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雨果等20多位世界文豪手稿杭州展出
中新網杭州11月24日電(童笑雨)11月23日,“巨匠永痕——世界文學巨匠及百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書(shu) 信手稿展”在浙江杭州舉(ju) 行,20多位世界文豪的書(shu) 信手稿集結亮相,包含歌德、大小仲馬父子、伏爾泰、安徒生、雨果、毛姆等知名作家,以及加繆、羅曼·羅蘭(lan) 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親(qin) 筆。
當天,第十七屆杭州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在杭州開幕,絲(si) 路·拾年——“一帶一路”匠心視界文創成果展是本屆文博會(hui) 的展區之一,書(shu) 信手稿展則是成果展的一部分。
11月24日,策展人、世界名人手稿研究學者邱見接受采訪時表示,此次共展出24件世界文豪的書(shu) 信手稿。其中,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致瑪麗(li) 亞(ya) ·保洛娜公主的親(qin) 筆便條,係首次展出。
邱見說,雖然便條內(nei) 容隻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但其仍十分珍貴,因為(wei) 便條完整保留了歌德的火漆印章,這是歌德最具代表性的徽章之一。
在展覽中,記者發現,《巴黎聖母院》作者雨果的小名叫什麽(me) ,《灰姑娘》作者隱藏身份是什麽(me) 等問題,都能在這些手稿中找到。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有一段極其浪漫的愛情故事。1833年2月16日——雨果把這一天稱為(wei) 被賦予激情的第二次誕生——他認識了女演員朱麗(li) 葉·德魯埃,就此開始了兩(liang) 人長達50多年的情緣。50多年來,朱麗(li) 葉幾乎天天給雨果寫(xie) 信,每一封都述說著崇拜與(yu) 眷戀。
現場就展出了朱麗(li) 葉寫(xie) 給雨果,以及雨果給朱麗(li) 葉的信。“在信裏,朱麗(li) 葉叫雨果‘小托托’,很難想象,一代文豪雨果竟然有這樣的昵稱。”邱見說。
夏爾·佩羅被譽為(wei) “法國兒(er) 童文學之父”,《灰姑娘》《小紅帽》《穿靴子的貓》等膾炙人口的佳作皆出自他之手。現場也展出了夏爾·佩羅的手稿,信裏他詢問一位工匠,木質構件有沒有做好,因為(wei) 第二天工程上就要使用。
這份手稿也揭露了夏爾·佩羅另外一個(ge) 重要的身份,即他在路易十四期間還是皇家督造總監,負責盧浮宮以及楓丹白露宮的修改和其他皇家建築的營造。
“這就是收藏這些名人手稿的魅力,也是我們(men) 推出這一展覽的初衷。”邱見從(cong) 事收藏已有19年,他認為(wei) ,這是一項有意義(yi) 的工作。
“你知道為(wei) 什麽(me) 展覽的介紹中寫(xie) 的都是‘手稿/書(shu) 信一通’,而非‘一封’嗎?”邱見拋出了這一疑問,隨即就指著1730年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親(qin) 筆手稿開始解釋,答案不在文字裏,而在信紙上。
隻見這份手稿的左側(ce) 有很多折痕,在紙張居中位置隻有四行字,類似收件人和收件地址。邱見解釋說,那個(ge) 時候的歐洲,紙張造價(jia) 昂貴,人們(men) 寫(xie) 完信件後很少使用信封,而是把信紙折疊起來,在封口處印上火漆,這份手稿就完整體(ti) 現了這一段曆史。
在邱見看來,沒有信封,也無法稱作“一封”,反而用“通”更為(wei) 貼切。他也希望,借助展覽,將原來被掩埋的曆史、被忽視的知識點以更生動的方式源源不斷地輸送給觀眾(zhong)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