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十大語文差錯公布 這些字詞你了解多少?
中新網北京1月3日電 3日,記者從(cong) 《咬文嚼字》編輯部獲悉,2023年十大語文差錯公布,其中包括“賬號”誤為(wei) “帳號”、“躥紅”誤為(wei) “竄紅”、誤讓嶽飛自稱“鵬舉(ju) ”等等。
來看看,這些字詞你了解多少?
一、“多巴胺”的“胺”誤讀為(wei) ān
“多巴胺”本身是一種神經傳(chuan) 導物質,同時也是一種激素,能夠讓人產(chan) 生愉悅的感覺。2023年,色彩鮮豔的“多巴胺穿搭”成了時尚潮流,“多巴胺”也引申出“快樂(le) 因子”的含義(yi) ,成為(wei) 流行語,廣泛使用。
“多巴胺”的“胺”經常被誤讀為(wei) ān,其實正確讀音是àn。“胺”是氨分子中部分或全部氫原子被烴基取代而成的有機化合物。常容易讀錯的還有“三聚氰胺”。
二、“卡脖子”的“卡”誤讀為(wei) kǎ
近些年,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卡脖子”頻頻出現在新聞報道中。“卡脖子”的“卡”常被誤讀為(wei) kǎ,正確讀音是qiǎ。“卡脖子”是用雙手掐住別人的脖子,多比喻抓住要害,置對方於(yu) 死地。
這裏的“卡”是動詞,指用手的虎口緊緊按住。“卡”讀qiǎ時,還表示夾在中間不能活動(如“魚刺卡住了”)、阻擋(如“卡住退路”)等義(yi) 。讀kǎ時,為(wei) 音譯用字,多用於(yu) 外來詞,如卡片、卡通、卡車、卡介苗等。
三、“賬號”誤為(wei) “帳號”
2023年7月,話題“賬與(yu) 帳很多人分不清”衝(chong) 上熱搜。生活中,許多網站和手機應用軟件都將“賬號”誤為(wei) “帳號”。古漢語中,“帳”可通“賬”。但是,2001年發布的《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對二字明確分工如下:“賬”用於(yu) 貨幣和貨物出入的記載、債(zhai) 務等,如賬本、報賬、借賬、還賬;“帳”專(zhuan) 表用布、紗、綢子等製成的遮蔽物,如蚊帳、帳篷。
“賬號”本指單位或個(ge) 人跟銀行建立經濟關(guan) 係後,銀行在賬上給該單位或個(ge) 人所編的號碼,與(yu) 貨幣等有關(guan) ;後由此義(yi) 引申,指用戶訪問計算機係統或使用某些資源時使用的識別碼。因此,表示用戶識別碼時,“賬號”才是正確詞形。
四、“躥紅”誤為(wei) “竄紅”
2023年,各大視頻平台上多部爽劇爆紅。媒體(ti) 常稱某部作品的迅速走紅為(wei) “竄紅”,其實應作“躥紅”。“躥”讀cuān,指快速向上或向前跳躍,如“身子向上一躥”。
“躥紅”指迅速走紅,多用於(yu) 演藝界、體(ti) 育界等,如“躥紅歌壇”。而“竄”讀cuàn,本義(yi) 為(wei) 藏匿。現常指亂(luan) 跑、亂(luan) 逃,多用於(yu) 匪徒、敵軍(jun) 、獸(shou) 類等,如“抱頭鼠竄”。還可表示改動文字,如“竄改”。
五、“下軍(jun) 令”誤為(wei) “下軍(jun) 令狀”
2023年俄烏(wu) 局勢持續緊張。在相關(guan) 報道中,常出現“軍(jun) 令狀”一詞,如“烏(wu) 克蘭(lan) 總統下達軍(jun) 令狀,敦促烏(wu) 軍(jun) 加快反攻”。其中“下達軍(jun) 令狀”有誤。“軍(jun) 令”指軍(jun) 事命令;而“狀”作為(wei) 文體(ti) 的一種,指向上級陳述意見或事實的文書(shu) 。
“軍(jun) 令狀”本是戲曲和舊小說中所說接受軍(jun) 令後寫(xie) 的保證書(shu) ,表示如果不能完成任務,願依軍(jun) 法受罰,後借指接受任務時所做的按時完成任務的保證。可見,上級向下級下達命令應稱“下軍(jun) 令”,而非“下軍(jun) 令狀”。
六、誤讓嶽飛自稱“鵬舉(ju) ”
電影《滿江紅》於(yu) 2023年年初上映,反響不俗。其中,嶽飛親(qin) 筆留下遺言,開頭是:“鵬舉(ju) 絕筆,以明心跡。”實際上,嶽飛是不可能自稱“鵬舉(ju) ”的。鵬舉(ju) 是嶽飛的表字。
“表字”是舊時成年人在本名以外另起的與(yu) 本名在意義(yi) 上有聯係的別名,也說“字”。字通常是平輩或晚輩對某人的稱呼,以表示尊重或親(qin) 近,用於(yu) 他人稱自己,不可自稱。嶽飛自稱或署名,可以是“飛”或“嶽飛”,但不會(hui) 像電影設計的那樣,自稱“鵬舉(ju) ”,那是不符合傳(chuan) 統稱謂規範的。
七、誤稱白居易修建“白堤”
2023年9月至10月,第19屆亞(ya) 運會(hui) 在杭州舉(ju) 行。杭州的各種人文勝景一時廣受關(guan) 注。不少文章和報道中稱,白堤是白居易修建的。其實,白堤在白居易到杭州之前就已存在。
白堤,舊稱“白沙堤”,位於(yu)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中。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曾以“最愛湖東(dong) 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讚頌其風光,後人為(wei) 紀念白居易將此堤命名為(wei) 白堤。可見,白堤並非白居易修建,而是因白居易得名。
八、“宇宙飛船”誤為(wei) “航天飛機”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入軌後,與(yu) 空間站組合體(ti) 成功完成自主快速交會(hui) 對接。在相關(guan) 報道中,有媒體(ti) 將神舟十七號稱為(wei) “航天飛機”。神舟十七號不是“航天飛機”,而是“宇宙飛船”。
“航天飛機”兼有航空和航天功能,是一種往返於(yu) 地麵和宇宙空間的部分重複使用運載器。它利用助推火箭垂直起飛,然後啟動軌道飛行器進行軌道航行,可以滑翔降落返回地麵。“宇宙飛船”簡稱“飛船”,是用運載火箭送入地球衛星軌道運行並能重返地麵的航天器,有時特指載人航天器。神舟係列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用於(yu) 天地往返運輸人員和物資的航天器,屬於(yu) “宇宙飛船”。
九、誤稱“支原體(ti) ”為(wei) 病毒
2023年秋冬,支原體(ti) 肺炎高發,其症狀主要是發熱和咳嗽。不少人因為(wei) 支原體(ti) 引起肺炎而稱之為(wei) “支原體(ti) 病毒”。其實,“支原體(ti) ”既不是病毒,也不是病菌,而是微生物的一種,它有細胞膜,沒有細胞壁,呈不規則球形或絲(si) 狀,共生、腐生或寄生生活,寄生型支原體(ti) 能引起動植物病害和人類疾病。
病毒是比病菌更小的病原體(ti) ,多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有遺傳(chuan) 、變異等生命特征,能在特定的寄主細胞中複製繁殖。很多病毒可以致病,如“新冠肺炎”就是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而引起的。
十、誤把“土耳其”當成阿拉伯國家
2023年巴以衝(chong) 突升級,有媒體(ti) 在相關(guan) 報道中,誤將土耳其歸入阿拉伯國家。阿拉伯國家有相似的文化和風俗習(xi) 慣,一般指國民以阿拉伯民族為(wei) 主的國家;阿拉伯民族以通用語為(wei) 阿拉伯語而得名。土耳其絕大多數國民是土耳其人,以土耳其語為(wei) 通用語。土耳其不屬於(yu) 阿拉伯國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