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焦點訪談: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精準發力助投資

發布時間:2023-12-13 10:40: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投資是穩增長、促發展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一項項重大工程接連開工,各地的投資項目穩步推進,為(wei) 我們(men) 擴內(nei) 需、穩增長、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撐。當然,穩投資不是搞“強刺激”,目的不是為(wei) 了拉動一時的經濟增長,而是要麵向未來,構築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那麽(me) ,這一年,我們(men) 在穩投資上是怎麽(me) 做的?下一步還將如何發力呢?

  臨(lin) 近年底,全國各地,一大批重大工程已經竣工,一批重大工程仍在加速推進。在陝西,延安至榆林高速鐵路已經開工建設;在海南,三亞(ya) 鳳凰國際機場與(yu) 瓊海博鼇機場啟動了三期改擴建;在浙江,國內(nei) 最大跨度跨海橋——雙嶼門大橋正式進入海上主塔施工階段;在青藏高原,我國海拔最高的光伏項目也正在加緊建設當中。

  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如何讓這駕“馬車”更好地為(wei) 經濟複蘇發揮作用?今年,我國提出,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hui) 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全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3.8萬(wan) 億(yi) 元,各地區各部門也拿出實招,從(cong) 土地、資金、用工需求等方麵做好保障,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jue) 策谘詢部形勢室主任郭麗(li) 岩:“今年以來,一係列穩投資的舉(ju) 措加速下達,取得了明顯成效。從(cong) 總的投資增速來看,目前在3%左右,考慮價(jia) 格因素,實際的投資增速在6%左右。而且其中無論是製造業(ye) 投資,還是基礎設施投資,都在去年較高基數的基礎之上實現了穩定的增速水平,取得這樣的成效來之不易。”

  做好穩投資工作,應該更好地發揮政府投資“四兩(liang) 撥千斤”的撬動作用,確保重大發展戰略和重點任務有效落地。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幹工程——平陸運河三大樞紐已全麵進入主體(ti) 結構施工階段,上萬(wan) 名建設者正在緊張施工。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項目加快推進,為(wei) 穩投資、促增長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

  1—10月份,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9%,其中,水上運輸業(ye) 、鐵路運輸業(ye) 等的投資增長都在20%以上。大項目投資帶動作用明顯增強,計劃總投資億(yi) 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9.9%,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chan) 投資高7.0個(ge) 百分點。

  郭麗(li) 岩:“投資在支撐適度超前布局基礎設施方麵發揮了非常關(guan) 鍵的作用。針對“十四五”時期102項相關(guan) 的重大項目、重大工程,有關(guan) 部門也是多措並舉(ju) ,包括加強這些重大工程投資的要素保障,包括投資相關(guan) 的服務機製,包括政策性、開放性金融工具的使用。與(yu) 此同時,各個(ge) 地方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超前布局了一些基礎設施項目,相關(guan) 的地方專(zhuan) 項債(zhai) 加速下達,優(you) 化使用管理,也是有力支撐了各地的基礎設施加速建設。”

  要更好地發揮投資的關(guan) 鍵作用,必須準確把握投資方向。除了基礎設施建設以外,還要將投資的重點聚焦於(yu) 關(guan) 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充分發揮投資在“促升級”和“補短板”上的突出作用。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何平:“我覺得在一些醫療、教育,一些民生領域還存在短板,內(nei) 需方麵某種意義(yi) 上講也存在短板。我們(men) 需要通過相應的投資把消費需求拉動起來,尤其是服務行業(ye) 。生產(chan) 性服務以及和製造業(ye) 相配合的服務行業(ye) ,可能是未來拉動內(nei) 需的重點。在科技領域,還有數字經濟領域都有重要的領域可以去投資,在科技領域,可以著重關(guan) 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數字經濟可以大力推動新基建。”

  在安徽蕪湖,作為(wei) “東(dong) 數西算”十大數據中心集群之一,“中華數島”智算中心正在加緊建設。

  今年以來,我國進一步加力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批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集中下達,各地也通過專(zhuan) 項債(zhai) 加大對新基建投入力度。今年前10個(ge)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chan) 投資項目130個(ge) ,總投資1.08萬(wan) 億(yi) 元,這其中就加大了對充電設施、工業(ye) 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的投入。

  郭麗(li) 岩:“今年以來,在新基建領域的投資,還有新基建整個(ge) 運行的效果有很多亮點。我們(men) 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麵,5G+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ye) 互聯網,相關(guan) 的應用示範工程加速下達。融合基礎設施也是典型的一類新型基礎設施,今年以來,智慧電網、智慧水網、智能交通網的建設也明顯提速。”

  何平:“從(cong) 長期來看,它必然會(hui) 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wei) 數字經濟的發展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一方麵,它會(hui) 帶來傳(chuan) 統的一些製造業(ye) ,甚至傳(chuan) 統的一些消費升級;另外,它還會(hui) 給經濟帶來一些新的增長點,新的商業(ye) 模式、新的消費模式,都會(hui) 因為(wei) 數字技術的運用而帶來一些新的變革。”

  當前,我國正致力於(yu) 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今年以來,激勵科技創新的政策和工具不斷豐(feng) 富,各地持續增加以高技術產(chan) 業(ye) 和技術服務為(wei) 代表的創新投資。

  在陝西,總規模達到20億(yi) 元的光子產(chan) 業(ye) 強鏈基金剛剛成立;在河南,圍繞新型有色金屬等,正在加快打造萬(wan) 億(yi) 級的新材料產(chan) 業(ye) 集群;在江西宜春,一座總投資135億(yi) 元的鋰離子電池工廠不久前全麵投產(chan) ,每年生產(chan) 的電池產(chan) 值將超過500億(yi) 元。

  一方麵加大技改投入,推動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加快轉型,一方麵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形成更多先進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今年以來,雖然投資增速在放緩,但我國投資結構在不斷優(you) 化。1—10月份,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同比增長11.1%,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chan) 投資高8.2個(ge) 百分點。

  何平:“我們(men) 在科技領域、製造領域、綠色領域以及提升消費領域都有很多投資,跟傳(chuan) 統的投資有所不同,尤其關(guan) 注於(yu) 這些投資未來可能給我們(men) 的技術進步、生產(chan) 力提升、效率提升帶來一些正麵長期的作用。所以這些投資不僅(jin) 短期會(hui) 拉動中國經濟增長,而且從(cong) 長期來看會(hui) 帶動中國生產(chan) 力進一步提升,會(hui) 帶動整個(ge) 製造業(ye) 轉型。”

  充分發揮投資“促升級”作用的同時,也要兼顧“補短板”,持續推進交通、能源、水利、生態、民生等重點領域的補短板投資。

  今年,我國實施了新一輪農(nong) 村公路建設和改造。前段時間,江西吉安市桃源村的通村公路改造完成,路麵由原來的3.5米拓寬到了7米,沿途彎道還全部加裝了安全防護欄。便捷的交通吸引了不少遊客來這裏欣賞千畝(mu) 高山梯田,曾經因“行路難”而舉(ju) 家搬遷的60多戶村民也陸續回到村裏,吃上了“旅遊飯”。

  郭麗(li) 岩:“今年以來,民生補短板領域的投資加速下達,力度很大,針對保障房建設、老舊小區改造,還有一些重點城市的城中村改造以及當前強調“平急兩(liang) 用”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還有近期出台的我們(men) 要在城市社區加快養(yang) 老、托育等服務設施的布置等一係列工作,都是聚焦於(yu) 以人民為(wei) 中心,服務於(yu) 人的投資。這類民生領域的投資加速下達,有利於(yu) 改善居民家庭生活水平,提供更好的優(you) 質生活服務。”

  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二者缺一不可。民間投資占我國整體(ti) 投資的比重超過一半,對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保就業(ye) 等都有重要作用。去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長麵臨(lin) 較大困難和下行壓力。受需求不足等問題影響,有的企業(ye) 信心尚未完全恢複。有些民營企業(ye) 參與(yu) 投資意願較強的項目,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門檻限製。

  為(wei) 激活民間投資活力,今年,我國在項目推介、要素保障、問題反映等方麵提出了一係列創新舉(ju) 措。9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就通過統一的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台,集中發布了4894個(ge) 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27萬(wan) 億(yi) 元。各地也紛紛拿出實招破除各種隱性壁壘,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讓民間資本敢投資、能投資。

  郭麗(li) 岩:“1—10月份,我們(men) 剔除房地產(chan) 之外的民間投資增速在9.1%。製造業(ye) 領域的民間投資也好,基礎設施領域的民間投資也好,分別都保持9%、14%以上的投資增速。聚焦到細分領域,與(yu) 科技創新相關(guan) 的、與(yu) 文旅生活服務業(ye) 相關(guan) 的民間投資,當前保持雙位數增長。這一係列結構優(you) 化、當前發展的態勢,我們(men) 判斷民間投資內(nei) 生動能已經被激活,處在進一步增強的過程當中。”

  當前,各地正以重大項目為(wei) 抓手,搶抓施工黃金期,爭(zheng) 取年內(nei) 取得更多實效。

  郭麗(li) 岩:“展望明年和未來一段時期,整個(ge) 穩投資對於(yu) 穩增長,促進國民經濟乘勢而上、行穩致遠將發揮更加關(guan) 鍵的作用。我認為(wei) 科技創新領域,麵向綠色低碳發展過程當中,對於(yu) 相關(guan) 的綠色產(chan) 業(ye) 鏈的投資,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供激發。而且在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的過程當中,更好地服務於(yu) 民生改善,服務於(yu) 整個(ge) 城鄉(xiang) 區域一體(ti) 化發展方麵,也有很多投資的潛力可供激發。所以我認為(wei) 有效投資在固本興(xing) 新,進一步激發內(nei) 生動能活力韌性和可靠性方麵有望發揮更大的作用。”

  今年四季度,中央財政增發2023年國債(zhai) 1萬(wan) 億(yi) 元,為(wei) 支持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各地也紛紛送上政策“大禮包”,推動更多重大工程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chan) ,為(wei) 明年開好局打基礎。在各項政策的作用下,相信2024年投資潛力將會(hui) 進一步釋放,不斷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