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書寫新時代中國兒童文學新篇章

發布時間:2023-12-12 10:0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編者按

  12月7日,《兒(er) 童文學》創刊60周年座談會(hui) 在中央團校舉(ju) 行。其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兒(er) 童文學作家、文學評論家和讀者代表,圍繞“書(shu) 寫(xie) 新時代中國兒(er) 童文學新篇章”進行交流研討。大家一致認為(wei) ,推動《兒(er) 童文學》在新時代新征程實現新發展,要深入貫徹習(xi) 近平文化思想、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少年兒(er) 童和少先隊工作的重要論述,把握正確政治方向,熱忱書(shu) 寫(xie) 和謳歌偉(wei) 大新時代,以更多精品力作服務少年兒(er) 童精神文化需求和健康成長,引導少年兒(er) 童努力成長為(wei)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接班人和未來主力軍(jun) 。以下是部分參會(hui) 代表的發言選登。

  ——————————

  見到您,總覺得格外親(qin)

  北京市讀者 李金本

  我見到《兒(er) 童文學》雜誌,總覺得格外親(qin) 。為(wei) 什麽(me) ?因為(wei) 我曾是《兒(er) 童文學》雜誌的老讀者,還有幸當了她的作者和編者。

  《兒(er) 童文學》雜誌刊登的是高品位的作品,引領了我的閱讀方向,使我懂得了要閱讀那些思想內(nei) 涵深、藝術水平高的文學作品。這樣的閱讀,才能培養(yang) 高尚情懷和文學素養(yang) 。

  作為(wei) 讀者,《兒(er) 童文學》雜誌讓我領悟到一個(ge) 詞,叫“品位”。

  高品位閱讀,提高了我的寫(xie) 作熱情和能力。於(yu) 是,我鬥膽給《兒(er) 童文學》雜誌投了稿。若幹天後,編輯告訴我,你的那首詩沒有采用。我仔細一想,對啊,《兒(er) 童文學》雜誌肯定有著很高的審稿標準。此後,我努力提高自己的寫(xie) 作水平,寫(xie) 出質量高的作品才敢投給《兒(er) 童文學》雜誌。通過這件事,“高標準”寫(xie) 作的概念,在我心中樹立了起來。

  作為(wei) 作者,《兒(er) 童文學》雜誌讓我領悟到一個(ge) 詞,叫“水準”。

  在我快要退休的時候,《兒(er) 童文學》雜誌當時的主編邀請我來做詩歌編輯。就這樣,我又榮幸地當了10年詩歌編輯。主編富有創新意識,她要求每個(ge) 編輯都要在各自的崗位上不斷創新。我便策劃了《兒(er) 童文學》雜誌中詩歌欄目的“年度十大魅力詩人”評選活動。這個(ge) 活動一辦就是多年,很多詩人將此稱號看作很高的榮譽。

  作為(wei) 編者,《兒(er) 童文學》雜誌讓我領悟到一個(ge) 詞,叫“求新”。

  今天,我們(men) 歡聚一堂,慶祝《兒(er) 童文學》雜誌創刊60周年。這標誌著《兒(er) 童文學》雜誌登上了一個(ge) 風光秀美的高峰。我衷心祝願《兒(er) 童文學》雜誌在未來,登上一個(ge) 風光更加壯美的新高峰!

  ——————————

  為(wei) 孩子多開一扇窗

  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對江鎮元寶小學支教教師 徐召偉(wei)

  我叫徐召偉(wei) ,出生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05年從(cong) 石河子大學中文係畢業(ye) 後,就開始了在雲(yun) 南、貴州等地的支教生涯。我擔任過語文、數學、英語、體(ti) 育等小學幾乎所有課程的任課老師。目前,我任教於(yu) 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元寶小學,這是一所位於(yu) 大山深處、陡峭山崖上的小學校。孩子大多數是留守兒(er) 童或者脫貧戶子女。在平常的日子裏,他們(men) 在做什麽(me) ,在看什麽(me) ,在想什麽(me) ,起初我也是不知道的,直到我引導孩子們(men) 開始創作詩歌,我才從(cong) 他們(men) 的作品中看到,他們(men) 孤獨時會(hui) 和大山說話,會(hui) 和樹木說話,會(hui) 仰望著燦爛的星空,想著一些光怪陸離的問題。正如我的一名學生在詩裏寫(xie) 道:

  黑夜裏有千千萬(wan) 萬(wan) 的星星/那我就有千千萬(wan) 萬(wan) 的問題/我一個(ge) 人看著浩大的星空/星空裏又有誰在看著我呢

  記得我上小學時,最喜歡的是語文課,尤其喜愛寫(xie) 作文,我總是一邊想著“人是為(wei) 了什麽(me) 而活著”,一邊將自己幼稚的思考填滿作文紙上一個(ge) 個(ge) 方格子。當時我非常喜歡看《兒(er) 童文學》雜誌,童年和文學的美好碰撞,讓我擁有了一個(ge) 詩人夢。正是這個(ge) 夢想,給了我人生的方向,促使我走上了去山區支教這條路。

  我特別重視兒(er) 童文學對孩子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一方麵,我想盡一切辦法給孩子們(men) 找來大量的書(shu) 刊,其中《兒(er) 童文學》雜誌就是孩子們(men) 最愛的一種讀物;另一方麵,我通過開設文學創作課,讓孩子們(men) 拿起筆來,寫(xie) 自己的學習(xi) 和生活、煩惱和夢想。

  讓我沒想到的是,2020年的春天,《兒(er) 童文學》雜誌編輯部聯係到了我,並在我們(men) 元寶小學開展了“文學點亮夢想”的助學活動。孩子們(men) 的詩歌作品,刊登在了《兒(er) 童文學》雜誌上,這給了他們(men) 極大的信心,更激發了他們(men) “愛讀愛寫(xie) ”的興(xing) 趣。

  在《兒(er) 童文學》雜誌編輯的幫助下,我也發表了一篇支教故事《多開一扇窗》。很多人說,我們(men) 這些支教老師是幫助山裏孩子“多開一扇窗”的那個(ge) 人,但實際上,我認為(wei) 自己和孩子們(men) 是互相需要、互相成就,某種程度上說,我的收獲甚至大於(yu) 孩子們(men) 的收獲。

  雖然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寫(xie) 出多少詩歌作品,但是回頭看去,也許,近20年的支教生涯,本身就是一首美麗(li) 的詩。謝謝《兒(er) 童文學》雜誌,給了我和孩子們(men) 這樣一個(ge) 舞台,讓我們(men) 有機會(hui) 寫(xie) 下自己的故事,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men) 大山裏孩子的童年和成長。

  ——————————

  《兒(er) 童文學》伴著我成長

  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六年級 王語川

  在我們(men) 家的書(shu) 櫃裏有很多書(shu) ,有大部頭的文學名著,也有大開本的精美繪本,在讀四年級的時候,我在書(shu) 櫃裏翻到了幾本很不起眼兒(er) 的小書(shu) 。我很好奇,於(yu) 是翻開那發黃的書(shu) 頁讀起來。整個(ge) 下午,我被這幾本小書(shu) 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一口氣全部讀完。跟爸爸聊起來,我才知道,這幾本小書(shu) 竟然是爸爸的珍藏品,也是爸爸小時候最心愛的讀物——《兒(er) 童文學》雜誌。

  爸爸說,這些雜誌是他特意從(cong) 老家帶到北京來的。論年頭,它們(men) 都算得上我家書(shu) 櫃裏的元老級寶貝了。正是它們(men) 讓父親(qin) 的童年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和自由閱讀的趣味。我曾經以為(wei) 精美的繪本是最有趣的,但直到我靜靜地讀完了一整本《兒(er) 童文學》雜誌,我才發現,這些故事太奇妙了。

  讀這些故事的時候,我覺得爸爸媽媽的童年和我的童年發生了神奇的時空穿越。爸爸因為(wei) 受《兒(er) 童文學》雜誌的影響愛上了文學,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並在那裏認識了我的媽媽。我的媽媽小時候也是《兒(er) 童文學》雜誌的讀者。現在,他們(men) 都在中學裏做語文老師。而我的興(xing) 趣愛好也在《兒(er) 童文學》雜誌的影響下,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四年級的那個(ge) 暑假,我忽然有了創作靈感,我也想編寫(xie) 自己的故事了。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我竟然寫(xie) 出來了!故事足足有兩(liang) 萬(wan) 字左右,整整寫(xie) 了一個(ge) 暑假,我真切地感受到寫(xie) 作的不容易。寫(xie) 完之後,爸爸幫我給《兒(er) 童文學》雜誌投了稿,雖然沒能發表,但很開心的是,我得到了編輯阿姨的熱情鼓勵,使我更有信心了!

  今年上半年,我的一篇習(xi) 作《徐良單刀會(hui) 群寇》終於(yu) 發表在《兒(er) 童文學》雜誌上了。《兒(er) 童文學》雜誌陪伴了爸爸媽媽的童年時光,也陪伴我快樂(le) 成長。現在,它過60歲生日啦!我覺得它一點兒(er) 也不老,它就像是我的好朋友一樣可愛和有意思。希望《兒(er) 童文學》雜誌能夠影響和照亮更多小朋友的成長道路!

  ——————————

  麵向世界,朝向未來,書(shu) 寫(xie) 中國式童年

  兒(er) 童文學作家 陳詩哥

  當提筆準備創作兒(er) 童文學作品時,常常問自己,什麽(me) 樣的人是孩子?這個(ge) 問題可以有很多界定,我認為(wei) 真誠、樸實、自然、有童心的人,就是孩子——0至99歲的孩子。我不斷地引述金波先生的一句話:“兒(er) 童文學作家沒有衰老,隻有成長。”所以,兒(er) 童文學永遠年輕,是朝向未來的,是富有創造性的。

  作為(wei) 兒(er) 童文學創作者,我深深感到兒(er) 童文學的深厚與(yu) 博大:兒(er) 童文學是一種文學類型,但它也是一種理解世界的角度和方法,還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在拙著《一個(ge) 迷路時才遇見的國家和一群清醒時做夢的夢想家》裏做過這樣的探索,何為(wei) “迷路時才遇見的國度”?這想法其實來自陶淵明的名篇《桃花源記》,桃花源便是漁夫在迷路時發現的,待其清醒後,便再也找不到了。我認為(wei) 童話也有點兒(er) 像桃花源,等孩子長成大人後,似乎很難再相信童話,也很難再返回童話世界。何為(wei) “清醒時做夢的夢想家”?我認為(wei) 孩子便是清醒時做夢的夢想家,兒(er) 童文學作家也是這樣的夢想家。

  最近,我重寫(xie) 拙著《童話之書(shu) 》,這是我第二次重寫(xie) 。為(wei) 什麽(me) 要一次又一次重寫(xie) 這個(ge) 作品?是因為(wei) 激勵我創作童話的原初動力非常強大,至今沒有停息;是因為(wei) 我深深感到童話乃至兒(er) 童文學的魅力,兒(er) 童文學價(jia) 值還有很深的空間可以挖掘。童話到底是什麽(me) ?童年到底是什麽(me) ?正如“我們(men) 是誰”一樣,是值得不斷追問的問題。

  我們(men) 有深厚的文化傳(chuan) 統,並不意味著我們(men) 要做文化上的保守主義(yi) 者。我們(men) 既要堅定地站在民族國家的立場上,又要將民族國家的發展放在全人類範疇考量,因此,新時代中國兒(er) 童文學也要麵向世界,朝向未來,講述中國式童年。我很欣賞《兒(er) 童文學》雜誌的定位:“本刊適合9-99歲公民閱讀。”確實,兒(er) 童文學不隻是兒(er) 童讀物,不僅(jin) 兒(er) 童有童年,所有人都有童年,因此所有人都應該是兒(er) 童文學的讀者。

  我們(men) 的兒(er) 童文學故事,不僅(jin) 講給現在的孩子聽,也要講給曾經是孩子的大人聽,也要講給未來的孩子聽;不僅(jin) 講給中國的孩子聽,也要講給全世界的孩子聽。

  ——————————

  新時代中國兒(er) 童文學品質與(yu) 特色之思

  中國作家協會(hui) 兒(er) 童文學委員會(hui) 委員、文學評論家 崔昕平

  《兒(er) 童文學》雜誌是刻印在中國當代國民閱讀史中的兒(er) 童文學刊物,是數以億(yi) 計少年兒(er) 童的文學夥(huo) 伴,是近四代兒(er) 童文學作家揚帆啟航的文學港灣,也是中國兒(er) 童文學美學路徑的發現者與(yu) 確認者。60年來,《兒(er) 童文學》雜誌切實助推了中國原創兒(er) 童文學園地大樹長青,新芽吐蕊。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兒(er) 童文學創作的能動性與(yu) 潛力被極大激發。“量”的層麵的不斷積累,催生著“質”的層麵的提升與(yu) 探討;文化大融合、大交匯的時代,也推動著“中國兒(er) 童文學”自身品質與(yu) 特色的深度思索。

  一方麵,中國兒(er) 童文學有著自身的文化土壤。回溯百年,呱呱墜地的中國兒(er) 童文學,由引領先進思想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與(yu) 當時最優(you) 秀的文人學者們(men) 共同開創。一代學人對兒(er) 童文學的拓荒性建設,鋪就了中國兒(er) 童文學高度關(guan) 注“現實”的文學精神。進入新時代,“氣象萬(wan) 千的生活景象”賦予兒(er) 童文學豐(feng) 富而富有新意的表現內(nei) 容。“講好中國故事”與(yu) “書(shu) 寫(xie) 中國式童年”成為(wei) 新時代兒(er) 童文學創作的關(guan) 鍵詞。這需要兒(er) 童文學作家真正“走進”這個(ge) 時代的兒(er) 童。瞬息萬(wan) 變的科技前沿,滄海桑田的華夏巨變,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宏觀視域等,構成新時代兒(er) 童的成長環境。一位作家是否真正熟悉這個(ge) 時代的兒(er) 童,體(ti) 察這個(ge) 時代兒(er) 童的所思所想,並能走在兒(er) 童認知廣度與(yu) 思維深度的前麵,發揮積極的精神引領,決(jue) 定了作家能否寫(xie) 出真正屬於(yu) 新時代及新時代兒(er) 童的、具有典型意義(yi) 的兒(er) 童文學作品。

  另一方麵,在世界範圍兒(er) 童文學交流日益廣泛的新時代,中國兒(er) 童文學日漸呈現出“本土性”的思索。新時代中國兒(er) 童文學需要更著力於(yu) 自身美學精神與(yu) 傳(chuan) 統文化根脈的意識與(yu) 思考,探索“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jia) 值、世界意義(yi) 的文化精髓”。以傳(chuan) 統資源豐(feng) 沛“中國氣韻”的兒(er) 童文學,開拓具有本民族美學特質、又承載人類普遍思索的兒(er) 童文學美學,是中國兒(er) 童文學在世界兒(er) 童文學版圖中的“新時代”要義(yi) 。

  時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兒(er) 童的成長環境在改變,兒(er) 童文學也必然發生“代變”。但是,總要有一些不變的東(dong) 西,比如文學品質,比如童心真諦。時代需要堅守文學品質的刊物,告訴兒(er) 童讀者,什麽(me) 是好的兒(er) 童文學——60年來,《兒(er) 童文學》雜誌正是如此秉持。也祝願未來的《兒(er) 童文學》雜誌,以更多優(you) 質的中國兒(er) 童文學作品陪伴兒(er) 童成長,傳(chuan) 達對童年生命的理解、尊重與(yu) 珍視,對人類文明的理解、尊重與(yu) 珍視。

  ——————————

  發揮短篇兒(er) 童文學創作優(you) 長 書(shu) 寫(xie) 新時代少年兒(er) 童精神成長

  中國作家協會(hui) 創研部副主任 納楊

  新時代,我國少年兒(er) 童的文學閱讀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從(cong) 網絡段子流行到短視頻的興(xing) 起,文學閱讀“短、平、快”的特點也越來越明顯,對孩子的閱讀習(xi) 慣也帶來了影響。兒(er) 童閱讀有一個(ge) 從(cong) 圖畫閱讀到文字閱讀的過程,文字閱讀也有一個(ge) 從(cong) 短篇到長篇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否順利和有效,是一個(ge) 人能否形成高質量閱讀能力的基礎。因此,讓孩子們(men) 養(yang) 成良好的文字閱讀習(xi) 慣和能力非常重要,而短篇兒(er) 童文學作品在這方麵的作用是具有優(you) 勢的。

  當前的兒(er) 童文學短篇作品數量其實不少。在兒(er) 童文學中,通常一萬(wan) 字以內(nei) 的為(wei) 短篇作品,主要發表在少兒(er) 類文學期刊上,比如《兒(er) 童文學》《少年文藝》這樣的“老牌”雜誌,還有《十月·少年文學》《中國校園文學》《東(dong) 方少年》等較為(wei) 活躍的期刊。全國少兒(er) 類文學期刊每年發表的新作數量,包括小說、童話、散文等,估計在8000篇左右,這個(ge) 數量相當可觀的,如果運用得好,可以給少年兒(er) 童的文學閱讀帶去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能為(wei) 孩子的心靈種下真善美的“種子”。

  在編選年度兒(er) 童文學選本和參與(yu) 一些作品審讀的過程中,就我讀到的短篇兒(er) 童文學作品而言,有一個(ge) 整體(ti) 性優(you) 點較為(wei) 突出,那就是注重貼近當下少年兒(er) 童的現實生活。短篇作品的一個(ge) 優(you) 勢就是“快”,可以更為(wei) 敏銳且快捷地發現和表現當下生活中的新事物、新變化。因此,能夠緊貼時代和生活。

  同時,短篇作品也有一個(ge) 特點,就是對作家文學素養(yang) 的要求非常高,而這往往被一些兒(er) 童文學創作者忽略。對創作者而言,一篇幾千字的小說或童話,是需要精心“打磨”的,而且越是篇幅短小,越要注意邏輯是否通順,情節是否合理,表述是否到位,甚至是涉及的史實或常識是否準確,一些數據是否有來源、有根據,等等。虛構作品隻有建立在堅實的現實基礎上才能飛得起來。就像童話,人人都知道不是真的,但優(you) 秀的童話就是在虛虛實實間,帶給孩子一種真實的藝術體(ti) 驗和放飛夢想的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兒(er) 童文學創作也須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新征程上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我看來,短篇兒(er) 童文學作品是我們(men) 及時反映和書(shu) 寫(xie) 新時代的一種重要類型,期待有更多的作家投入短篇兒(er) 童文學創作,寫(xie) 出更好的作品。

  ——————————

  探索新時代中國兒(er) 童文學的多維創作空間

  兒(er) 童文學作家 謝倩霓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們(men) 的思想、觀念和認知不斷得到提升,對社會(hui) 生活有了各種新的體(ti) 驗。以少年兒(er) 童為(wei) 服務對象,從(cong) 兒(er) 童主體(ti) 角度觀察和反映社會(hui) 生活的兒(er) 童文學,也必將迎來廣闊而多維的創作空間。

  我們(men) 可以在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挖掘出無數值得書(shu) 寫(xie) 的人物和故事、精神和力量;我們(men) 可以在緊貼大地、熱愛家園、講好中國故事的層麵上,從(cong) 北國風光到南國風情,從(cong) 東(dong) 方之珠到黃土高原,描畫出多少或壯麗(li) 或柔美的畫卷;我們(men) 可以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理念中,發掘具有無限生命力和探索可能性的生態母題作品;我們(men) 可以在科技一日千裏的發展與(yu) 社會(hui) 日新月異的進步裏,去普及科學知識和文明思想,創作出一批具有時代精氣神的作品。

  進入新時代,少年兒(er) 童更加自立、自信、自強,他們(men) 對自我與(yu) 他人、自身與(yu) 周遭環境等方麵的探索,以及對自我本質力量的確證,更是兒(er) 童文學的重要寫(xie) 作內(nei) 容,需要不斷地探求和挖掘。

  我近些年的創作,也可以在一個(ge) 小小的側(ce) 麵印證新時代兒(er) 童文學多維創作空間的百花齊放。我根據自己的童年生活經曆,描寫(xie) 過中國式鄉(xiang) 村學校的麵貌。我也曾運用采訪資料,為(wei) 少年讀者謳歌過中華先鋒人物、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感人事跡和精神風采。

  最近4年,我一直在集中精力寫(xie) 作名為(wei) “錢嘟嘟校園日記”的係列小說。在這個(ge) 係列的作品中,我試圖完全從(cong) 兒(er) 童的視角切入,盡可能地貼近孩子們(men) 的生活、思維和心靈,同時希望作為(wei) 成人創作者的思考在作品中不缺席,在人物性格塑造、故事情節走向、兒(er) 童內(nei) 心成長和作品主題表達等方麵,都能夠做到自然而有力地呈現。我一直認為(wei) ,兒(er) 童視角和寫(xie) 作者的在場並不衝(chong) 突,反而是考量一部兒(er) 童文學作品質量的重點所在。結合兒(er) 童視角、兒(er) 童心理,在兒(er) 童生活故事的敘述中,將成人創作者的生命經驗不著痕跡地化入其間,將兒(er) 童的主體(ti) 性和成人創作者的主體(ti) 性在作品中相融合、相統一,這是對兒(er) 童文學作家的一種能力考驗,是一種非常有趣、有益的創作實踐,也是兒(er) 童文學作家們(men) 要努力實現的藝術追求。

  在今後的創作中,我要不斷探索表達新時代童年成長的新路徑和新方式,希望能緊貼時代脈搏,更深入地把握新時代精神,為(wei) 少年兒(er) 童文學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

  創作“有意義(yi) ”和“有意思”的兒(er) 童文學作品

  兒(er) 童文學作家 張之路

  20世紀80年代初,我是一個(ge) 文學愛好者,幸運地遇到了《兒(er) 童文學》雜誌,1981年我的一篇童話在該刊上發表並被評為(wei) 當年的優(you) 秀作品。《兒(er) 童文學》編輯部的金近先生、王一地先生、馬振先生,還有許多富有才華的熱心的編輯們(men) ,對我的幫助讓我記憶猶新。這麽(me) 多年來,編輯們(men) 被更年輕的新人替代,但是《兒(er) 童文學》刊發優(you) 秀作品服務少年兒(er) 童,培養(yang) 作者幫助他們(men) 成長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始終沒變。

  進入新時代,中國兒(er) 童文學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兒(er) 童文學作家隊伍擴大,精品少兒(er) 圖書(shu) 不斷湧現。國家提倡全民閱讀,建設書(shu) 香社會(hui) ,使優(you) 秀的兒(er) 童文學作品不斷受到孩子的喜愛和社會(hui) 的肯定。

  我認為(wei) ,“有意義(yi) ”和“有意思”是兒(er) 童文學需要兼備的品質。少年兒(er) 童是未成年人,他們(men) 需要一隻被他們(men) 信服的大手引領。兒(er) 童文學需要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時代、文化、社會(hui) 等豐(feng) 富的、有深度的、有正麵價(jia) 值的內(nei) 容傳(chuan) 遞給孩子們(men) ,為(wei) 他們(men) 的精神世界打下紮實的根基。

  一個(ge) 健康的孩子,最基本的品格是富有同情心、正直善良、樂(le) 觀向上、心中有光明有理想。相對應的,兒(er) 童文學作品要有情懷,要告訴孩子如何選擇人生道路、如何做人的道理。優(you) 秀的兒(er) 童文學是以陶冶兒(er) 童情感為(wei) 主要目的的,同時它也與(yu) 社會(hui) 其他力量共同擔負著教育兒(er) 童對美的認知、人生價(jia) 值取向以及責任感的形成等諸多重任。

  每個(ge) 作家努力寫(xie) 作就像是在挖一口井,當我們(men) 挖到更深處,會(hui) 欣喜地發現,所有的井水都是相通的,這時它們(men) 已不僅(jin) 僅(jin) 是井水,而成為(wei) 一條寬闊的有氣象的河流。那水是甘甜的,是滋潤孩子心靈的,啟迪孩子心智的,培育孩子美好品格和提升思想的,也是經久而不息的,那就是我心中優(you) 秀兒(er) 童文學的樣子。

  少年兒(er) 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新征程上,兒(er) 童文學作家任重道遠。我們(men) 要與(yu) 時代同行,要與(yu) 孩子心貼心,在創作上要堅持把社會(hui) 效益放在首位,以正確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兒(er) 童觀創作出有品位、有格調、有文化內(nei) 涵和思想力度的作品,培育我們(men) 的孩子更好地成長。

  ——————————

  新時代中國兒(er) 童文學的現實成果與(yu) 未來趨勢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家 李學斌

  進入新時代,中國兒(er) 童文學在諸多層麵取得了較為(wei) 豐(feng) 碩的成果——表現鄉(xiang) 村童年的創作熱度不減,佳作迭現;書(shu) 寫(xie) 城市童年的作品散點透視,穩步推進;描繪身體(ti) 童年的創作與(yu) 時俱進,銳意拓展;聚焦遊戲童年的作品觀念前瞻,奇趣盎然;呈現夥(huo) 伴童年的寫(xie) 作表現身心,輕捷暢達;觀照媒介童年的創作貼近現實,洞察幽微;涉獵消費童年的作品參與(yu) 生活,解析新變;透視曆史童年的作品彰顯價(jia) 值,培根鑄魂……

  盡管有如此成績,但兒(er) 童文學在“中國式童年”對位表達上依然存在著矛盾、失衡現象,這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顯露出原創兒(er) 童文學某些進一步提升的方向。

  其一,童年現實豐(feng) 富、駁雜與(yu) 原創兒(er) 童文學題材內(nei) 容相對集中的矛盾,造成了“中國式童年”文學表達的不平衡——鄉(xiang) 村童年、曆史童年書(shu) 寫(xie) 勃興(xing) ,而現實童年、未來童年建構相對乏力。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全國婦聯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等多家機構發布的針對少年兒(er) 童生存狀況的調查情況顯示,21世紀以來,中國城鄉(xiang) 少年兒(er) 童包括家庭教育、校園文化、親(qin) 子關(guan) 係、消費觀念、媒介素養(yang) 等在內(nei) 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成長相較上世紀90年代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然而,這些由社會(hui) 經濟發展、文化轉型而衍生的童年文化“新趨向”除了在少量兒(er) 童文學作品中有所表達外,更多兒(er) 童文學作家對之表現出的卻是某種疏離與(yu) 隔膜。這不能不說是原創兒(er) 童文學在“中國式童年”現實表達層麵的一種缺位和失語。

  其二,童年文化立體(ti) 、多元與(yu) 原創兒(er) 童文學敘事方式相對單一的矛盾,帶來了“中國式童年”文學形態的不平衡——回憶敘事、模擬敘事洋洋大觀,而焦點敘事、想象敘事零散、單薄。

  表現之一就是原創兒(er) 童文學文體(ti) 格局和文本結構失衡——書(shu) 寫(xie) 小學中高年級和初中生成長體(ti) 驗的小說一柱承天,成為(wei) 兒(er) 童文學主要角色,而幼兒(er) 童話、幼兒(er) 生活故事、兒(er) 歌童謠、兒(er) 童戲劇、兒(er) 童曲藝、兒(er) 童影視文學則門庭冷落。這種“不均衡”文體(ti) 格局、創作生態不僅(jin) 削弱了原創兒(er) 童文學麵對小讀者的影響力,而且消減了“中國式童年”之於(yu) 原創兒(er) 童文學的資源價(jia) 值、社會(hui) 意義(yi) 。

  其三,童年精神前瞻、深邃與(yu) 原創兒(er) 童文學審美創造相對保守、滯後的矛盾,體(ti) 現了“中國式童年”價(jia) 值選擇的不平衡——執守和延續童年文化傳(chuan) 統的創作遍地開花,而審視、反思現實童年生態的作品則相對缺乏。

  在當下的新媒介語境中,童年生態不僅(jin) 蘊涵多元文化取向,而且期待多維審美表達。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原創兒(er) 童文學往往習(xi) 慣於(yu) 執守、延續傳(chuan) 統的童年文化觀念,而對斑駁蕪雜的現實童年生態卻缺少反思意識、批判能力。這反映出原創兒(er) 童文學麵對“中國式童年”豐(feng) 富文化內(nei) 涵、深邃審美精神的思維隔膜。作為(wei) 創作主體(ti) 的兒(er) 童文學作家對“中國式童年”多維文化內(nei) 涵、多種審美需求、多項生活實踐、多元價(jia) 值取向缺乏準確理解、深入把握、全麵應對、獨特表達,是深層原因所在。

  由此,新時代中國兒(er) 童文學要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一方麵需要包括理論批評、童書(shu) 出版、文學教育在內(nei) 的各個(ge) 層麵更新觀念,將“中國式童年”文化內(nei) 涵和現實生態真正當作推動新時代中國兒(er) 童文學發展所倚重的豐(feng) 饒審美資源;另一方麵則需要兒(er) 童文學作家既要善於(yu) 采擷、捕捉、想象、提煉“中國式童年”豐(feng) 富生活素材,從(cong) 而呈現題材、內(nei) 容方麵的“中國生活”“中國景象”,還要善於(yu) 運用體(ti) 現中華民族思維方式、情感心理、語言結構的“中國式”審美表達,最終實現從(cong) 童年形象到題旨蘊含的“中國味道”“中國氣息”“中國風貌”。隻有這樣,新時代中國兒(er) 童文學才可能真正彰顯中華文化的內(nei) 在氣韻,真正表達出中國童年的審美精神。這理應成為(wei) 新時代中國兒(er) 童文學麵向未來所秉承的價(jia) 值坐標、所參照的發展方向。

  ——————————

  新時代中國兒(er) 童文學應拓展至孩子的生命深處

  福建省作家協會(hui) 兒(er) 童文學委員會(hui) 副主任、兒(er) 童文學作家 李秋沅

  新時代的兒(er) 童文學,應當書(shu) 寫(xie) 真實的中國少年。在我眼中,少年兒(er) 童是和成人一樣,是有尊嚴(yan) 、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們(men) 不是成人的附庸。書(shu) 寫(xie) 真實的少年兒(er) 童,成人創作者必須打破成年人的傲慢。少年兒(er) 童尚未發育完全的認知能力,不應該成為(wei) 成人淩駕於(yu) 他們(men) 之上的借口。作家的真誠是通往少年兒(er) 童心靈世界的通行證,隻有謙卑、真誠的客人,才能感知主人真實的悲歡,才能獲得主人的認可和真心接待。創作時,絕不該生硬地、概念化地、教條地將成人認為(wei) 孩童需要知道的東(dong) 西,塞入作品之中。作家所書(shu) 寫(xie) 的,必須是作家自己所認同的,這點很重要。

  新時代的兒(er) 童文學創作所觸及的領域,應拓展至中國兒(er) 童少年的生命深處,從(cong) 他們(men) 的心脈搏動之源找尋創作的靈感與(yu) 激情。中國的少年兒(er) 童的血脈裏流淌著源自祖輩的熱血,他們(men) 的基因裏銘刻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中華”是融於(yu) 他們(men) 骨血的生命底色。

  新時代的兒(er) 童文學創作要擁有民族的、世界的、開放的和人類整體(ti) 性的開闊視野。兒(er) 童文學創作所能抵達的高度,關(guan) 乎天賦語感、關(guan) 乎創作技巧,更關(guan) 乎作家的品德與(yu) 格局。

  在20多年的創作實踐中,最令我困惑的是何為(wei) 地道的兒(er) 童文學語言。對兒(er) 童文學作品“成人化”的質疑聲,此起彼伏。在多年的思考與(yu) 實踐中,我認為(wei) ,兒(er) 童文學的語言藝術應隨著閱讀群體(ti) 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運用,要為(wei)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提供適合他們(men) 閱讀的文學語言和表達形式。新時代的優(you) 秀兒(er) 童文學作品,應是清淺而非膚淺、真誠而不矯情,要有赤子之純真,既映照得出少年兒(er) 童真實的模樣,又容得下日月山川浩渺天地的映像。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