行兩(liang) 次任務和首個(ge) 最先重返空間站的航天員。
“從(cong) 一個(ge) 普通的農(nong) 家學子成長為(wei) 一名飛行員、一名航天員,並能再上空間站,是祖國的強大、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給了我圓夢的舞台和更多的機會(hui) 。”湯洪波說。
(一)準備11年,終成中國空間站首批“住戶”
湯洪波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個(ge) 小鄉(xiang) 村,從(cong) 小聽著偉(wei) 人的故事長大,心裏早早種下了一個(ge) 英雄夢。這個(ge) 夢伴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越發清晰而深刻。
1995年秋,校園裏的一紙招生通告讓湯洪波心潮澎湃——空軍(jun) 來招收飛行學員了。湯洪波心裏的英雄夢終於(yu) 可以落地發芽。通過嚴(yan) 格體(ti) 檢、考試、政審後,他被空軍(jun) 長春飛行學院保定分院(現空軍(jun) 航空大學——記者注)錄取了。在校期間,他的飛行成績經常獲得滿分,大家都評價(jia) 他是“教科書(shu) 式的飛行”。
2009年,我國開始第二批航天員招錄選拔工作。此時,已經擔任飛行大隊長的湯洪波義(yi) 無反顧地報了名。他向往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報名參加航天員選拔體(ti) 檢後的一個(ge) 晚上,湯洪波和妻子坐在大操場上納涼。邊疆的夜空清澈如水,皎潔的月光鋪滿大地。妻子指著繁星點點的夜空說:“沒準你以後就駕駛飛船在上麵飛呢。”
經過多輪選拔後,他入選了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隊伍。天空和太空隻是一字之差,然而,要實現優(you) 秀飛行員到合格航天員的轉變,卻是一個(ge) 巨大的跨越。
對湯洪波來說,專(zhuan) 業(ye) 知識的學習(xi) 是難“啃”的“硬骨頭”。他索性用了一個(ge) 最原始的辦法:學不懂,就硬抄下來加強記憶。
在他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個(ge) 飛行頭盔。每每看到它,他就想起自己當飛行員期間彌足珍貴的經曆——無論是當教員,或是進行科研試驗,或是在海天巡航,都充滿成就感。
在進入航天員大隊的10多年裏,湯洪波無數次夢見自己曾經駕駛飛機的情形。他太渴望飛行了——他懷念在天空無拘無束飛行的感覺,懷念飛行帶給他的價(jia) 值感。
“心裏隻要有希望,那就一步一步地朝著這個(ge) 夢想去努力。日拱一卒,終會(hui) 夢想成真。”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航天員湯洪波和他的戰友聶海勝、劉伯明駕乘神舟十二號飛船順利升空。這是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進行為(wei) 期3個(ge) 月的在軌駐留,開展機械臂操作、太空出艙等活動,驗證一係列關(guan) 鍵技術。作為(wei) 中國空間站的首批“住戶”,他們(men) 麵對的是各種未知和挑戰。
這也是湯洪波的首次太空飛行。為(wei) 了這一刻,湯洪波足足準備了11年,4000多個(ge) 日日夜夜。
(二)太空工作繁忙,最長一天17小時
三個(ge) 月的太空生活,神舟十二號乘組的工作節奏非常緊湊。據湯洪波回憶,每天一睜眼,全身就緊張起來。熱上飯,迅速安排好一天的工作。經常晚上加班到半夜,在地麵科研人員的反複催促下才去休息,最長的一天工作了17小時。
2021年7月4日,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在聶海勝艙內(nei) 配合支持下,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這是繼2008年神舟七號任務後,中國航天員再次實施的空間出艙活動,也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這也是湯洪波首次真正走進太空。他仿佛置身於(yu) 科幻片中的宇宙:太空是深不見底的黑,一顆顆星星亮得耀眼,地球母親(qin) 像一顆藍白相間的水晶球靜靜地懸浮在其中。湯洪波扶著艙壁,和空間站一起繞著地球快速地飛。他說,這種感覺真是說不出來的震撼,就像詩句中所言:“坐地日行八萬(wan) 裏,巡天遙看一千河”。
閑暇時光,湯洪波拍攝了很多太空美景的照片和視頻,傳(chuan) 回地球後,網友們(men) 給予了熱烈回應。
在太空封閉狹小環境內(nei) 生活久了,難免會(hui) 覺得日子有點枯燥。
“沒有網絡,沒有人敲門,手機不會(hui) 有‘叮咚’的消息提示音,甚至連一個(ge) 小飛蟲都沒有。”湯洪波說。他精心照料自己帶上去的紅薯,看著它發芽,長出綠葉,一天天發生變化,給艙內(nei) 帶來一絲(si) 生機。湯洪波也特別想念地球生活。隻要有空,他就會(hui) 趴在舷窗邊,凝視地球。
白天,地球表麵大部分被藍色的海洋覆蓋,金色的沙漠、白色的雪山、綠色的草原、褐色的山脈,美景目不暇接;夜晚,地球上的點點燈光連成片,像一顆璀璨的夜明珠。
當返回的日子進入倒計時,時間變得越發珍貴。“快返回地球前的一個(ge) 晚上,我夢見自己回到了北京航天城跟家人團聚。我想給他們(men) 展示下太空技能,翻個(ge) 筋鬥雲(yun) ,可一跳起來就落地上了,才發現已經失去‘特異功能’了,心裏頓時有點失落。”
9月17日,神舟十二號乘組結束為(wei) 期92天的太空駐留生活。撤離空間站核心艙前,湯洪波又回到艙內(nei) 轉了一圈。艙內(nei) 的每個(ge) 設備、每顆螺絲(si) 釘都見證了中國人進入空間站的全過程。
(三)前一秒和周公握手,後一秒精神抖擻
返回地麵後,湯洪波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jun) 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頒發“三級航天功勳獎章”。從(cong) 多年的隱姓埋名到一鳴驚人,走到哪裏,湯洪波都收到來自四麵八方的鮮花、掌聲和讚譽。但不管外界有多少關(guan) 注和褒獎,湯洪波始終有清醒的認識:“載人航天事業(ye) 是萬(wan) 人一杆槍的事業(ye) ,是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航天工作者團結協作,共同托舉(ju) 的飛天夢。榮譽不僅(jin) 僅(jin) 屬於(yu) 我個(ge) 人。榮譽屬於(yu) 國家,屬於(yu) 整個(ge) 載人航天事業(ye) ,屬於(yu) 所有航天人。”
湯洪波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身體(ti) 恢複、心理調適並同步開展學習(xi) 訓練。不到一年,他便被選入神舟十七號任務乘組,進行緊張的任務備戰訓練。
而這一次,湯洪波被任命為(wei) 指令長,帶領兩(liang) 名新航天駕駛員唐勝傑和江新林執行任務。他猶記自己備戰神十二任務時,還安慰指令長聶海勝說:“你都上過兩(liang) 次天了,還有什麽(me) 壓力呢?”
但是現在,他終於(yu) 理解了指令長肩上的壓力:不僅(jin) 要把自己分內(nei) 的工作完成好,還要確保整個(ge) 乘組的工作完成好。要將兩(liang) 位戰友安全地帶上天,安全地返回地球。
湯洪波反複告訴自己,隻有地麵練紮實,到了太空才能幹明白:哪怕是在睡夢中警報響起,也要做到“前一秒和周公握手,後一秒精神抖擻”,及時切換到高效應急處置狀態。
經曆過一次太空飛行後,他的體(ti) 會(hui) 就是:人肯定是會(hui) 犯錯誤的,所以必須嚴(yan) 格按照手冊(ce) 操作,要養(yang) 成嚴(yan) 謹細致的習(xi) 慣。“比如說,你擦完嘴的紙巾,或者是吃完飯的餐具,都要放在規定位置,不然,就不知道漂到哪裏,不僅(jin) 是東(dong) 西丟(diu) 失了,還會(hui) 帶來風險。”他說。
萬(wan) 一不能適應太空環境怎麽(me) 辦?新上去的設備不能夠正常工作怎麽(me) 辦?第一次飛行前,對未知的太空環境難免有所擔憂。為(wei) 了化解兩(liang) 位年輕人對未知的焦慮,湯洪波毫無保留地傳(chuan) 授經驗,給他們(men) 進行心理疏導。
此時,400公裏之外的中國空間站已經從(cong) “一室一廳”擴充到“三室一廳”。湯洪波告訴記者,盡管地球生活還沒待夠,但已迫不及待地期待著返回太空家園看看如今的新變化。而這次,不需要他再親(qin) 自裝修太空新房了,那裏已經有親(qin) 愛的隊友們(men) 給他們(men) 布置好一切,等著與(yu) 他們(men) 勝利會(hui) 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