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為何老是在“套娃”
作者:兔 美
花季少女慘遭殘忍殺害,嫌疑人是精神狀態異常的富二代男友,雙方親(qin) 屬正麵硬碰硬,一個(ge) 企圖以暴製暴血刃仇人,一個(ge) 濫用私權拚命包庇,一番撕扯下,發現背後藏著更加隱秘的人性真相……這個(ge) 劇情描述可以用於(yu) 11月1日上映的《拯救嫌疑人》,也可以用於(yu) 11月25日上映的《涉過憤怒的海》。一個(ge) 劇情簡介,幾部影片都能套得進,且上映時間相近,難免讓觀眾(zhong) 審美疲勞。
《涉過憤怒的海》可謂“千呼萬(wan) 喚始出來”,獲得了不俗的口碑。看內(nei) 容介紹,仿佛與(yu) 之前剛上映的《拯救嫌疑人》用了同一個(ge) 模板。不過,《拯救嫌疑人》翻拍自韓國電影《七天》,使用東(dong) 南亞(ya) 背景和商業(ye) 類型片手法;《涉過憤怒的海》改編自老晃同名小說,而該小說也有現實案件原型——發生在2014年的“邵童案”。《涉過憤怒的海》在開頭打出了“本故事純屬虛構”的提示,言下之意“如有雷同,實屬巧合”,隻不過,它與(yu) 《拯救嫌疑人》的巧合未免太多。看到黃渤飾演的父親(qin) 雙手扼住疑似殺害女兒(er) 的真凶時,筆者不由得回想起《拯救嫌疑人》裏,惠英紅飾演的母親(qin) 持刀企圖手刃仇人的一幕。而且,兩(liang) 部影片都是經曆反轉再反轉,將觀眾(zhong) 按入充滿窒息感的情感深淵裏,一番“血海怒濤”後,再來一記溫柔的親(qin) 情回旋鏢,在片尾唱起關(guan) 於(yu) 愛的主旋律。
使用東(dong) 南亞(ya) 背景、一男一女深入虎穴搜集證據、結尾上演驚天逆轉,剖析《拯救嫌疑人》的模板套路,又會(hui) 令人想起暑期檔爆款《消失的她》。東(dong) 南亞(ya) 架空背景加上懸疑風格、複仇主題,《消失的她》又和陳思誠此前監製的《誤殺》係列有類似之處。有網友發現,和《涉過憤怒的海》改編自同一案件的《以父親(qin) 之名》在待映,與(yu) 之情節、主題相似的東(dong) 野圭吾小說《彷徨之刃》也有一部國內(nei) 翻拍電影在路上。後者的演員名單裏,出現了《涉過憤怒的海》中飾演嫌疑人的張宥浩。《涉過憤怒的海》路演現場還來了演員張本煜,令筆者忍不住回憶起,在《揚名立萬(wan) 》裏他同樣演了一個(ge) 為(wei) 維護少女清白怒而複仇的悲情“凶手”。如果沿著少女被殺、父親(qin) 複仇的故事模版繼續搜索,還能牽扯出更多的電影“套娃”來。
電影的套娃式相似,一方麵也許是因為(wei) 懸疑、犯罪題材選題的缺乏。隨著懸疑、犯罪題材市場逐漸擴大,對此類電影的需求量增加,而有足夠戲劇衝(chong) 擊力和表達空間的故事卻有限。有些影片改編自同一個(ge) 原型案件,如《涉過憤怒的海》和待映的《以父親(qin) 之名》有類似之處。有些影片沒有案件原型,為(wei) 了營銷也要找話題熱度。《拯救嫌疑人》裏惠英紅飾演的媽媽為(wei) 女兒(er) 維權、複仇,隻是挪用了原版電影裏的情節,但在上映後請為(wei) 被害女兒(er) 維權的江歌媽媽微博聲援,令不少人誤以為(wei) 這部電影改編自江歌媽媽的經曆。《涉過憤怒的海》的原型案件“邵童案”發生在“江歌案”前,但同樣是留學生異國被害,小說作者在自述改編過程時也不免談起兩(liang) 件案件的相似性,而觀眾(zhong) 在觀影過程中也會(hui) 有類似的聯想。
另一方麵,也許因為(wei) 電影創作者對個(ge) 人表達和商業(ye) 元素的“既要又要”。最近上映的不少影片是翻拍片,《拯救嫌疑人》翻拍自韓國電影《七天》,《無價(jia) 之寶》翻拍自韓國電影《擔保》,《二手傑作》翻拍自美國電影《世界上最偉(wei) 大的父親(qin) 》,再之前的《好像也沒那麽(me) 熱血沸騰》改編自西班牙電影《籃球冠軍(jun) 》,即將上映的《瞞天過海》翻拍自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手握市場驗證過的成功底本,翻拍顯然意味著票房保險,但又不甘於(yu) 一味翻拍,或要融入原創表達體(ti) 現出新意,或要縫合其他商業(ye) 成功元素,為(wei) 激起觀眾(zhong) 的腎上腺素,飆車、追逐、炸橋、槍戰等成為(wei) 大銀幕上慣用的場麵,但這樣的縫合多了,自然到處“撞臉”。
《消失的她》的劇情高潮莫名“撞梗”《看不見的客人》,還找了“孕婦墜崖案”當事人授權,這使得翻拍《看不見的客人》的《瞞天過海》上映時,很可能成為(wei) “套娃”新成員。《涉過憤怒的海》雖有原著小說和原型案件,但最後強行反轉,來了一個(ge) 和原著不一樣的結局。正如導演曹保平所說,為(wei) 了將體(ti) 量和格局做得更大,他在電影劇本裏加入了關(guan) 於(yu) 原生家庭的探討,最終落在兩(liang) 代人的隔閡和對愛的思考上。以愛來化解題材的血腥和暗色調,是《涉過憤怒的海》的解題思路,同樣也是《拯救嫌疑人》所依循的思路。值得一提的是,《拯救嫌疑人》的導演張末也被請至《涉過憤怒的海》的路演現場,在講述愛的殘缺和表達上,兩(liang) 部影片深有共鳴。
不僅(jin) 影片內(nei) 容、題材類似,不少演員也在大銀幕上集中刷臉。今年,黃渤有《封神第一部》《熱烈》《學爸》等多部影片上映,在《涉過憤怒的海》路演現場,前來觀摩影片的徐崢這樣調侃:“黃渤今年的片子有點多,每部都愛你好辛苦。”影片中飾演金麗(li) 娜的周依然,在前不久上映的《無價(jia) 之寶》中是張譯扮演的角色的女兒(er) 。盡管這兩(liang) 部影片在題材、類型上完全不同,但主題都涉及親(qin) 情,最後都有關(guan) 於(yu) 愛需要說出來、要學會(hui) 表達愛的思考。在《涉過憤怒的海》中看到周依然頗有辨識度的臉龐,不經意間會(hui) 跳入《無價(jia) 之寶》結尾她哭倒在張譯病床前的畫麵。周冬雨今年也連續有《燃冬》《鸚鵡殺》《堅如磐石》《熱搜》等多部影片上映,類似的角色設置和文藝片屬性,讓不少人把《鸚鵡殺》視為(wei) 《燃冬》2.0版。
最近,有2.0版本之稱的電影越來越多了,有些是內(nei) 容相撞,有些是被營銷捆綁在一起。同樣的原型、底本拍出來的電影像,也許在所難免,但如今,不同的原型拍出來的電影也長得像。一年拍攝千餘(yu) 部影片,進入院線的隻有幾百部,而出現這樣的同質化現象,不免令人擔心是資本、市場篩選的標準過於(yu) 統一,還是大數據反饋在影響著創作者的思路判斷。單看這些電影,許多都有著不錯的質量和立意,但“連連看”多了,觀眾(zhong) 難免會(hui) 排斥電影的這種老生常談,希望在影院裏看到更多元的電影。(兔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