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歲“中國第二代油畫家”劉國樞逝世 曾創作油畫《飛奪瀘定橋》
中新網重慶12月13日電 (記者 鍾旖)四川美術學院13日發布訃告稱,中國當代著名美術教育家、油畫家劉國樞於(yu) 12月12日20時許在重慶逝世,享年104歲。其較為(wei) 人熟知的代表作是1959年創作的油畫《飛奪瀘定橋》,現藏於(yu) 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
劉國樞生於(yu) 1919年10月,是重慶涪陵人。他是繼中國第一代油畫先驅徐悲鴻、林風眠等之後的“中國第二代油畫家”、“四川畫派”重要奠基人、四川美術學院油畫專(zhuan) 業(ye) 的早期創建者之一。
20世紀50-60年代是劉國樞多幅油畫名作誕生的主要時段,主要作品有《送飯》(1953)、《紅軍(jun) 到川北》(1957)、《飛奪瀘定橋》(1959)、《縣委書(shu) 記》(1964)、《解雇》(1965)。這些作品廣泛傳(chuan) 播,在中國油畫史上產(chan) 生了深遠影響,代表了當時中國寫(xie) 實主義(yi) 主題性油畫的水準。
其中,油畫《飛奪瀘定橋》曾多次入選小學語文教材。這幅經典畫作再現了22位紅軍(jun) 將士,為(wei) 搶占瀘定橋激烈戰鬥的時刻。為(wei) 展現地勢險惡,劉國樞把鐵索橋畫在了畫麵的上半部分,采用仰視角度,給人一種動蕩欲墜之感,這一視角也突顯出河水的湍急和兩(liang) 岸山體(ti) 的陡峭。紅軍(jun) 勇士們(men) 或蹲跪,或匍匐,或挺立,高低錯落,就像鏗鏘的音符,演奏了一首激昂奮進的衝(chong) 鋒序曲。
作為(wei) 教育家,劉國樞還培養(yang) 了一批在中國頗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如羅中立、何多苓、高小華、龐茂琨等,他也被譽為(wei) “川美油畫之父”。
根據四川美術學院發布的訃告,尊重劉國樞同誌遺願及家屬意見,其喪(sang) 事從(cong) 簡,不設靈堂,不舉(ju) 行遺體(ti) 送別儀(yi) 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