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申城上演東方美學盛宴 國風表演探索創新表達

發布時間:2023-11-13 10:2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上海11月12日電 (記者 王笈)11月11日、12日晚,《雲(yun) 之上——讓聽覺從(cong) 東(dong) 方出發》(以下簡稱“《雲(yun) 之上》”)於(yu) 申城黃浦江畔的1862時尚藝術中心上演。上海民族樂(le) 團在船廠工業(ye) 遺存中搭建起一方舞台,衣袂飄飄的國樂(le) 演奏家們(men) 圍坐一圈、縱情演繹113件樂(le) 器,歌者的空靈吟唱與(yu) 之遙相呼應,形成一種全新的東(dong) 方美學視聽盛宴。

  這是一場非常規的音樂(le) 會(hui) ,打破傳(chuan) 統鏡框式舞台的束縛,以中華民族古老的宇宙觀為(wei) 靈感,通過具有先鋒意識的東(dong) 方音樂(le) 語言,詮釋關(guan) 於(yu) 生命和自然的主題。在現場觀眾(zhong) 陳潔看來,《雲(yun) 之上》發揮了民族樂(le) 器獨有的音色特性,“音樂(le) 很療愈、具有震撼力,有穿越古今之感;我們(men) 的上方是鏽跡斑斑的老船廠鐵管,舞台的盡頭是黃浦江夜色,坐在這裏聆聽這場音樂(le) 會(hui) ,仿佛是進入了一個(ge) 夢境。”

  上海民族樂(le) 團團長羅小慈表示,“樂(le) 者,天地之和也”。作為(wei) 傳(chuan) 承千年的禮儀(yi) 之邦,中國的音樂(le) 始終保持著天地之性情、自然之氣韻。“《雲(yun) 之上》的演繹方式是獨一無二的,觀眾(zhong) 與(yu) 藝術家打破有形的邊界,在音樂(le) 帶來的無限想象中尋找永恒。希望通過這部海派民樂(le) 新作,讓大家在古老而迷人的東(dong) 方文化中,感受到國樂(le) 在這個(ge) 時代的蓬勃生命力。”

  同一時間的上海大劇院內(nei) ,矯若遊龍的舞者正以足尖舞出“天下第一行書(shu) ”的書(shu) 法氣韻。11月10日至12日晚,上海歌劇院原創舞劇《永和九年》——蘭(lan) 亭集序·舞傳(chuan) (以下簡稱“《永和九年》”)在此上演。悠揚的古琴、清脆的竹笛、空靈的簫聲,在寬厚的弦樂(le) 映襯下令人沉醉。

  作為(wei) 中國國內(nei) 首部全景式展現書(shu) 法作品傳(chuan) 世曆程的原創舞劇,《永和九年》在編舞、敘述、舞台設計等方麵都緊扣王羲之妙筆寫(xie) 就的《蘭(lan) 亭集序》。劇中既有世人熟悉的“書(shu) 聖”王羲之、唐太宗李世民等真實的曆史人物,也有合理想象的青年“賡”等虛構人物,串起一條“創造、傳(chuan) 播、繼承”的敘事脈絡。

  《永和九年》導演、編舞王亞(ya) 彬表示,該劇打破了觀眾(zhong) 對舞劇的慣性想象,將詩化的意境與(yu) 戲劇情節的推進有機結合在一起。“我們(men) 通過夢境、旁白、戲中戲等手法的綜合運用,讓一段跨越千年曆史的傳(chuan) 承故事變得更為(wei) 生動精彩,也讓人物情感脈絡表達得更為(wei) 清晰明朗。”(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