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李保國:紮根山區35年,綠了荒山富了百姓

發布時間:2023-11-14 15:52:00來源: 光明網-科普中國

  20世紀80年代的太行山腹地,土壤瘠薄,幹旱缺水,植被難以生長,經常是種樹不見樹,造林難成林。住在這裏的村民們(men) 想要實現綠水青山、脫貧致富,在當時就是一種奢望。

  變化最先發生在河北省邢台市前南峪村。1981年,年僅(jin) 23歲的李保國帶著同在河北農(nong) 大林學院工作的妻子,把家搬進了前南峪半山腰黑黢黢的石頭房。為(wei) 了摸清當地山區的“脾氣秉性”,他們(men) 跑遍了山上的溝溝壑壑。白天,幾個(ge) 饅頭一壺水,山當餐桌地當炕。夜晚,倆(lia) 人在煤油燈下分析數據,苦思冥想破解之道。

  最後,李保國和同事們(men) 以“聚集土壤、聚集徑流”為(wei) 方向,摸索用爆破整地的方法讓土層加厚。隆隆炮聲中,一次次的失敗最終讓“山中造地”成為(wei) 現實。土加厚了,水留住了,當地樹木的成活率從(cong) 原來10%提高到了90%。

  栽樹成功後,李保國又因地製宜,用理論和技術,指導農(nong) 民在幹旱山地種上了板栗、蘋果、核桃等高效經濟林,前南峪村也由此華麗(li) 轉身,成為(wei) 太行山區一處生機盎然的綠色寶地,並在2023年,成功入選第六批中國傳(chuan) 統村落。

  30多年間,李保國的身影一直穿梭在太行山深處,先後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技術類及應用麵積1826萬(wan) 畝(mu) ,讓140萬(wan) 畝(mu) 荒山披綠,帶動山區農(nong) 民增收58.5億(yi) 元。

  2016年4月10日,李保國因心髒病突發,搶救無效,永遠離開了家人、學生和他太行山裏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

  李保國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太行山間,為(wei) 群眾(zhong) 脫貧謀出路,拋卻荒山禿嶺,將綠水青山留給未來。2019年,李保國被授予“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

  參考資料: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新聞網

  

  審核專(zhuan) 家

  羅興(xing) 波

  (中國科學院大學現代科學家研究中心)

  總策劃

  戰 釗 宋雅娟

  編 導

  宋雅娟 蔡 琳 肖春芳

  製 作

  光明網科普事業(ye) 部

  聯合出品

  中國科協科普部 光明網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