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種業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種子,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做大做強種業(ye) ,必須做強做優(you) 做大一批種業(ye) 企業(ye) 。2021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啟動實施種業(ye) 企業(ye) 扶優(you) 行動。“兩(liang) 年多來,各有關(guan) 方麵出台支持政策,創新體(ti) 製機製,搭建對接平台,全力支持企業(ye) 發展;種業(ye) 企業(ye) 乘勢而上,育種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zheng) 力不斷增強,企業(ye) 扶優(you) 工作呈現‘一優(you) 化三提升’的良好局麵,為(wei) 高質量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提供了有力支撐。”在10月31日召開的全國種業(ye) 企業(ye) 扶優(you) 工作推進會(hui) 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業(ye) 管理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企業(ye) 發展格局不斷優(you) 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從(cong) 全國3萬(wan) 餘(yu) 家種業(ye) 企業(ye) 中遴選出270家國家種業(ye) 陣型企業(ye) ,打造種業(ye) 振興(xing) 骨幹力量。目前,國家農(nong) 作物種業(ye) 陣型企業(ye) 發展勢頭良好,2022年資產(chan) 總額突破600億(yi) 元,商品種子銷售額超過全部農(nong) 作物種業(ye) 企業(ye) 的1/5;種業(ye) 投資並購加速推進,2022年農(nong) 作物種業(ye) 領域投資金額達12.7億(yi) 元,是2020年的16倍,並購金額達17.3億(yi) 元,比2020年增長57%。國家禽畜種業(ye) 陣型企業(ye) 發展勢頭強勁,資產(chan) 總額快速增加,2022年固定資產(chan) 總額超2500億(yi) 元,比2020年增長了1.3倍。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研投入持續增長。2022年,農(nong) 作物種業(ye) 企業(ye) 研發總投入達65億(yi) 元,比2020年提高17%;畜禽陣型企業(ye) 研發投入23億(yi) 元,比2021年提高32%。企業(ye) 積極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研育種攻關(guan) 項目、加快高新技術應用,創新成果不斷湧現。2022年,農(nong) 作物種業(ye) 企業(ye) 國家審定品種占比達73%,申請新品種權占比達56%,畜禽企業(ye) 牽頭培育通過審定的品種占比達59%,15個(ge) 新品種(配套係)通過國家審定,重要禽畜國產(chan) 品種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自主培育的3個(ge) 白羽肉雞品種打破國外壟斷,市場占有率超過20%。
供種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優(you) 勢農(nong) 作物企業(ye) 積極參與(yu) 縣企共建,布局穩定製種基地,保障種源供應;玉米、水稻製種全程機械化率較原來提高20個(ge) 百分點,小麥、大豆製種實現全程機械化;更多企業(ye) 將種子活力和健康度作為(wei) 重要內(nei) 控指標,提高種子質量水平。目前,我國商品種子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5%以上。畜禽企業(ye) 核心育種場場區自動環控等設施標準化、巡欄機器人等飼養(yang) 管理自動化、畜禽生產(chan) 性能測定設施設備智能化大幅提升。
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在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種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打造方麵,先正達、隆平高科穩居全球種業(ye) 前十強,北京峪口禽業(ye) 穩居世界蛋雞育種前三強、成長為(wei) 世界最大的蛋雞製種企業(ye) 。2022年,農(nong) 作物種子出口額2.6億(yi) 美元,比2020年增長10%。雜交水稻種子出口數量、推廣麵積持續穩定增長。自主培育的高產(chan) 蛋雞和白羽肉雞父母代種雞首次走出國門。
盡管已取得一定的成績,但種業(ye) 企業(ye) 發展目前仍存在一些待破解的問題,比如企業(ye) 創新能力還需持續提升,一些企業(ye) 以購買(mai) 品種經營權為(wei) 主,未能做到持續投入選育突破性品種,有的企業(ye) 缺乏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主動性。此外,政策支持體(ti) 係還需持續強化,企業(ye) 發展環境還需持續優(you) 化。
“必須按照‘完善國家企業(ye) 陣型、持續深化三對接、提升企業(ye) 治理能力’的思路,深入實施種業(ye) 企業(ye) 扶優(you) 行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業(ye) 管理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重點抓好五方麵工作。一是以陣型企業(ye) 培育為(wei) 重點,持續優(you) 化企業(ye) 布局。二是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wei) 核心,深化科研對接,加大對企業(ye) 的種質資源支撐以及企業(ye) 品種創新推廣政策傾(qing) 斜力度,加強企業(ye) 科研人才培養(yang) 。三是以破解企業(ye) 融資難題為(wei) 導向,加強金融對接。推動金融機構完善支持政策,提高優(you) 勢企業(ye) 授信額度,搭建企業(ye) 融資平台,拓寬企業(ye) 融資渠道,完善製種保險。四是以保障種源安全供給為(wei) 目標,深化基地對接。推進陣型企業(ye) 與(yu) 製種基地戰略合作,引導企業(ye) 向種業(ye) 創新基地聚集。五是以健全現代企業(ye) 管理製度為(wei) 重點,提升企業(ye) 治理能力。企業(ye) 要切實加強品種研發管理,規範試驗,嚴(yan) 格申報,增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能力,加強誠信自律,堅決(jue) 抵製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wei) ,加快提升管理現代化水平。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3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