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工信部:人形機器人到2025年實現量產

發布時間:2023-11-03 15:30: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記者11月2日從(cong) 工信部獲悉,工信部日前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ti) 係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ti) ”等一批關(guan) 鍵技術取得突破,整機產(chan) 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批量生產(chan) ;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構建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工信部科技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製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wei) 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產(chan) 品,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是未來產(chan) 業(ye) 的新賽道。我國人形機器人產(chan) 業(ye) 前期已有一定基礎,但在關(guan) 鍵基礎部件、操作係統、整機產(chan) 品、領軍(jun) 企業(ye) 和產(chan) 業(ye) 生態等方麵仍存在短板弱項,需要加強政策引導,集聚資源推動關(guan) 鍵技術創新,培育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

  對此,《指導意見》按照謀劃三年、展望五年的時間安排作了戰略部署。其中提出,到2025年,整機產(chan) 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批量生產(chan) ,在特種、製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範應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機製和手段。培育2至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ye) 和一批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打造2至3個(ge) 產(chan) 業(ye) 發展集聚區,孕育開拓一批新業(ye) 務、新模式、新業(ye) 態。到2027年,產(chan) 業(ye) 加速實現規模化發展,應用場景更加豐(feng) 富,相關(guan) 產(chan) 品深度融入實體(ti) 經濟,成為(wei) 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在關(guan) 鍵技術突破上,《指導意見》提出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為(wei) 引領,在機器人已有成熟技術基礎上,重點在人形機器人“大腦”和“小腦”、“肢體(ti) ”關(guan) 鍵技術、技術創新體(ti) 係等領域取得突破。包括,開發基於(yu)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機器人“大腦”,增強環境感知、行為(wei) 控製、人機交互能力,開發控製人形機器人運動的“小腦”;係統部署“機器肢”關(guan) 鍵技術群,打造仿人機械臂、靈巧手和腿足,攻關(guan) “機器體(ti) ”關(guan) 鍵技術群;構建完善人形機器人製造業(ye) 技術創新體(ti) 係,加快人形機器人與(yu) 元宇宙、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融合等。

  在場景拓展應用上,《指導意見》從(cong) 特種領域、製造業(ye) 典型場景、民生及重點行業(ye) 三類方向提出意見措施。具體(ti) 而言,一是加快人形機器人在特種環境應用,麵向惡劣條件、危險場景作業(ye) 等需求,強化複雜環境下本體(ti) 控製、快速移動、精確感知等能力。二是聚焦3C、汽車等製造業(ye) 重點領域,提升人形機器人工具操作與(yu) 任務執行能力,打造人形機器人示範產(chan) 線和工廠。三是拓展人形機器人在醫療、家政等民生領域服務應用,滿足生命健康、陪伴護理等高品質生活需求,推動人形機器人在農(nong) 業(ye) 、物流等重點行業(ye) 應用落地等。(記者郭倩)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