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幕需要什麽樣的媒體故事
記者 柳青
在票務網站上,電影《熱搜》的海報上印著兩(liang) 行口號:觸目驚心,反轉解氣。“反轉”成為(wei) 劇情標配,“解氣”收割觀眾(zhong) 情緒價(jia) 值,影片上映10天,票房剛過6000萬(wan) 元,可見觀眾(zhong) 對這樣“觸目驚心”不著調的媒體(ti) 故事,認可度有限。
幾個(ge) 月前,電影《不止不休》上映時,爭(zheng) 議更多集中於(yu) “張頌文是否過於(yu) 抓馬地把一個(ge) 調查記者演成了大哥”。那麽(me) 眼下的《熱搜》走得更遠,離開傳(chuan) 統媒體(ti) 創業(ye) 的女主角,以違反新聞職業(ye) 操守和專(zhuan) 業(ye) 規範的操作挖出“猛料”,包辦刑偵(zhen) 立案和網絡升堂。從(cong) 《不止不休》到《熱搜》,與(yu) 劇情和人物有關(guan) 的討論並非隻是行業(ye) 中人針對行業(ye) 題材的吹毛求疵,它觸及對“媒體(ti) ”的誤讀以及“媒體(ti) 題材”這種行業(ye) 類型片延伸出的更廣義(yi) 的困境:圍繞著媒體(ti) 的敘事成為(wei) 撬動社會(hui) 議題的支點,什麽(me) 樣的媒體(ti) 故事才是有時代感的?是此時此刻的中國大銀幕需要的?
專(zhuan) 業(ye) 恰恰體(ti) 現在去英雄主義(yi) 的、反高潮的日常
很多媒體(ti) 和前媒體(ti) 從(cong) 業(ye) 者看過《熱搜》後,調高了對《不止不休》的評價(jia) 。同屬於(yu) 中國當代的語境,《熱搜》不僅(jin) 沒有規避《不止不休》存在的顯見缺陷,反而錯得更離譜。
《不止不休》拍了三分之一部好電影,影片的最後半小時、也就是整個(ge) 常規的三幕劇敘事進入收尾的第三幕時,主創找到一個(ge) 犀利的視角,從(cong) 這個(ge) 視角展開的有關(guan) 新聞倫(lun) 理的討論可說在全世界範圍都是具有社會(hui) 話題性的。一個(ge) 初出茅廬的調查記者經曆一係列嚴(yan) 謹的采訪和事實核查,遭遇了法理和生命倫(lun) 理的衝(chong) 突,隱形的疾病歧視,弱者爭(zheng) 取權益卻進入灰色地帶,在“善”和“善”的衝(chong) 突中,媒體(ti) 的位置在哪裏?可以選擇什麽(me) 作為(wei) ?這些值得用100分鍾的劇情片來呈現的內(nei) 容,被壓縮在30分鍾裏,因為(wei) 此前一個(ge) 多小時的情節,太多的篇幅用在渲染張頌文扮演的資深調查記者是遊走於(yu) 三教九流的帶頭大哥。這個(ge) 角色被附加了“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men) 淚流滿麵”的過分煽情的動機,演員付出了與(yu) 此匹配的大於(yu) 生活的表演,以至於(yu) 記者帶實習(xi) 生帶出了高啟強教小弟的錯覺。
《不止不休》的記者和編輯群像裏,相對最有說服力的反而是隻有幾分鍾戲份的周野芒,他扮演的主編最大的特點是沒有鋒芒畢露的特色,他的專(zhuan) 業(ye) 恰恰體(ti) 現在去英雄主義(yi) 的、反高潮的日常。周野芒的表演姿態也應該是電影敘事塑造媒體(ti) 形象所追求的狀態:廣義(yi) 的媒體(ti) 工作以及個(ge) 體(ti) 的媒體(ti) 從(cong) 業(ye) 者行動,兩(liang) 者和生活之間都不存在斷崖式落差。很多帶著“事後之明”的回憶有大起大落的戲劇感,而在當事過程中,采訪的推進和素材的積累,文章背後積攢的每一步是平淡的,反戲劇的。
簡單粗暴的“反轉解氣”,把電影帶去相反方向
媒體(ti) 題材創作中必然麵對的矛盾在於(yu) ,越是揭示“罪惡奇觀”的報道案例越有影視化的戲劇張力,然而報道誕生的過程中不存在奇觀。追求真實、準確、全麵、客觀,以及保持與(yu) 此相匹配的認真、細致、審慎、冷靜,才是新聞和新聞工作者應該有的樣子。
一則能震動甚至推動社會(hui) 變化的報道的誕生,其背後的媒體(ti) 從(cong) 業(ye) 者和團隊,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也不是在深淵裏良心發現的反英雄,而是堅持做正確事情的普通人。
《熱搜》的女主角陳妙與(yu) 其說是自媒體(ti) 大V,倒不如說是各種中二幻想的投射。她的形象,出場時被貶得太低,追逐流量宛如循著死味的禿鷲,為(wei) 了利益變現不擇手段;轉變來得猝不及防,一個(ge) 職業(ye) 倫(lun) 理和專(zhuan) 業(ye) 能力都堪憂的傳(chuan) 統媒體(ti) 離職人員,因為(wei) 一篇“小作文”堅定了“女孩幫助女孩”的心意,設計無間道連環套對抗資本大鱷,這簡直是神奇女俠(xia) 。
《熱搜》最大的硬傷(shang) ,是底層創作邏輯上就出了問題——混淆了新聞報道和信息傳(chuan) 播的概念。自媒體(ti) 作為(wei) 新出現的傳(chuan) 播主體(ti) ,在互聯網傳(chuan) 播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擁有相當的影響力,這也很容易讓人把它們(men) 和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媒體(ti) 混為(wei) 一談。但調查報道需要以社會(hui) 責任驅動而非利益驅動的理念和行為(wei) 方式,更需要一套縝密的建立在新聞道德倫(lun) 理和職業(ye) 規範基礎上的生產(chan) 流程與(yu) 約束機製,比如避免先入為(wei) 主、信源交叉驗證、事實反複核查、依法依規采訪、保護當事人隱私,等等。現實生活中的自媒體(ti) ,並不具備這樣的自我約束機製,輿論場上更常見的,是自媒體(ti) 以觀點大於(yu) 事實的情緒化傳(chuan) 播來收割流量。《熱搜》的角色設定,暴露出編劇對媒體(ti) 行業(ye) 的一知半解,陳妙的行為(wei) 方式確實很“自媒體(ti) ”,這恰恰是有社會(hui) 責任感的媒體(ti) 要盡力避免的。
除了陳妙在“資本”和“正義(yi) ”之間作出道德的抉擇,《熱搜》原本可以展開更豐(feng) 富的討論,正麵探討媒體(ti) 人職能和媒體(ti) 形態變化——報道成為(wei) 持續動態的過程,深度調查的行動被公開化,成為(wei) 一場時刻與(yu) 受眾(zhong) 互動的“直播”,“熱搜”製造了新形態的知情權還是對公眾(zhong) 的利用呢?新媒體(ti) 的現實幹預和倫(lun) 理邊界在哪裏?
但這些在電影裏都缺席了。創作團隊為(wei) 了簡單粗暴的“反轉解氣”,把電影帶去相反的方向,甚至毫無必要地渲染一樁惡性案件的“刺激性”和“性刺激”,這惡俗的趣味確實“觸目驚心”。獵奇、煽情、以廉價(jia) 正義(yi) 感評判一切,這些不正是《熱搜》本應該批判的對象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