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第十五屆文化中國講壇舉辦

發布時間:2023-11-13 10:4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1月11日,第十五屆文化中國講壇在杭州市蕭山區舉(ju) 辦。在講壇對話環節,主持人白岩鬆與(yu)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主席潘魯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王玉明,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鄭曉瑛院士,中日友好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程永華,圍繞“言說湘湖——亞(ya) 洲文明之光”的主題,分享所學所思。第十五屆文化中國講壇主辦方供圖

  本報杭州11月1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今天,由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中國青年報社、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橫山書(shu) 院共同主辦的第十五屆文化中國講壇,在杭州市蕭山區舉(ju) 辦。本屆講壇的主題為(wei) “潮平兩(liang) 岸闊 風正一帆懸——從(cong) 錢塘江到西湘記的文化傳(chuan) 統與(yu) 曆史新機遇”,多位文化大家、知名學者登壇開講。

  文化塑造一座城市的氣質。蕭山區委副書(shu) 記、區長薑永柱表示,“奔競不息,勇立潮頭”的蕭山精神,是刻在蕭山人骨子裏的文化基因。另外,1400多年前,蕭山走出了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傳(chuan) 唱千年,展現了蕭山詩意、溫情的氣質,兩(liang) 者剛柔並濟構成了蕭山獨有的城市韻味。今年6月,西湖和湘湖正式締結“姊妹湖”,本屆文化中國講壇的主題聚焦“西湘記”,在新角度、新維度、新高度聽到更多文化故事和智慧之音。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周其鳳為(wei) 開幕式致辭,他以“片知萬(wan) 物而不知人道”道出了文化對個(ge) 人乃至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並以其創作的一曲《無意》歌,講述其對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刻體(ti) 會(hui) 。

  在講壇的主題講座環節,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原市委書(shu) 記、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國平以《唱好“西湘記” 打造錢塘江時代的新標杆》為(wei) 題,回顧了湘湖的曆史與(yu) 開發過程,講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湘湖實踐。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xi) 委員會(hui) 副主任、文化中國講壇發起人之一葉小文以《中華文脈與(yu) 文化自信》為(wei) 題,概述了中華民族的文脈傳(chuan) 承及如何樹立文化自信。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程鬱綴以《錢塘湘湖文化與(yu) 著名詩人賀知章》為(wei) 題,從(cong) 詩歌講到對於(yu) 母愛與(yu) 親(qin) 情的理解。南開大學講席教授、文化中國講壇發起人之一陳洪帶來《走進曆史,認識楊時》的講座,娓娓道來“程門立雪”主人公楊時與(yu) 浙東(dong) 理學的淵源。

  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莫礪鋒帶來講座《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古典詩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薑昆在講座《馬季先生的作品與(yu) 時代》中,深情回憶恩師一生如何用“新相聲”的標準要求自己。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原副校長李焯芬在《“一帶一路”十年成果》講座中,介紹了“一帶一路”的“五通”成果: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他特別提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已開設23個(ge) “魯班工坊”,幫助20多個(ge) 國家的年輕人掌握職業(ye) 技能。

  在講壇的對話環節,主持人白岩鬆與(yu)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主席潘魯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王玉明,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鄭曉瑛,中日友好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程永華,圍繞“言說湘湖——亞(ya) 洲文明之光”的主題,從(cong) 各自領域出發,分享所學所思。

  在講壇閉幕式暨雅集上,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男高音歌唱家呂繼宏、女高音歌唱家呂薇、二胡演奏家陳軍(jun) 、青年歌唱家王珂邇等藝術家帶來精彩演出。在一首大合唱《亞(ya) 洲雄風》中,講壇畫下圓滿句號。

  今年是北京橫山書(shu) 院成立15周年,也是文化中國講壇舉(ju) 辦15周年。致力於(yu) 弘揚優(you) 秀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與(yu) 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的“文化中國講壇”,於(yu) 2008年由葉嘉瑩、湯一介、方立天、劉夢溪、葉小文、林毅夫、樓宇烈、陳洪、湛如等共同發起,秉承“知行合一,契合當代”的理念,於(yu) 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舉(ju) 辦。

  本屆講壇由中共杭州市蕭山區委宣傳(chuan) 部、杭州市蕭山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ti) 育局、浙江省蕭山湘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hui) 、杭州市蕭山區橫山湘湖書(shu) 院承辦,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hui) 、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北京橫山公益基金會(hui) 協辦。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