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山東農業大學建強青年學生服務陣地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架起青年“連心橋”

發布時間:2024-01-08 15:5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非常感謝化學學院的小唐老師,針對我問的每一道化學題,她都非常細致地講解,複雜的題目她還會(hui) 把解題步驟詳細寫(xie) 在紙上,讓我理解得更加通透,為(wei) 她嚴(yan) 謹負責的態度所佩服。”這是一條來自山東(dong) 農(nong) 業(ye) 大學化學學院公眾(zhong) 號《今日化題》欄目“學業(ye) 幫扶先鋒隊”的反饋留言。像這樣的留言,在評論區數不勝數。

  留言裏感謝的“小唐老師”,是化學學院2021級應用化學專(zhuan) 業(ye) 的唐曉寧,她還有一個(ge) 身份——“學業(ye) 幫扶先鋒隊”講師。這支“學業(ye) 幫扶先鋒隊”,由該校團委組織化學學院、信息學院、外語學院的學生共同組建。平時,他們(men) 是低調的“學霸天團”;課後,他們(men) 搖身一變成為(wei) “講師”。麵對同學們(men) 的學業(ye) 困難,他們(men) 通過梳理知識點,提煉重難點,以題促學重點突破。

  長期以來,山東(dong) 農(nong) 業(ye) 大學共青團緊扣服務青年的工作生命線,始終把促進青年發展作為(wei) 重要戰略任務,以服務凝心,用發展聚力,積極回應青年關(guan) 切、搭建服務平台、充分挖掘資源,紮實推進“我為(wei) 青年辦實事”工作,不斷增強共青團引領凝聚青年和聯係服務青年的能力。

  和唐曉寧一樣,2022級應用化學專(zhuan) 業(ye) 的張馨月也是“學業(ye) 幫扶先鋒隊”的一員,同時也承擔著錄製微課、集中培訓“講師”、進行微信推送等工作。

  “由於(yu) 新高考背景下選科差異,涉及農(nong) 業(ye) 科學和生命科學等專(zhuan) 業(ye) 學科的同學中,有部分同學在高中沒有或較少接觸化學課程的學習(xi) ,使大家在《無機及分析化學1》這樣的課程學習(xi) 中感到比較吃力,我們(men) 就產(chan) 生了在課餘(yu) 時間組織幫扶的想法。”張馨月說。

  基於(yu) 以上情況,該校團委主動出擊,聚焦學校部分農(nong) 科類、動物科學類學生在化學、數學、英語等公共學科上基礎薄弱的問題,引導相關(guan) 學院積極發揮專(zhuan) 業(ye) 學科優(you) 勢,多措並舉(ju) 互助幫扶。年均開展集中培訓200餘(yu) 場,推出相關(guan) 微信推送300餘(yu) 篇,線上線下齊發力,助力1萬(wan) 餘(yu) 名學生走出學業(ye) 困境,收獲成長喜悅。

  對共青團來說,青年學生既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對象,又是值得依靠的工作力量。在山東(dong) 農(nong) 業(ye) 大學,青年學生服務陣地實現了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成為(wei) 農(nong) 大青年身邊的“連心橋”。

  在第二課堂成績單“到夢空間”App上,該校團委開設的“岱下青年論壇”活動吸引著青年學生爭(zheng) 先報名。3月萬(wan) 物複蘇,來自植物科技協會(hui) 、文化昆蟲活動營的學生開展動植物科普講座;五四合唱比賽前,來自岱下青年合唱團的學生向大家教授合唱技巧;臨(lin) 近四六級考試,有學生會(hui) 組織的備考幹貨分享及模考體(ti) 驗;還有來自動物科技學院的專(zhuan) 業(ye) 教師分享“寵物狗的那些事兒(er) ”,以及被推選出的“學生心目中的十大優(you) 秀教師”高國金教授與(yu) 學生分享故事、互動交流……

  通過開通“岱下青年信箱”,召開部門與(yu) 青年座談會(hui) 等形式,這所高校摸清學生訴求,積極開展互助幫扶、沉浸體(ti) 驗、科普講堂、技能實踐等活動,實現學科專(zhuan) 業(ye) 特色與(yu) 學生成長成才需求“雙向奔赴”,努力打造服務青年成長的“暖心”平台。

  為(wei) 推動團幹部直接聯係服務青年,該校團委要求二級學院團委都要建成“青年之家”,搭建服務平台,在實踐中磨煉青年學生。

  文化與(yu) 藝術協會(hui) 、大學生法律服務協會(hui) 等10餘(yu) 支學生社團走進山東(dong) 農(nong) 業(ye) 大學附屬學校,與(yu) 小學生一起開展植物科普、普法宣傳(chuan) 、文化傳(chuan) 承等特色活動,用專(zhuan) 業(ye) 和興(xing) 趣賦能青少年個(ge) 性化成長;校青年誌願者協會(hui) 、紅日青年誌願者協會(hui) 的誌願者走進天葆瑞兒(er) 童康複中心,關(guan) 愛自閉症兒(er) 童,用愛拉進距離,走進慈恩頤養(yang) 中心,給敬老院的老人送去冬日溫暖。

  在“百萬(wan) 大學生進社區”活動中,該校進一步加強與(yu) 泰安市有關(guan) 社區、街道的深度融合,通過“建立結對機製、校地雙向賦能、共建項目推進”工作模式,支持學生社團組建實踐團隊,圍繞理論宣講、紅色文化傳(chuan) 承、就業(ye) 實習(xi) 見習(xi) 、社區誌願服務等,打造特色實踐品牌。

  2023年以來,該校共青團依托“青鳥計劃”、社會(hui) 實踐基地、校友企業(ye) 等載體(ti) ,充分挖掘資源,通過崗位推送、線上招聘、現場招聘等多種形式,積極向青年學生推介各地市人才政策,發布就業(ye) 實習(xi) 崗位需求6000多個(ge) ,提供就業(ye) 實習(xi) 崗位1.8萬(wan) 餘(yu) 個(ge) 。

  同時,各學院團委組織師生走訪校友企業(ye) 、共建實踐育人基地單位等,積極推介學校辦學成績,爭(zheng) 取辦學條件支持,目前共有40餘(yu) 家校友企業(ye) 和合作單位在學校設立專(zhuan) 項獎助學金,提供就業(ye) 實習(xi) 崗位7900多個(ge) ,與(yu) 學校聯動助力青年學生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ye) 。

  “我們(men) 將聚焦為(wei) 黨(dang) 育人主責主業(ye) ,著力構建服務型團組織,以更大力度更實舉(ju) 措推動學校共青團改革向縱深發展,所有團幹部都當好青年學生的服務員,以特色品牌打造‘青年味’,讓共青團組織煥發出應有的生機與(yu) 活力。”該校團委書(shu) 記祖文成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通訊員 王靜 張晨晨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