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講好新時代“希望”故事
冬日的哈爾濱,白雪皚皚,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以下簡稱“黑龍江青基會(hui) ”)所在地希望大廈的會(hui) 議室,卻是暖意洋洋。
從(cong) 首屆到最新受助剛步入大學的黑龍江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學子代表、希望小學相關(guan) 負責人,通過線上線下相聚,開啟一次“回家”之旅。
為(wei) 寒門學子點亮心燈
“有幸回到希望工程大家庭,我覺得自己來晚了。”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老山頭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趙盼盼,是2007級圓夢學子。這次相聚,將她的記憶拉回高三那段為(wei) 夢想拚搏的時光。
趙盼盼高考後,父母曾一度為(wei) 了她的學費發愁,四處奔波。希望工程雪中送炭,幫她圓了大學夢。
“希望工程給我最大的幫助是精神上的,讓我覺得不是在獨自奮鬥,而是有一種愛心、希望的力量。”這種力量給了趙盼盼學業(ye) 上的支持,也讓她擴寬了視野。
大學畢業(ye) 後,通過家鄉(xiang) 人才引進計劃,趙盼盼來到團大同區委工作。
“以前,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圓了我的大學夢,回到家鄉(xiang) 團委工作,感覺接力棒傳(chuan) 到了我的手裏。”在做共青團捐資助學工作時,趙盼盼總是喜歡把自己和希望工程的故事講給更多受助學生聽。
18年前,連厚影作為(wei) 黑龍江首批圓夢行動受助對象,與(yu) 希望工程結緣,命運的齒輪從(cong) 此開始轉動。
大學期間,連厚影主動參與(yu) 希望工程的一些公益活動。“一個(ge) 農(nong) 村女孩見識社會(hui) 的平台是從(cong) 希望工程開始的。”
畢業(ye) 後,連厚影在政府機關(guan) 工作過,也曾擔任旅遊公司法人,如今,她踏入校園,成為(wei) 一名教師。“成長路上,碰壁過,也痛苦過,但這18年來,希望工程各種活動經常邀請我參與(yu) ,迷茫時候我會(hui) 回到希望工程尋找內(nei) 心的力量。”
連厚影覺得,希望工程為(wei) 自己點亮了一盞心燈。如今,她要把這份溫暖傳(chuan) 遞給更多人。
在我國“最早迎接太陽的墾區”建三江,叢(cong) 玉柱在高考時遭遇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對生活和學習(xi) 都失去了信心。連厚影和愛人知道後,在黑龍江青基會(hui) 的指導下,積極發動社會(hui) 捐款,籌得善款4700元,還幫他申請相關(guan) 資助,解決(jue) 了他的燃眉之急。另一名曾經受到連厚影幫助的學生,已成為(wei) 一名空軍(jun) 幹部。
周鵬是諸多希望工程茅台學子的一員。“希望工程給了我精神砥柱。”拿到助學金的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xi) ,報答資助人。
大學期間,周鵬多次獲得各級獎金,中國計算機科技大賽三等獎、東(dong) 北賽場數學建模一等獎……學習(xi) 之餘(yu) ,他還堅持在學校圖書(shu) 館勤工儉(jian) 學。
畢業(ye) 後本可以直接保研,但他選擇應聘成為(wei) 母校哈爾濱工程大學的輔導員,先工作貼補家用,積攢進一步深造的費用。
在黑龍江青基會(hui) 的“朋友圈”,這樣的希望學子還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受助學子畢業(ye) 後依然和希望工程保持密切聯係,他們(men) 把這裏當成自己的家,遇到困難、迷茫的時候可以回家傾(qing) 訴,有好消息時隨時分享,家人需要時及時出現。
用公益人物事跡感召青少年
“將我的眼鏡和助聽器放在我的紀念碑裏,我想時時聽到孩子們(men) 的笑聲和看到孩子們(men) 的笑臉……”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慶雲(yun) 希望小學,建有全國首個(ge) 設在希望小學的公益人物紀念展館——“張慶雲(yun) 紀念展館”。
張慶雲(yun) 生於(yu) 1912年,父親(qin) 張國俊是北京俄文專(zhuan) 修館畢業(ye) 的大學生,參加過五四運動,母親(qin) 張秦氏沒有文化,在家侍奉老人,教育子女。
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張慶雲(yun) 渴望上學,卻隻能在照顧弟弟時看他寫(xie) 字並用心記憶。19歲那年,在張慶雲(yun) 堅持不懈地懇求和父親(qin) 對母親(qin) 的勸說下,沒有讀過小學的張慶雲(yun) 有機會(hui) 插班初中上學。她不分晝夜苦讀追趕,21歲考上了遼寧省開原市新製女子師範。
畢業(ye) 後,張慶雲(yun) 最早在一所破廟裏教書(shu) ,後來又陸續去到幾處農(nong) 村小學,直到1983年,她隨母親(qin) 搬到哈爾濱,先後在幾所學校教書(shu) 。1948年被調入鐵路工作。
張慶雲(yun) 一生熱愛教育事業(ye) 。2008年她將自己唯一的房產(chan) 變賣所得24萬(wan) 元,通過黑龍江青基會(hui) 全部捐給原順豐(feng) 中心小學(後更名為(wei) 慶雲(yun) 希望小學),其中20萬(wan) 元用於(yu) 修繕學校房舍,4萬(wan) 元設立“張慶雲(yun) 教育基金”。
2010年12月,張慶雲(yun) 將獲得“2010感動龍江年度人物”的兩(liang) 萬(wan) 元獎金注入“張慶雲(yun) 教育基金”。2011年3月29日,張慶雲(yun) 溘然長逝,遺願是將所得全部撫恤金23877元全部注入“張慶雲(yun) 教育基金”。
希望的愛心一代代傳(chuan) 承,她的外孫女焦珊從(cong) 2012年起,每年都會(hui) 向“張慶雲(yun) 教育基金”捐款。張慶雲(yun) 的事跡也感召了更多愛心人士關(guan) 注這所希望小學。截至目前,“張慶雲(yun) 教育基金”已累計接收捐款49.4萬(wan) 元。
如今,張慶雲(yun) 的事跡廣泛傳(chuan) 揚,成為(wei) 宣傳(chuan) 希望小學文化、希望工程公益文化的招牌。
2023年,黑龍江青基會(hui) 在“張慶雲(yun) 紀念展館”開館十周年之際開展係列活動,以慶雲(yun) 希望小學為(wei) 陣地,以在學校實施的各類公益項目的受助教師、青少年,特別是希望小學畢業(ye) 生為(wei) 主體(ti) ,通過“紀錄希望”“閱讀希望”“唱響希望”“放飛希望”“尋訪希望”係列活動,引導廣大教育工作者及青少年向榜樣學習(xi) ,奮進新時代。
“希望工程張慶雲(yun) 教育基金”2013年設立“希望工程·慶雲(yun) 園丁獎”以來,實施9屆,共表彰了90名在阿城區教育事業(ye) 中有突出業(ye) 績和重大貢獻的優(you) 秀教師。
帶鄉(xiang) 村孩子感受奧林匹克魅力
入冬不久,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合眾(zhong) 人壽希望小學的操場,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雪地校園足球賽。參賽雙方是該校男子足球隊和女子足球隊成員。
“目前,全市各區正在開展校園雪地足球聯賽,我們(men) 的男女隊都在前一階段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順利進入到下一階段比賽。”該校校長趙承介紹,學校注重體(ti) 育培根鑄魂,提倡快樂(le) 足球,這樣的足球大賽經常開展,很受孩子們(men) 喜歡。
這所位於(yu) 哈爾濱城鄉(xiang) 接合地帶的合眾(zhong) 人壽希望小學,現有學生300餘(yu) 人,主要生源為(wei) 周邊村屯的農(nong) 民工及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留守兒(er) 童、流動兒(er) 童、單親(qin) 失親(qin) 兒(er) 童、貧困兒(er) 童占比較高。學校對孩子們(men) 的足球培養(yang) 已堅持多年,曾在這裏就讀的郭文博,作為(wei) 學校足球隊隊長,不僅(jin) 帶領球隊在多次比賽中獲得佳績,還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護旗手選拔中脫穎而出,成為(wei) 國際足聯護旗手。
這樣的快樂(le) 冰雪項目在這所鄉(xiang) 村希望小學已經成為(wei) 傳(chuan) 統項目。
10年前,黑龍江省希望工程快樂(le) 冰雪項目啟動暨冰刀捐贈儀(yi) 式在這裏(原香和小學)舉(ju) 行。第19屆溫哥華冬奧會(hui) 冠軍(jun) 張會(hui) 與(yu) 大家一起體(ti) 驗滑冰樂(le) 趣,帶孩子們(men) 感受奧林匹克精神。
多年來,希望工程在這所學校留下不少印跡。
2014年4月16日,由哈爾濱一生一世探索者誌願服務隊捐建的黑龍江省第80所希望廚房在這裏正式投用。黑龍江青基會(hui) 倡導和推廣的第一堂“食育教育”課正式開課。
2015年,學校自籌資金鋪設一個(ge) 五人製足球場,卻沒有專(zhuan) 業(ye) 的足球教練。黑龍江青基會(hui)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希望工程為(wei) 學校派來大學生誌願者,開展快樂(le) 足球教育……
提起希望工程帶給孩子們(men) 的幫助,趙承如數家珍。
2023年4月,哈爾濱市合眾(zhong) 人壽希望小學在哈爾濱市成高子鎮中心校正式揭牌。
黑龍江青基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13年,“希望工程·快樂(le) 冰雪”公益項目在黑龍江希望小學、鄉(xiang) 村小學內(nei) 實施開展,活動邀請黑龍江籍貫冬奧冠軍(jun) 楊揚、張會(hui) 、武大靖等先後助力。
“希望工程·快樂(le) 冰雪”項目資助鄉(xiang) 村學校澆築冰場,為(wei) 龍江學子捐贈愛心冰刀,帶領留守兒(er) 童到冰雪大世界、太陽島雪博會(hui) 等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賞冰樂(le) 雪活動。
抗聯希望小學賡續紅色基因
前不久,“銘記一二·九傳(chuan) 承愛國誌”演講比賽在伊春市金林區龍商抗聯希望小學開展,孩子們(men) 在實踐活動中謳歌中華民族實現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奮鬥曆程,提高口語表達與(yu) 演講能力。
這所希望小學,是在1963年建校的金山屯林業(ye) 局第二小學基礎上援建的。
此前,由於(yu) 年久失修,教學樓破舊,操場常年積水。
金林區老白山林場有著悠久的抗聯史,2011年7月,為(wei) 弘揚東(dong) 北抗聯精神,在希望工程的幫助下,陳舊的教學樓體(ti) 得到維修和粉刷,學校麵貌煥然一新。抗聯希望小學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抗聯老英雄李敏幾次踏訪抗聯遺址,孩子們(men) 圍著老人聽抗聯的故事,李敏也親(qin) 切地邀請孩子們(men) 到她的故居參觀,向孩子們(men) 講述她戰友們(men) 的故事。
“如今,麵向孩子們(men) 的抗聯教育已經形成常態。”伊春市金林區龍商抗聯希望小學校長範寶霞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學校整合學科教育資源,將抗聯教育融入愛國主義(yi) 教育,同學科教學相結合。比如,音樂(le) 課上的紅色傳(chuan) 承活動中通過演唱經典歌曲片段,錄製小視頻,孩子們(men) 在教學情境中感受抗聯精神的偉(wei) 大,體(ti) 會(hui) 今日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這所學校,抗聯文化的無聲教育被變為(wei) 有形體(ti) 驗。
為(wei) 了讓每麵牆壁都“說話”,學校在操場上最醒目的地方定製了愛國主義(yi) 、抗聯精神主題教育圖版;教學樓一樓成為(wei) 愛國教育主題區,兩(liang) 側(ce) 分別呈現了回顧抗聯史和新時代中國十大成就圖版。
同時,學校還與(yu) 老白山抗聯遺址等地建立合作,成立抗聯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每年都在教育基地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少年軍(jun) 校、國防講座等活動,引導青少年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樹立祖國利益高於(yu) 一切的思想。
學校堅持以“弘揚抗聯精神,培育希望之星”為(wei) 目標,確立唱紅歌、讀紅書(shu) 、看紅劇、讚英雄、敬英雄為(wei) 主題的“五+X主題”活動育人模式,詮釋“立德樹人,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讓紅色教育得以傳(chuan) 承。
範寶霞介紹,X為(wei) 特定主題教育,比如學校已連續7年開展“我和國旗合個(ge) 影”活動等。“通過這些喜聞樂(le) 見的教育活動,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知祖國發展的偉(wei) 大成就和全國人民萬(wan) 眾(zhong) 一心、拚搏進取的愛國情懷。”
在希望工程的影響和幫助下,學校先後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評為(wei) “示範希望小學”,被教育部評為(wei) “冰雪特色學校”,建黨(dang) 一百周年之際被評為(wei) 伊春市先進基層黨(dang) 組織。
抗聯希望小學的孩子們(men) 被愛包裹的同時也將這份愛傳(chuan) 遞出去。學校成立“紅領巾誌願服務小隊”,定期到“客運站”打掃衛生、到“養(yang) 老院”演出慰問,深入社區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實踐活動。
學校連續5年參加“99公益日”捐贈活動,全校師生自告奮勇不落一人。
2022年1月28日,還有3天就是除夕,學校一名貧困學生突發心肌梗塞昏迷入院,大隊部號召師生捐款,僅(jin) 用一上午時間籌集16570元為(wei) 其解決(jue) 了燃眉之急。範寶霞感受到,“從(cong) 愛他人到愛人民、從(cong) 愛英雄到愛祖國,這些小小的舉(ju) 動是一顆顆紅色的種子,同時孕育著民族的未來與(yu) 希望。”
黑龍江省青基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抗聯老區共援建有13所“抗聯希望小學”。“助學興(xing) 教的同時,依托紅色資源紮實開展‘重走抗聯路’等宣傳(chuan) 教育實踐活動,成為(wei) 抗聯文化的播種機。”
小資料:
1988年黑龍江青基會(hui) 成立,1992年9月開始實施希望工程。截至目前,累計接收社會(hui) 各界愛心捐款4.68億(yi) 元,資助困難學子29.4萬(wan) 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沂蒙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