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火車、哈爾濱與諜戰想象

發布時間:2023-11-03 15:28:00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戰玉冰

  從(cong) 小說《夜幕下的哈爾濱》及其後來一係列的連環畫、廣播劇、電視劇等衍生作品,到2021年的電影《懸崖之上》,再到2023年的新片《極寒之城》,以哈爾濱為(wei) 故事空間背景的諜戰想象與(yu) 都市傳(chuan) 奇一直不斷被書(shu) 寫(xie) 。在這個(ge) 意義(yi) 上來看,劉軾聿的長篇小說《哈爾濱的冬天》無疑是這條文學發展脈絡上新的收獲。

  整部小說以哈爾濱這座“遠東(dong) 之都”為(wei) 諜戰風雲(yun) 的匯聚之地,但故事偏偏從(cong) 西伯利亞(ya) 鐵路上的一列火車寫(xie) 起。豪華的車廂、神秘的旅客、凶殘的土匪、無情的殺手……劉軾聿在小說一開始就為(wei) 我們(men) 上演了一場場扣人心弦的“東(dong) 方快車謀殺案”,隻是相比起阿加莎經典小說中的波譎雲(yun) 詭更多發生在不可見的人心深處,《哈爾濱的冬天》開場的一係列火車案件則更具動作性與(yu) 畫麵感。特別是齊公子的保鏢們(men) 和土匪成陣列展開槍戰的場景,甚至可以說已經突破了傳(chuan) 統諜戰小說的寫(xie) 作範疇,而加入了一些戰爭(zheng) 小說中才會(hui) 出現的情節元素。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哈爾濱的冬天》開場的這列火車是一趟馳騁在西伯利亞(ya) 鐵路上的國際列車,聚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神秘旅客、列車警察、侍者與(yu) 保鏢。而以這趟跨越歐亞(ya) 、最後直抵哈爾濱的火車作為(wei) 小說開篇,也決(jue) 定了整部小說後來高度國際化的寫(xie) 作基調。當小說情節隨著火車到站,進入哈爾濱之後,共產(chan) 國際特工、偽(wei) 滿洲國高官、日本諜報頭目、國民黨(dang) 間諜、貪婪的商人、英國偵(zhen) 探、托派分子、黑道勢力、前清遺老、訪蘇歸來的記者等更為(wei) 複雜的麵具、身份、欲望與(yu) 利益集團便紛紛登場,這場發生在哈爾濱的諜戰大戲由此成為(wei) 當時遠東(dong) 政治局勢,乃至世界政治舞台的一個(ge) 精彩縮影。

  進一步來說,《哈爾濱的冬天》中人物身份的國際化與(yu) 複雜性也延伸到了小說的物質細節描寫(xie) 與(yu) 敘事結構內(nei) 部,構成了整部小說國際化氛圍的重要組成部分——即1930年代的哈爾濱不僅(jin) 是全球不同地區各色人士的流動、聚集之地,更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特色物產(chan) 和消費商品,甚至是沙皇時代遺留下來的六百噸黃金,也隻有放在哈爾濱,才有可能被市場消化和洗白。小說中的物質質感與(yu) 核心事件都由此得以構建。而在小說的具體(ti) 寫(xie) 法層麵,《哈爾濱的冬天》采取了每章由不同人物角色交替敘述與(yu) 拚貼視角的寫(xie) 作手法。四十五章故事,四十五次視角轉換,沿著時間的軸線,共同拚貼出一個(ge) “萬(wan) 花筒”般的諜戰故事與(yu) 哈爾濱高度全球化的城市地景。這種令人眼花繚亂(luan) 的敘事策略,和小說中隱秘的人物身份與(yu) 複雜的行為(wei) 動線之間,彼此呼應,相得益彰。

  同時,哈爾濱這座城市的本土特色在小說中也被表現得比較充分。作為(wei) 哈爾濱人,作者劉軾聿有意在小說中突出了太陽島、花園街、霍爾瓦特大街(現中山路)、索菲亞(ya) 教堂、尼古拉大教堂、馬迭爾賓館、中東(dong) 鐵路俱樂(le) 部等一係列真實的地區、街道與(yu) 建築,這就為(wei) 讀者生動地還原了哈爾濱這座城市的某種曆史與(yu) 地理質感。

  最後,我們(men) 也完全可以將《哈爾濱的冬天》的這種小說結構與(yu) 寫(xie) 作方法放置到更為(wei) 悠久的中國諜戰小說和世界偵(zhen) 探小說傳(chuan) 統中來加以理解。比如另一部著名的以哈爾濱為(wei) 背景的諜戰小說《夜幕下的哈爾濱》,開頭也是從(cong) 哈爾濱火車站寫(xie) 起。在這個(ge) 意義(yi) 上,《哈爾濱的冬天》就具有了某種和《夜幕下的哈爾濱》對讀的可能性,而從(cong) 曆史時序上來看,《哈爾濱的冬天》也完全可以視為(wei) 《夜幕下的哈爾濱》的“前傳(chuan) ”故事之一。又如小說中的關(guan) 鍵情報人員代號“烏(wu) 鴉”,作者也已明確指出這個(ge) 代號和《愛倫(lun) ·坡探案小說集》之間的內(nei) 在關(guan) 聯。小說主人公高軾珩善於(yu) 演奏小提琴這一人物設定,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福爾摩斯,甚至小說《哈爾濱的冬天》中還真的出現過一名偵(zhen) 探人物——白慕維,而他的偵(zhen) 探事務所也恰好被設定在英國倫(lun) 敦,這其中的致敬含義(yi) 不言而喻。至於(yu) 小說中數學家破譯密碼的相關(guan) 情節和書(shu) 寫(xie) 方式,則顯然傳(chuan) 承自麥家《暗算》《解密》等“特情小說”傳(chuan) 統。

  總的來說,劉軾聿的新作《哈爾濱的冬天》,一方麵從(cong) 人物設置到寫(xie) 作手法,都充分展現了1930年代哈爾濱的世界性麵相;另一方麵這種身份的複雜性也對應著整個(ge) 故事情節的曲折和精彩。與(yu) 此同時,這種“世界性”的文學想象又並非“懸浮”的空想,而是有著哈爾濱真實的曆史地理和城市空間作為(wei) 基礎。整部小說又繼承並延續了世界間諜小說乃至偵(zhen) 探小說的文學傳(chuan) 統。在真實曆史背景與(yu) 類型文學傳(chuan) 統的交匯點上,我們(men) 更能看出《哈爾濱的冬天》的獨特魅力之所在。(作者單位:複旦大學中文係)

  原標題:萬(wan) 花筒般的敘事、高度國際化與(yu) 在地性的融合——火車、哈爾濱與(yu) 諜戰想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