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小村莊震後即景:村民舍身互救 體會國家強大
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dong) 鄉(xiang) 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鎮陳家村3社的遇難者中有3個(ge) 不到10歲的孩子。這個(ge) 村莊距離震中僅(jin) 幾公裏之遙,是積石山6.2級地震受災最嚴(yan) 重的區域之一。
25歲的村民丁小龍最先發現祖孫四人被埋在廢墟下:一個(ge) 奶奶,兩(liang) 個(ge) 孫子,還有一個(ge) 外孫,這3個(ge) 孩子都隻有幾歲。當時,大人被壓在炕的最外麵,3個(ge) 孩子被壓在最裏麵的炕角,一個(ge) 孩子是趴著的,另一個(ge) 孩子是平躺的,還有一個(ge) 孩子側(ce) 著身。
當時,地震剛過去10分鍾左右。丁小龍使勁大聲喊祖孫四人的名字,沒有回應。他就開始徒手刨,邊刨邊喊。
當時,丁小龍剛將同村的一個(ge) 姐姐和她的兩(liang) 個(ge) 孩子接到自己家裏,餘(yu) 震不斷,一個(ge) 女人很難支撐。剛到家,丁小龍就接到了在外地打工的鄰居的電話,因為(wei) 他母親(qin) 一直不接電話,請丁小龍幫忙過去看看,他口中的母親(qin) 正是廢墟下被埋的大人。丁小龍跑過去一看,“房子平了”。
零下十幾攝氏度徒手挖人
12月18日23時59分,積石山6.2級地震發生時,窗戶震動的聲音最先傳(chuan) 進來。丁小龍不知道是地震,還以為(wei) 是貓在“跑酷”。他打開門確認,一眼看到房子塌了,“趕緊跑!”他大喊。櫃子裏的毛毯被晃下來,差點砸到才幾個(ge) 月大的孩子,妻子馬秀花嚇蒙了,但她把孩子緊緊護在了懷裏。跑出來後,才發現馬秀花沒穿鞋,婆婆又回去幫她拿了雙鞋。
安置好母親(qin) 、妻兒(er) ,丁小龍又把家裏另外4位老人安置到院子空地的安全地帶。4位老人分別是70多歲的爺爺奶奶,和90歲的大爺爺、大奶奶——他們(men) 是爺爺的哥哥、嫂嫂,沒有子女,是村裏的五保戶。20多年前,父親(qin) 就開始照顧這兩(liang) 位老人,現在丁小龍擔起了這份重任。
剛發現祖孫四人被埋的前幾秒,丁小龍嚇得不敢走路,呆了幾秒,他才衝(chong) 過去挖人。一個(ge) 約1米長、40厘米寬的水泥板砸在了床上,房頂的木頭也砸了下來,被壓的人身上都是泥土和磚塊。地震時,有的村民連衣服、鞋子都來不及穿,更別提拿出一些工具,隻能用手刨。
一個(ge) 人挖一片廢墟,力量太過渺小。他跑到馬路邊喊:有人被壓在下麵了,快來幫忙!再折回垮塌的房子前,他的腿開始發軟。19日00:15,不少人趕了過來,一起挖。時間就是生命,0:27,他開始給陳家村3社社長打電話尋求更多支援,3分鍾後終於(yu) 打通。
陳家村3社的00後村民蘇學棟是從(cong) 上一個(ge) 救援現場趕到這裏的,當時,已經有不少人在挖了,他和哥哥也加入進來。
地震時,蘇學棟是被老婆推醒的。老婆抱著1歲多的孩子站在炕角,房子不搖了,他們(men) 就立馬跑了出去,也沒顧上拿手機。哥哥就來喊蘇學棟去救人,表哥表嫂的女兒(er) 被困在了房下。
表哥家木頭結構的房子坍塌嚴(yan) 重,但正是這些木頭讓他們(men) 撿了條命。掉下來的木頭支住了磚塊和泥土,表哥和表嫂沒有受傷(shang) ,他們(men) 的女兒(er) 被一塊不是很重的木板壓住了,清理了木板上的泥土,抬走木板,孩子被救出來,經過檢查,隻受了輕傷(shang) 。
然後,哥哥在群裏看到了丁小龍的求救信息,就和蘇學棟兩(liang) 人跑到300米之外去救人。
挖土、搬土、搬運木材……這片把祖孫四人埋在下麵的廢墟上,最多時有20多個(ge) 人同時在救人。
救援隊來之前,八成被埋村民已被救出
第一個(ge) 被搜救出來的是大人。丁小龍回憶,大人被拉出來的時候,她的腿像麻花一樣擰了起來,人已沒了生命特征。
3個(ge) 孩子在炕的最裏麵,救援時間比大人更長。第一個(ge) 小孩的頭最先露了出來,這也讓他們(men) 更著急了。當天晚上氣溫零下十幾攝氏度,瓶裝礦泉水都凍成了冰棍,很多人半夜跑出來衣服穿得少,手也凍僵了,增加了徒手挖人的難度。但人命關(guan) 天,大家都很著急,距離大人被挖出來10多分鍾後,第一個(ge) 孩子被挖了出來,已經沒了生命體(ti) 征。
馬占山就是這時候趕過來救援的。之前,他剛救了一對母女。
“快來人,快來人。”地震後,馬占山聽到鄰居家的小孩求救。他跑過去,看到孩子沒穿衣服,鄰居家的房子“平”得和地麵差不多,小孩說,他的媽媽和姐姐被困在下麵,後牆的磚和屋頂的木頭掉下來,壓在了她們(men) 身上。
當時天漆黑,根本看不到人影。牆和掉下的房梁形成了一個(ge) 斜坡,蹲下去能看到有個(ge) 空隙,馬占山就伸手去夠人。他先摸到了小孩的頭,並搖了一下,頭軟得像左右搖擺的氣球一樣,這把馬占山急壞了,一直喊:“你還好嗎?”但一直沒有回應。他便開始刨磚。但獨木難支,他便在村裏的群裏尋求支援,又過來五六個(ge) 人一起救援。
“確實是這個(ge) 木頭救了她的命。”馬占山和弟弟把壓在小女孩身上的3塊磚石挪開,把她拉了出來,小女孩開始大口大口喘氣,嘴裏還在淌水,還活著。馬占山估計,“如果再晚兩(liang) 三分鍾,可能就沒了”。又刨了一會(hui) 兒(er) ,母親(qin) 也被救了出來,還活著。
馬占山走出來,打開手機一看,還有人在求救,正是丁小龍,請大家救那被埋的一家4口。
馬占山一趕到現場,就蹲下來開始挖。挖了一陣兒(er) ,餘(yu) 震來了。他便往家跑,去看兩(liang) 個(ge) 孩子、妻子和父母,心裏害怕“去得晚的話,看不到了”。好在他們(men) 沒事。
那一晚上,餘(yu) 震不少。馬占山的女兒(er) 驚嚇過度,一地震,女兒(er) 就亂(luan) 跑,好像她的腦海裏隻有一個(ge) 概念:跑。晚上睡著了,一邊做夢,一邊大喊大叫。
餘(yu) 震發生時,正在現場救援被埋的祖孫四人的蘇學棟他們(men) ,趕緊退到一塊空地上。他看到,一位正在救援的村民接到消息,說他的孩子受傷(shang) 了,這位村民的眼睛當時就紅了。然而,餘(yu) 震一過去,蘇學棟他們(men) 就又回去挖人了。
餘(yu) 震不斷,有的房子還在劈裏啪啦地倒,沒倒的牆也晃來晃去,隨時有倒塌的風險。於(yu) 是,兩(liang) 個(ge) 村民推著牆,防止倒塌,其他人繼續刨。
淩晨1點左右,四人的遺體(ti) 都被找到了,都遇難了。
來不及悲傷(shang) ,他們(men) 又跑到下一家救人。距離上一家300米的地方,還有人被困。地震時,這戶人家的妻子和孩子跑出來了,丈夫沒跑出來。他們(men) 刨了10多分鍾,把人從(cong) 廢墟裏挖了出來。
12月19日淩晨2:30左右,陳家村3社的幾名遇難者都被村民挖出來,並抬到了路邊。一位村民說,專(zhuan) 業(ye) 救援隊來之前,他們(men) 這裏80%被埋在下麵的人都被村民救出來了。
之後,他們(men) 跑到陳家村的其他社詢問是否需要幫助。他們(men) 去的時候,其他社的多名遇難者也已經被村民挖出來了。
地震後不久,救援隊就進了村,這讓馬占山感受到了“中國速度”。越來越多的救援隊和人民子弟兵來了,他們(men) 來自全國各地,救人、搭帳篷、搬物資……老百姓需要什麽(me) ,他們(men) 就做什麽(me) 。馬占山說:“不是遇難,不知道國家的強大。”
村裏老人帶孩子的情況不少
遇難的祖孫四人的親(qin) 屬回來了。村裏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陸陸續續回來了。
平時,這些年輕人天南海北去哪裏發展的都有,村裏留下的老人和小孩很多。現在他們(men) 又從(cong) 天南海北趕回來了。丁小龍說:“家都沒了,哪還能上好班?”
丁小龍在當地的一家五金店上班,他不能離家太遠。妻子和母親(qin) 在家裏照顧4個(ge) 老人和1個(ge) 幾個(ge) 月大的孩子,丁小龍得守著他們(men) 。他每月工資4000多元,每月花銷至少3000元。家裏一旦有事,就要拉外賬。
去年,丁小龍結婚,包括彩禮一共花了35萬(wan) 元,其中,大部分是借的。現在,他和父親(qin) 還掉了10多萬(wan) 元,還欠10多萬(wan) 元外債(zhai) 。
丁小龍的父親(qin) 在外地一家電子廠打工,一聽到地震的消息,就要往回趕。丁小龍沒讓他回來,家裏有他照顧。他告訴父親(qin) :“你回來了,我們(men) 家收入就沒有了。”
村裏的房屋損壞嚴(yan) 重。丁小龍家老房子的裂縫有七八厘米寬,新房的裂縫也有一兩(liang) 厘米寬,但新房上麵的磚掉得多。他家的10餘(yu) 間房子是多年建起來的。其中,6間最老的房子已有二十五六年,另外4間是19年前建的,兩(liang) 間最新的大房子是七八年前建的。
在一眾(zhong) 損毀嚴(yan) 重的房子裏,馬占山的房子算是特別的存在,他的房子還能住人。之前,修房子加上裝修,他花了110多萬(wan) 元,他家的房子算得上村裏的“豪宅”。當時,很多人不理解他,咋在房子上花了這麽(me) 多錢。現在回想,馬占山覺得這筆巨款像是給自己和家人“買(mai) 了保險”。
馬占山說,埋著祖孫四人的房子已經老化了,本來要修。但三年疫情,那家人沒掙到什麽(me) 錢,家底也逐漸被掏空,就沒修。奶奶帶著孩子們(men) 在老家,孩子的父母在外麵打工掙錢。
在丁小龍一家人的眼中,遇難的那位奶奶是一個(ge) 很好相處的人,平時,除了帶孩子,有時候,她還會(hui) 去別的地方給別人做飯掙錢。雖然兩(liang) 家住得很近,但丁小龍的媽媽上一次見到她還是一周前。
當地,老人留守在村裏帶孩子的情況並不鮮見。當地年輕人結婚早,生下孩子後,丈夫往往會(hui) 外出務工掙錢,妻子和婆婆就在家裏照顧孩子和老人。
馬占山結婚也很早,今年剛30歲出頭,孩子已經10歲了。他說,“我們(men) 都不知道孩子是怎麽(me) 長大的,大都是父母照料。”
“人現在好著,其他的慢慢來”
震後5天,丁小龍搬了4次“家”。
他們(men) 一家人先是住在一個(ge) 靠牆的小帳篷裏。當時,餘(yu) 震不斷,他總擔心牆會(hui) 塌。後來,又搬到了一個(ge) 空地上的大帳篷裏,沒有床,年事已高的老人凍得受不了。12月21日,有人給他們(men) 捐贈了一個(ge) 活動板房,他們(men) 把板房安在自家房子附近,方便從(cong) 家裏拿點禦寒物資。
12月22日,村裏空地上安裝好了幾百家活動板房。丁小龍看到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時說,他們(men) 馬上要搬到那裏。
丁小龍說,現在住的也行,吃的不缺,缺的是老人和小孩用的東(dong) 西。孩子需要尿不濕,老人最缺的是藥,他的奶奶有腦梗塞,不能斷藥;爺爺的心髒不好,還有氣管炎、高血壓等問題,也需要藥,“這些物資緊缺”。
食物很充足,但水果很稀缺。12月22日,馬占山從(cong) 店裏搬了很多箱水果,送到村裏的安置點,送給鄉(xiang) 親(qin) 們(men) 吃。
馬占山與(yu) 另外10位合夥(huo) 人在當地開了5家店,其中3個(ge) 菜店、兩(liang) 個(ge) 水果店。地震後,他們(men) 將店鋪簡單整理了一下,已經扔掉了11桶損壞的物資,很多是調料品,幾家店損失上百萬(wan) 元。
12月22日晚,丁小龍的眼睛依然布滿血絲(si) 。震後前兩(liang) 天,他一直睡不著。剛睡著,餘(yu) 震就來,地震當天的救援場景也一直在腦海裏揮之不去。他也不敢走旁邊那條小路,尤其是晚上。震後第三天,他終於(yu) 睡了一個(ge) 整覺。
各種各樣的救援物資正在不斷運往災區。
村裏的安置房已經搭好了。12月21日,陳家村的安置點多了一個(ge) 帳篷,專(zhuan) 門用於(yu) 在裏麵做震後心理援助等,馬占山把女兒(er) 送過去了。當天晚上,女兒(er) 就不說夢話了,也不大喊大叫了。
談到下一步打算,馬占山說,“人現在好著,其他的慢慢來。”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趙麗(li) 梅 記者 李雋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