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傳承與創新中建設曆史文化名城

發布時間:2023-12-26 15:1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陸 菁(中共福州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統戰部部長)

  福建省福州市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豐(feng) 富的文化資源。2021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福州考察時指出“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於(yu) 民”。習(xi) 近平同誌曾親(qin) 自領導福州現代化建設6年,創造了一係列寶貴思想財富、精神財富和實踐成果。經過萬(wan) 人問卷、千人調研、百人論證,習(xi) 近平同誌親(qin) 自主持編製“3820”戰略工程,科學謀劃福州3年、8年、20年發展戰略,擘畫了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宏偉(wei) 藍圖。到2010年,“3820”戰略工程設定的目標順利完成,它所蘊含的思想精髓,曆經曆史和實踐的檢驗,在傳(chuan) 承接續中愈發展現出曆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為(wei) 我們(men) 建設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根本遵循。

  1.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開辟宏大格局

  在擔負文化傳(chuan) 承發展使命的道路上能否走得通、行得穩,關(guan) 鍵要看是否有持續不斷的能力支撐與(yu) 戰略眼光。“3820”戰略工程彰顯了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貫穿曆史、當下與(yu) 未來,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極強的文化傳(chuan) 承發展自覺意識和文化創新培育的宏大視野。福州作為(wei) 曆史文化名城,連接陸地文明與(yu) 海洋文明,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這裏不斷得以傳(chuan) 承與(yu) 創新,已經融入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脈之中,並隨著時代發展呈現出強大力量。

  思想指引,戰略領航。從(cong) 保護曆史文化名城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福州緊跟黨(dang) 中央部署要求,始終高度重視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在領導黨(dang) 和人民推進治國理政的實踐中,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把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到了曆史新高度。福州始終堅定沿著習(xi) 近平同誌當時提出的戰略部署推動文化建設,先後修訂《福州市海上絲(si) 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等12部法規,出台古厝保護“1+6”係列政策,全力守護城市文脈。近年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海絲(si) 博覽會(hui) 、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絲(si) 路國際電影節、海絲(si) 國際旅遊節、國際龍舟賽、中美民間友好論壇等盛會(hui) 在福州舉(ju) 辦,三坊七巷、福州鼓嶺、閩劇、茉莉花茶等福州名片逐步走向世界,福州的“閩都韻、國際範”愈發彰顯。未來,我們(men) 要堅持以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為(wei) 引領,敬畏曆史、敬畏文化,用心守護好寶貴財富,特別是準確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拓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文化根基,更好地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繼續秉持開拓創新的精神,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xi) 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對內(nei) 提升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對外增強中華文明的傳(chuan) 播力影響力,積極培育和創造符合時代發展要求、指導實踐發展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

  2.以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夯實政治擔當

  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人民是未來的開拓者。“3820”戰略工程關(guan) 涉與(yu) 人民生產(chan) 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教育、文化、衛生、體(ti) 育及精神文明建設等,貫穿著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理念,注重激發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發展合力。黨(dang) 的二十大開啟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新征程。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保護傳(chuan) 承曆史文化遺產(chan) ,是守護文脈之魂、構築精神家園、凝聚文化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yi) 。新征程上,我們(men)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強化政治擔當,推動曆史文化遺產(chan) 合理利用,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在建設曆史文化名城中堅持人民至上、強化政治擔當,就要既重視發展經濟,又重視保護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一是樹牢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也是政績的理念,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二是增強曆史自覺,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持之以恒、久久為(wei) 功;三是合理布局與(yu) 群眾(zhong) 利益相關(guan) 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讓人民群眾(zhong) 得到更優(you) 質的公共服務;四是增強文化自覺,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yu) 當代文化相適應、與(yu) 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豐(feng) 厚文化滋養(yang) ,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3.以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謀劃係統布局

  實事求是、係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yi) 的基本觀點和工作方法。“3820”戰略工程是實事求是謀發展的生動實踐,建設“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海上福州”“現代化國際城市”等戰略舉(ju) 措,既涵蓋了福州本地發展,又有對全國發展的宏闊展望,是極具生命力、指引力的戰略謀劃。

  在製定實施“3820”戰略工程時,習(xi) 近平同誌注重科學係統、實事求是,充分考慮福州的發展基礎和條件,堅持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在曆史文化名城建設總體(ti) 規劃上,強調要“發揮山、水、溫泉自然特色,融眾(zhong) 多文物古跡於(yu) 一體(ti) ”。在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上,指出要處理好城市建設中“上與(yu) 下、遠與(yu) 近、舊與(yu) 新、內(nei) 與(yu) 外、好與(yu) 差、大與(yu) 小、建與(yu) 管、古與(yu) 今”八個(ge) 關(guan) 係,其中“古與(yu) 今”強調的,就是要把舊城改造同保護曆史文脈統一起來。在文化事業(ye) 繁榮發展上,提出到20世紀末,福州的文藝事業(ye) 要提高到一個(ge) 新水平,做到“三個(ge) 相適應”,形成獨特的福州風格、福州流派、“福州味”。在工作保障上,習(xi) 近平同誌當時還親(qin) 自推動建立了文物保護“四個(ge) 一”機製:一個(ge) 局、一個(ge) 隊、一顆印、一百萬(wan) 元,為(wei) 建設福州曆史文化名城立起了四梁八柱。習(xi) 近平同誌還提出要振興(xing) 閩劇,推動建立福州閩劇學校,讓閩劇事業(ye) 後繼有人;推動第三屆中國戲劇節在福州舉(ju) 辦,讓閩劇、評話、伬藝等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藝事業(ye) 薪火相傳(chuan) 、繁榮興(xing) 盛,成為(wei) 福州這座城市的氣質所在、底蘊所在、魅力所在。

  新征程上,我們(men) 必須增強係統思維、全局意識,統籌古城的保護、建設和利用,統籌曆史地段、自然景觀和人文環境,實現古城保護與(yu) 現代化建設相統一。福州市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統籌推進文物及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修複和活化利用,注重做好周邊山水、人文等環境保護修複,推動古城風貌、曆史文脈與(yu) 自然山水、現代都市相得益彰。

  4.以敢為(wei) 人先的堅定勇氣推動開拓創新

  不忘曆史才能開辟未來,善於(yu) 繼承才能善於(yu) 創新。“3820”戰略工程蘊含的開拓創新的奮鬥精神、敢為(wei) 人先的膽識魄力,在曆屆福州市委市政府的傳(chuan) 承接續中,展現出曆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習(xi) 近平同誌曾在《〈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戰略設想〉序》中指出:“今天,我們(men) 是站在創造未來的源頭上,就應當樹立超前意識,敢做時代的弄潮人。”新時代新征程,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men) 將更加自信與(yu) 堅定地開拓創新,譜寫(xie) 新時代福州發展新篇章。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實踐證明,守正創新,是遵循文化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一是要在開拓創新的過程中,充分用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資源,助力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習(xi) 近平同誌30多年前就指出,“一個(ge) 現代化的城市,應該包括城市經濟的現代化,社會(hui) 的現代化,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居住方式、環境、基礎設施的現代化,以及人的現代化等”。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複古的進取精神,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於(yu) 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巨變的背後是思想的引領,也是路徑的探索;是機製的創新,也是奮鬥的累積。堅持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曆史文化遺產(chan) 在新時代煥發新機、再展芳華。在全麵梳理老城曆史、古城記憶和地方元素的同時,更加注重創新手段、現代表達。二是要積極發揮數字賦能作用,充分運用新技術手段。依托5G、VR、AR等科技手段,推出“雲(yun) 遊坊巷”係列旅遊產(chan) 品,讓新潮的數字技術與(yu) 傳(chuan) 統文化跨界融合、蝶變生輝,讓新技術為(wei) 文化發展提供新的載體(ti) 與(yu) 平台。三是要增強文化創意的吸引力,統籌推進現代化城市建設。其中,以“榕樹”和“馬鞍牆”為(wei) 主體(ti) ,集福州藍、榕城綠、閩都紅等多種元素於(yu) 一體(ti) 的“有福之州”城市形象標識,吸引了千萬(wan) 群眾(zhong) 共同“雲(yun) 發布”,掀起了一股“閩韻榕風”熱潮。加強文旅融合催生新活力,以“有福之州”為(wei) 形象定位,整合山海、城鄉(xiang) 、自然人文資源,推出城市中軸線旅遊帶、閩江休閑旅遊帶、海濱旅遊區等文旅產(chan) 品,發展溫泉遊、古厝遊、閩江遊、內(nei) 河遊、鄉(xiang) 村遊等文旅業(ye) 態。

  5.以馬上就辦的工作精神狠抓工作落實

  馬上就辦、真抓實幹,是習(xi) 近平同誌在福建工作期間親(qin) 自倡導並主動踐行的優(you) 良作風。1991年,時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同誌明確提出了“馬上就辦”的工作要求,他說:“要大力提倡‘馬上就辦’的工作精神,講求工作時效,提高辦事效率,使少講空話、狠抓落實在全市進一步形成風氣、形成習(xi) 慣、形成規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指出,隻要有愚公移山的誌氣、滴水穿石的毅力,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積跬步以至千裏,就一定能夠把宏偉(wei) 目標變為(wei) 美好現實。建設新時代曆史文化名城,不僅(jin) 要“馬上就辦”,而且要“真抓實幹”,抓住那些急需解決(jue) 而又有能力解決(jue) 的事進行研究,組織實施,狠抓落實。

  習(xi) 近平同誌在福州工作期間強調,“我們(men) 要辦的事情很多,要為(wei) 改革開放提供一個(ge) 良好的軟環境,這就需要提倡一種滿負荷的精神,反對拖拉扯皮和人浮於(yu) 事,提高辦事效率,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習(xi) 近平同誌倡導“馬上就辦”,提出了支持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的戰略部署,開創了投資項目審批“一棟樓辦公”“一條龍”等優(you) 質、高效服務理念與(yu) 措施,辦實事、講效率、抓落實,有力保障“3820”戰略工程的部署與(yu) 實施。

  撫今追昔,林則徐紀念館、林覺民故居、嚴(yan) 複故居、鄧拓故居、琉球館等一大批曆史文化遺產(chan) 得以保護修複,靠的就是習(xi) 近平同誌的親(qin) 自推動,靠的就是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當前,大力秉承弘揚這種優(you) 良作風和幹勁韌勁,一方麵要立足當下,以新時代偉(wei) 大實踐為(wei) 坐標,結合福州當前高質量發展實際,在曆史文化名城保護過程中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以福州發展的現代力量助力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生命力,在延展其生命力的過程中保護文化遺產(chan) ,延續曆史文脈。另一方麵要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ye) 樂(le) 群、扶危濟困、見義(yi) 勇為(wei) 、孝老愛親(qin) 等中華傳(chuan) 統美德,大力弘揚有利於(yu) 促進社會(hui) 和諧、鼓勵人們(men) 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nei) 容,使其潛移默化地融入新時代創造性實踐活動中,不斷鞏固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新時代實踐根基。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26日 06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