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糧食生產“八連增”
1月3日,寧波市糧食生產(chan) 傳(chuan) 來捷報:2023年糧食總產(chan) 量7.5億(yi) 公斤,增幅4.75%。糧食單產(chan) 每畝(mu) 434.76公斤,增幅4.72%。糧食播種麵積、總產(chan) 量、單產(chan) 均創新高,實現“八連增”。
2023年,寧波市糧食的高產(chan) 紀錄不斷被刷新。5月,寧波市象山縣新橋鎮小麥高產(chan) 示範方單產(chan) 達每畝(mu) 540公斤,打破寧波市“塵封”13年的小麥最高單產(chan) 紀錄。11月初,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組織專(zhuan) 家對海曙未來農(nong) 場種植的“甬優(you) 31”超級雜交稻百畝(mu) 方攻關(guan) 田,進行測產(chan) 驗收,經過稱重、去雜等環節,最終測定百畝(mu) 方平均畝(mu) 產(chan) 984.16公斤,最高畝(mu) 產(chan) 1020公斤,打破寧波市“塵封”11年的水稻高產(chan) 紀錄。11月底,經浙江農(nong) 業(ye) 之最委員會(hui) 組織專(zhuan) 家測定,寧波海曙運愷家庭農(nong) 場種植的連作晚稻示範田的平均畝(mu) 產(chan) 為(wei) 800.03公斤,距“浙江農(nong) 業(ye) 之最”紀錄僅(jin) 差1.77公斤,雖沒能打破紀錄,但專(zhuan) 家認為(wei) 起到了水稻高產(chan) 示範帶動作用。
以糧食高產(chan) 創建為(wei) 抓手,寧波市綜合運用高產(chan) 品種和先進技術,2023年主要糧食作物生產(chan) 水平顯著提高。晚稻平均畝(mu) 產(chan) 540公斤,比2022年增長5.9%,其中單季晚稻平均畝(mu) 產(chan) 為(wei) 曆史第二高、連作晚稻平均畝(mu) 產(chan) 為(wei) 曆史第三高。
優(you) 質品種帶來水稻獲得高產(chan) 。寧波市財政投入資金實施種業(ye) 提質工程,推進人才、項目等要素保障向現代種業(ye) 集聚,選育“甬字號”糧食新品種7個(ge) ,“甬優(you) 1540”水稻被列入國家農(nong) 作物優(you) 良品種推廣名錄。在旱糧方麵,科研人員成功選育出寧波首個(ge) 馬鈴薯新品種“甬馬1號”,這一品種助力寧波海曙、象山等地的一些“低效田”向“高產(chan) 田”轉變,年推廣種植麵積達3.3萬(wan) 畝(mu) 。
以市場為(wei) 導向,相關(guan) 職能部門積極引導農(nong) 戶調整優(you) 化糧食種植結構,鼓勵規模經營主體(ti) 擴大種植優(you) 質稻米,並從(cong) “賣稻穀”向“賣大米”轉變,不斷提升地產(chan) 優(you) 質稻米的市場占有率。2023年,寧波全市優(you) 質水稻品種栽培麵積30.5萬(wan) 畝(mu) ,占比為(wei) 32.7%。
同時,寧波鄞州、餘(yu) 姚、象山等地建立“稻蝦”“稻鱉”等新型綜合種養(yang) 示範基地,打造稻漁綜合種養(yang) 全產(chan) 業(ye) 鏈,在穩定糧食麵積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土地收益。以“水稻+紅螯螯蝦”種養(yang) 為(wei) 例,寧波全市推廣麵積達3000畝(mu) ,紅螯螯蝦畝(mu) 均產(chan) 值超1.4萬(wan) 元,水稻平均畝(mu) 產(chan) 520公斤,稻蝦種養(yang) 畝(mu) 均收入共計2.1萬(wan) 元,畝(mu) 均利潤在1.5萬(wan) 元以上。
寧波象山、寧海等地推廣馬鈴薯“一年三熟”栽培模式,也取得較好效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