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11月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9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
近日,應急管理部會(hui) 同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衛生健康委、氣象局、糧食和儲(chu) 備局、林草局、紅十字會(hui) 總會(hui) 、國鐵集團等部門和單位,對2023年11月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hui) 商分析。11月份,我國自然災害以風雹、低溫冷凍和雪災為(wei) 主,洪澇、幹旱、地震、地質災害和森林火災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9萬(wan) 人次不同程度受災,無人員因災死亡失蹤;倒塌房屋30餘(yu) 間,損壞房屋1.9萬(wan) 間;農(nong) 作物受災麵積6.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9億(yi) 元。
11月份全國自然災害主要特點有:
一、中東(dong) 部和東(dong) 北地區遭遇寒潮天氣過程
11月份,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共出現5次中等及以上強度冷空氣過程,較常年同期略偏多。其中,6–7日為(wei) 全國型寒潮天氣過程,給我國中東(dong) 部地區帶來劇烈降溫、大風和大範圍雨雪,部分地區降溫幅度超過16℃;東(dong) 北和內(nei) 蒙古東(dong) 部地區出現較強降雪天氣,降雪有一定的極端性,與(yu) 常年同期相比,積雪偏深5–30厘米,造成1.1萬(wan) 人不同程度受災,部分房屋、棚圈受損,因災死亡大牲畜近200頭(隻),在棚蔬菜輕微受凍,直接經濟損失6700餘(yu) 萬(wan) 元,並對當地交通運輸、能源供應和居民生活等造成較大影響。
二、江南華南等地出現持續陰雨天氣,西南局地遭受旱災
11月份,全國平均降水量22.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9.9%。前半月,南方地區多降雨天氣,其中7–12日江南、華南等地出現持續陰雨天氣;湖南、江西和海南等地部分地區出現暴雨,局地大暴雨,部分農(nong) 作物遭受浸泡,直接經濟損失2600餘(yu) 萬(wan) 元。華西秋雨於(yu) 11月16日結束,秋雨期較常年偏長30天,平均雨量較常年偏多44.6%。11月14日,黃河內(nei) 蒙古頭道拐河段首次流淩,黃河進入淩汛期,較常年偏早6天。此外,當前全國大部地區墒情總體(ti) 適宜,雲(yun) 南東(dong) 部、貴州西部和南部等地存在中等以上氣象幹旱。自10月以來,雲(yun) 南昆明局地遭受旱災,造成當地5000餘(yu) 人和部分大牲畜正常飲水出現困難。
三、湖南貴州等地風雹災害散發多發
11月份,全國共有9個(ge) 省(自治區)局地遭受風雹災害。9–12日,受冷空氣和暖濕氣流共同影響,湖南、貴州、雲(yun) 南等地出現區域性對流天氣過程,部分地區遭受短時強降水、局地大風等災害性天氣,其中湖南長沙部分鄉(xiang) 鎮房屋受損。風雹災害共造成湖南、貴州和雲(yun) 南3省4.8萬(wan) 人不同程度受災,損壞房屋1.8萬(wan) 間,農(nong) 作物受災麵積3.3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8200餘(yu) 萬(wan) 元。
四、新疆阿圖什發生5.4級地震,未造成災害損失
11月份,我國大陸地區發生4.0級以上地震8次,其中5.0級以上地震1次。最大震級為(wei) 11月8日新疆阿圖什5.4級地震,震中位於(yu) 高海拔人口稀少地區,未造成災害損失。
另外,11月份全國共發生森林火災8起,其中福建2起,四川2起,江蘇、安徽、湖南、西藏各1起;未發生草原火災。
(總台央視記者 趙雨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