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旅融合視聽作品走進大眾視野

發布時間:2023-11-09 16:05:00來源: 光明網

  近年來,依托新技術、新場景、新業(ye) 態,一批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實現文旅融合的視聽文藝作品走進大眾(zhong) 視野。這些作品思想內(nei) 涵深刻,生動實現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滋養(yang) 著新時代的文藝節目。綜藝節目《登場了!北京中軸線》從(cong) 地理空間入手,通過“時空列車”這一創意,劇情化呈現北京中軸線上的重要景點與(yu) 曆史文脈。文化節目《跟著李白看中國》,從(cong) 李白流傳(chuan) 千古的經典詩詞入手,通過實地探訪李白曾經旅居過的四川江油等地,感受李白筆下的美麗(li) 山河和人文風情,呈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從(cong) 古代到當代的傳(chuan) 承發展。河南衛視“中國節日”係列節目,以“網劇+網綜”的形式切入,探索古老文化習(xi) 俗與(yu) 時代熱點的傳(chuan) 承轉化。在《2023端午奇妙遊》節目中,45分鍾的文化典籍漫遊,讓觀眾(zhong) 看到中華文明長河一路奔湧、波瀾壯闊。

  一批反映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助力非遺活化的文藝作品湧現,以豐(feng) 富多樣的藝術形式,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紀錄片《記住鄉(xiang) 愁》第九季中的《黃陂——木蘭(lan) 故裏四季花開》呈現了湖北武漢黃陂區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從(cong) 單一的農(nong) 產(chan) 品種植,到利用非遺技藝發展文旅融合,串聯起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圖景。紀錄片《沈從(cong) 文與(yu) 湘西》從(cong) 人與(yu) 故土的視角切入,通過對湘西秀美自然山水的描述和對質樸厚重民族文化的梳理,讓觀眾(zhong) 看到了湘西的悠長文脈。借助短視頻,貴州台江縣“六月六”苗族吃新節上的“村BA”鄉(xiang) 村籃球賽引人關(guan) 注。賽場之外,“村BA”旅遊線路悄然形成、文創產(chan) 品持續湧現,各地遊客奔赴台江,沉浸體(ti) 驗黔東(dong) 南的地域文化。

  城市發展也受到“影視+文旅”的有效帶動。2023年暑期檔動畫電影《長安三萬(wan) 裏》用動畫形式呈現繁花似錦的長安城,帶火了陝西西安的旅遊,許多景區一票難求,地鐵站外大排長隊。《2021七夕奇妙遊》讓龍門金剛名聲大噪,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旅遊持續升溫。洛陽文旅集團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龍門石窟共接待遊客425萬(wan) 人次,同比2019年增長77.8%。景區內(nei) 的沉浸式特色旅遊、研學活動、文創產(chan) 品,成為(wei) 滿足青年遊客需求的文化大餐。

  影視作品傳(chuan) 播城市文化,同時,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也在滋養(yang) 著影視創作。例如,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青島是青春校園片鍾愛的取景地,影視劇《天才基本法》《你好,舊時光》《送你一朵小紅花》均在這裏拍攝。胡同、古建交相輝映的北京,助力《夢中的那片海》《情滿九道彎》《心想事成》等影視作品演繹人間冷暖。“影視+文旅”新模式賦能城市發展,需要取景地不斷提升曆史文化挖掘的真功夫,以守正創新的責任擔當,實現城市曆史文脈的高質量傳(chuan) 承發展。

  可以看出,文旅融合促進了人們(men) 對當地文化資源的重新認識與(yu) 深入挖掘。視聽作品通過故事化表達和藝術化呈現,將資源和傳(chuan) 統轉化為(wei) 獨特的文化形式。期待視聽領域湧現更多優(you) 秀的新作品,讓文化和旅遊的雙向奔赴更加深入。(人民日報武欣)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