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助力搬遷群眾實現就業增收 外出務工青年返鄉當“先鋒”

發布時間:2023-12-26 11:2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好日子是幹出來的。”

  12月22日,在共青團廣西區委舉(ju) 辦的第二屆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表彰會(hui) 議暨事跡宣講報告會(hui) 上,廣西南寧市隆安縣城廂鎮震東(dong) 社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居委會(hui) 副主任、就業(ye) 服務工作站站長梁佳談起她從(cong) 一名外出務工青年成長為(wei) 基層社區幹部,助力安置區搬遷群眾(zhong) 實現就業(ye) 增收的經曆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2008年中專(zhuan) 畢業(ye) 後,梁佳外出務工7年,曾做過工廠職員、超市前台和家具店、健身房的業(ye) 務員。“外出闖蕩雖然沒掙到多少錢,但積累的工作經驗對我返鄉(xiang) 參與(yu) 脫貧攻堅工作、服務群眾(zhong) 發揮了很大作用。”她說。

  2014年,在當地黨(dang) 委和政府的幫扶下,梁佳家被列為(wei) 脫貧退出戶。她認為(wei) ,作為(wei) 一名年輕人,不能隻做黨(dang) 的政策受益者,更要做黨(dang) 的政策傳(chuan) 播者。當年,經村幹部推薦,梁佳向黨(dang) 組織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2015年,她進入村委工作,擔任村團支書(shu) 。

  剛開始跟群眾(zhong) 打交道時,梁佳經常碰壁。有些年長的群眾(zhong) 對清理房前屋後垃圾工作不支持,對醫保費交納不理解,對幫扶措施看法有偏差。感到困惑的同時,村支書(shu) 告訴她,群眾(zhong) 工作無小事,要多主動登門服務、多聯係溝通,為(wei) 群眾(zhong) 每辦好一件事,就會(hui) 得到群眾(zhong) 多一分的認可和支持。

  2019年11月,梁佳調任震東(dong) 社區居委會(hui) 團支書(shu) 。第一天到震東(dong) 社區報到,看到微信辦公群裏不停閃動的工作信息,她備感壓力。

  “社區黨(dang) 委同誌今天上午到和鑫7棟祥永進家幫他智障妻子洗頭洗衣服”“昌泰駐點隊員正在入戶低保戶、獨居老人戶”“網格員正在外圍巡查環境衛生”……同事快節奏和細致入微的工作狀態,讓她有些擔心自己能否跟上。

  震東(dong) 社區是廣西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承載著2.4萬(wan) 多名貧困人口的幸福夢想。要實現搬遷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ye) 、逐步能致富”的目標,解決(jue) 好他們(men) 的就業(ye) 問題是擺在社區幹部麵前最緊要的任務。

  2020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國,大量搬遷勞動力和外出務工居民麵臨(lin) 返崗難、就業(ye) 難等就業(ye) 幫扶短板問題,這對於(yu) 成立僅(jin) 僅(jin) 一年時間的震東(dong) 社區來說,無疑是一場“大考”。梁佳想,不能隻等著政策關(guan) 照,要主動想辦法把有工作意願的社區群眾(zhong) 送到合適的崗位上。

  梁佳和社區黨(dang) 委的幹部說幹就幹,馬上著手到企業(ye) 考察調研、收集招工信息、發布招工信息、組織送工服務。在隆安縣委、縣政府以及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人社局等部門的幫助下,他們(men) 大膽嚐試實施“黨(dang) 建+就業(ye) ”服務舉(ju) 措,成立“社區黨(dang) 委+網格員+單元長”百人就業(ye) 幫扶工作隊,與(yu) 縣內(nei) 企業(ye) 、農(nong) 業(ye) 基地形成用工需求“無縫對接”的“小梁送工”就業(ye) 服務模式。

  “第一次在社區群裏發布用工信息,不到半天時間,就有80多人報名。”梁佳回憶說,第二天早上5點半,她和同事早早起床,在震東(dong) 安置區就業(ye) 服務站外,引導務工群眾(zhong) 有序上車,搭乘免費大巴前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基地和企業(ye) 工作。

  如今,在震東(dong) 安置區就業(ye) 服務站,總能看到梁佳和工友們(men) 與(yu) 太陽比早、攜黎明趕車的身影。目前,震東(dong) 社區臨(lin) 時工隊伍已經從(cong) 4個(ge) 小組增加到8個(ge) ,成為(wei) “專(zhuan) 業(ye) 型的務農(nong) 團隊”。社區群眾(zhong) 無論寒暑,為(wei) 了美好生活打拚的衝(chong) 勁也一直感動著梁佳和社區幹部,“我覺得這是黨(dang) 的偉(wei) 大扶貧搬遷政策,煥發的感恩奮鬥、勇敢追夢的‘震東(dong) 精神’”。

  肢體(ti) 一級殘疾、行走隻能靠自製的簡易手踏板支撐的許軍(jun) 平,是震東(dong) 社區就業(ye) 困難人員之一。在2020年年底一場就業(ye) 招聘會(hui) 中,一家電子加工廠麵向安置區的殘疾群體(ti) 開發相應的崗位,許軍(jun) 平看到招聘信息後報了名,梁佳和社區幹部送他到廠裏看崗試崗,誰知工廠的現場負責人看了許軍(jun) 平一眼後就說他做不了,沒辦法安排。

  “當時聽到這句話我心裏特別不是滋味,也看得出來許軍(jun) 平遭受了很大的打擊。”梁佳說,隨後的幾個(ge) 月,她還推薦他到鞋廠、耳機廠、編織廠等一些崗位,但都被許軍(jun) 平以不能勝任、怕耽誤其他同組工人的生產(chan) 進度為(wei) 由拒絕了。

  為(wei) 了幫助許軍(jun) 平打開心扉、轉變心態,梁佳主動聯係許軍(jun) 平的妹妹了解情況,並和其家人一起做他的思想工作。在大家的鼓勵和幫助下,許軍(jun) 平終於(yu) 願意邁出家門,來到社區引進的助殘就業(ye) 項目“解憂超市”的快遞驛站,學習(xi) 拿掃碼機將快遞掃碼入庫、上架、出庫。如今,他已經成為(wei) 驛站一名出入庫能手,每月收入1700餘(yu) 元。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他變得越來越陽光自信。

  從(cong) 2020年3月至今,“社區送單、企業(ye) 派單、居民接單”的“小梁送工”就業(ye) 服務已累計輸送大齡搬遷勞動力到基地務農(nong) 1629多批11.7萬(wan) 多人次,幫助居民實現日收入100-300元,總收入超過1500多萬(wan) 元。2022年,“小梁送工”就業(ye) 服務新模式被評為(wei) 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典型案例。前不久,共青團中央、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表彰第二屆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的決(jue) 定》,梁佳被授予第二屆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稱號。

  “我是一名基層黨(dang) 組織培養(yang) 出來的青年黨(dang) 員。‘小梁送工’沒有止境,服務群眾(zhong) 沒有終點。”梁佳說。

  在當天的宣講報告會(hui) 上,廣西5名獲得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稱號的代表結合自身經曆,講述了返鄉(xiang) 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生動實踐,既有個(ge) 人的奮鬥經曆和心路曆程,也有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的深入思考和展望,詮釋了新時代八桂青年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責任擔當和奮鬥精神。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