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誌:科學把握文化主體性的形成邏輯
文化自信來自我們(men) 的文化主體(ti) 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ti) 性。”科學把握我們(men) 的文化主體(ti) 性的形成邏輯,有助於(yu) 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深入理解“創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ti) 性的最有力體(ti) 現”。
第一,當代中國的文化主體(ti) 性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的。
中華文明曆經數千年而經久不衰,成為(wei) 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wei) 大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奇跡,充分證明中華文明具有自我發展、回應挑戰、開創新局的文化主體(ti) 性與(yu) 旺盛生命力。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既是馬克思主義(yi) 的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cong) 民本到民主,從(cong) 九州共貫到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從(cong) 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從(cong) 天人合一、萬(wan) 物並育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積極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以馬克思主義(yi) 的真理之光激活中華文明的基因,實現中華文明從(cong) 傳(chuan) 統到現代的曆史跨越,建立起極具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ge) 曆史時期鮮明特色的文化,構建起與(yu) 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文化主體(ti) 性。
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百餘(yu) 年奮鬥曆程,見證了當代中國的文化主體(ti) 性的形成過程。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和拓展,中華民族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文化主體(ti) 性會(hui) 更加鞏固和完善。
第二,當代中國的文化主體(ti) 性是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men)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xing) 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我們(men) 的文化主體(ti) 性的根脈和底氣。這種重要作用必須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始終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斷創造自己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經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才能煥發出生機活力、展現出時代風采。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它承載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凝結著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智慧和力量。革命文化為(wei) 文化主體(ti) 性注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獨特的革命精神和價(jia) 值追求。繼承革命文化,就是要繼承黨(dang) 和人民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大力弘揚蘊含其中的革命理想、革命意誌、革命品質以及革命傳(chuan) 統。
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鍛造的,是在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形成的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就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鞏固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豐(feng) 富和發展了文化主體(ti) 性的內(nei) 涵,展現了其時代風貌和優(you) 秀品質。
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隻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會(hui) 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和吸收各種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yu) 共,體(ti) 現著中華民族對待其他文明成果的態度,也是建構我們(men) 的文化主體(ti) 性的應有態度。借鑒吸收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將其內(nei) 化為(wei) 自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會(hui) 使我們(men) 的文化主體(ti) 性更加牢固。借鑒吸收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需要對世界文化秉持開放包容態度,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提升我們(men) 的文化主體(ti) 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第三,當代中國的文化主體(ti) 性是通過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建立起來的。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餘(yu) 年奮鬥得出的曆史經驗總結。“兩(liang) 個(ge) 結合”是我們(men) 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是我們(men) 的文化主體(ti) 性形成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文化主體(ti) 性不是無根之浮萍,而是建立在深厚基礎之上的。“兩(liang) 個(ge) 結合”是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理論、製度、文化過程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從(cong) 理論基礎看,“兩(liang) 個(ge) 結合”為(wei) 我們(men) 的文化主體(ti) 性提供了科學的真理力量;從(cong) 文化基礎看,“兩(liang) 個(ge) 結合”為(wei) 其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可以說,“兩(liang) 個(ge) 結合”使文化主體(ti) 性的基礎更加牢固深厚、更加充滿生機活力。
任何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的形成和發展,都需要與(yu) 時俱進,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內(nei) 外部挑戰。“兩(liang) 個(ge) 結合”有助於(yu) 文化主體(ti) 性的形成和鞏固,特別是“第二個(ge) 結合”為(wei) 文化主體(ti) 性開啟了廣闊的理論和實踐發展空間。通過“兩(liang) 個(ge) 結合”,我們(men) 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更加主動地將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精髓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與(yu) 人民群眾(zhong) 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jia) 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實踐創新。
“結合”不是“拚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了一個(ge) 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一方麵,馬克思主義(yi) 把先進的思想理論帶到中國,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引領中國走進現代世界,推動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發展出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另一方麵,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yi) 的文化生命,推動馬克思主義(yi) 不斷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顯示出日益鮮明的中國風格與(yu) 中國氣派,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成為(wei) 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第二個(ge) 結合”讓馬克思主義(yi) 成為(wei) 中國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我們(men) 的文化主體(ti) 性就是在這樣嶄新的文化形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安徽師範大學基地研究員 姚宏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團青海省委緊急下撥20萬元專項團費支持抗震救災工作
- 共青團中央向甘肅、青海調撥資金物資 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 4人死亡 山西掛牌督辦青銀高速三泉段較大高處墜落事故
- 教育部:鼓勵碩士專業學位實行多元學位論文或實踐成果考核方式
- 2023國產劇集:未覺劇荒,爆款鳳毛麟角
- “耳朵追劇”受“00後”追捧 真情實感引發共鳴
- 共青團中央協同各方籌措資源馳援甘肅青海抗震救災——團中央向甘肅青海團省委劃撥團費共130萬元、三家團屬基金會向災區撥付170萬元公益資金
- 《風起陝甘寧》深入淺出總結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走向成功的經驗
- 2023中國戲劇:尋找與觀眾的聯結
- 曾國藩誇他“無匹雙”,梁啟超讚其著府誌“第一”——這位布依族的西南儒宗究竟有怎樣的傳奇人生?|升平四海同文軌之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