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航天、航天員…這些詞都由他開創!
在他心裏,國為(wei) 重,家為(wei) 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liang) 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這是2007年感動中國組委會(hui) 授予錢學森的頒獎詞。歲月不居,今天是錢老誕辰112周年。對祖國航天事業(ye) 來說,他是偉(wei) 大的先行者,帶領老一輩航天人披荊斬棘幾十載,開創了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個(ge) 個(ge) 奇跡。這位“中國航天之父”在航天事業(ye) 創建及發展過程中,不僅(jin) 奠定了豐(feng) 富的理論基礎和先進的航天技術,還提出了代表中國特色和使用習(xi) 慣的航天名詞。
01
導彈
“外國人能搞,中國人也能搞”的“導彈”由錢學森提出。
1956年,錢學森回國後不久,開始籌建我國的航天事業(ye) ,起草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ye) 意見書(shu) 》。當時還沒有“導彈”一詞,同時為(wei) 了保密,錢學森用“國防航空工業(ye) ”代替了“火箭導彈”。導彈最初的中譯名有三個(ge) :分別是“火箭武器”“可控火箭”和“飛彈”。錢學森細細考究起來:“火箭武器”顯得太籠統;“可控火箭”隻是說明飛行中的火箭可以控製,並沒有說明火箭上裝有彈頭爆炸物;“飛彈”隻能說明“彈”會(hui) “飛”,沒有表達出可控的意思。
針對當時國內(nei) 報紙把導彈翻譯成“飛彈”的情況,錢學森在一次演講中說:“我想最好把飛彈改成為(wei) 導彈。所有的彈,不管是炮彈、槍彈都是飛的。我們(men) 講飛彈與(yu) 炮彈不同,就是它在飛行過程中是有控製的,或者是有製導的,讓它去什麽(me) 方向是在控製之下,所以叫導彈就比較合適一點。”
錢學森對於(yu) 科學名稱的中譯名反複推敲,相當嚴(yan) 謹。他首創的“導彈”一詞,說明了兩(liang) 層含義(yi) ,既表示可以遙控,可以引導,又表明是一枚炸彈。
02
航天
在錢學森提出“航天”一詞之前,國內(nei) 把航天器在大氣層以外的航行、探測等活動,稱之為(wei) “宇宙航行”,簡稱“宇航”。但他認為(wei) ,人類在宇宙空間的飛行活動,在很長的時間內(nei) 隻限於(yu) 太陽係內(nei) ,將之稱為(wei) “宇宙航行”未免有些誇大。經多方綜合考慮,1967年9月11日,錢學森在返回式衛星方案論證會(hui) 開幕式的講話中,首次提出了“航天”這個(ge) 新名詞:“人類在地球大氣層之內(nei) 的飛行,叫作‘航空’,在地球大氣層之外的飛行稱為(wei) ‘航天’。”他還說:“我提出‘航天’這個(ge) 名詞,是受到毛主席的詩句‘巡天遙看一千河’的啟發,是毛主席‘巡天’一詞的延伸。”這一提法被大家普遍認同並接受。
1982年5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23次會(hui) 議決(jue) 定,將“第七機械工業(ye) 部”改名為(wei) “航天工業(ye) 部”,標誌著“航天”這個(ge) 詞被國家最高立法機關(guan) 采納。後來,錢學森又將“航空、航天、宇航”三個(ge) 技術名詞的範圍進一步界定為(wei) :把在大氣層內(nei) 的飛行活動稱為(wei) “航空”;把大氣層以外,太陽係以內(nei) 的飛行活動稱為(wei) “航天”;把飛出太陽係,到廣袤無垠宇宙空間的活動稱為(wei) “宇航”。
此外,錢學森還首創了“星際航行”一詞。他在《星際航行概論》中詳盡論述了行星之間以至恒星之間的飛行。
03
航天員
提到“航天”,就不難想到“航天員”。20世紀60年代蘇聯與(yu) 美國正在進行太空競賽,兩(liang) 國對赴太空執行任務的人的稱呼都有所不同。1961年,尤裏·加加林乘坐東(dong) 方1號宇宙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後,蘇聯率先將宇航員的英文名稱定為(wei) “Cosmonaut”(Cosmic在俄語中意為(wei) “宇宙”),直到今天這個(ge) 詞依然特指俄國宇航員。
美國新造了個(ge) 名詞“Astronaut”(Astro在希臘語中意為(wei) “宇宙、天梯”),與(yu) Cosmonaut並無本質區別。但兩(liang) 國都固守自己的名詞體(ti) 係,對別國航天員使用音譯的譯法來指代,以示區別。在翻譯成中文後,被稱為(wei) “太空人”或者“宇航員”。
而中國“航天員”的稱呼則來自錢學森的定義(yi) 。
當時國內(nei) 曾有人提出叫“星際航行員”,有人建議稱“宇航者”。1970年7月14日,中央批準“即著手載人飛船的研製工作,並開始選拔、訓練航天員。”錢學森建議:“我們(men) 還是叫‘航天員’,因為(wei) 我們(men) 有天、海、空的領域劃分,這樣稱呼比較規範。‘航天員’是指駕駛載人航天器和從(cong) 事與(yu) 太空飛行任務直接有關(guan) 的各項工作的人員。它既與(yu) 航天地麵工作人員相區別,也與(yu) 乘坐航天器進入太空的其他人員相區別,就像飛行員與(yu) 航空地勤人員、乘客相區別一樣。”事實證明,錢學森提出“航天員”這個(ge) 稱呼不僅(jin) 符合我國航天科技和載人航天事業(ye) 的發展情況,也符合漢語習(xi) 慣,讀來朗朗上口。
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楊利偉(wei) 成為(wei) 第一位造訪太空的中國人。
2004年春節,楊利偉(wei) 跟著載人航天工程的負責人一同去看望錢學森,錢學森親(qin) 切勉勵他:“你們(men) 現在幹成功的事情比我幹的要複雜,所以說,你們(men) 已經超過我了!祝賀你們(men) 。”
此後,航天員大隊形成了一個(ge) 不成文的規定:每次載人航天任務圓滿完成後,執行任務的航天員都會(hui) 去看望錢學森,聆聽教誨,這個(ge) 默契一直延續到錢學森與(yu) 世長辭。
大千宇宙
浩瀚長空
全納入赤子心胸
驚世兩(liang) 彈
衝(chong) 霄一星
盡凝鑄中華豪情
如今這位先驅開拓的事業(ye) 正闊步向前
緬懷錢老
致敬每一位
為(wei) 國奉獻的民族脊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