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

發布時間:2024-01-10 15:34:00來源: 光明日報

  “楓橋經驗”是在黨(dang) 的領導下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zhong) 就地化解矛盾的方法,曆經不同時期,適應各種矛盾變化,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作出一係列重要指示,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緊緊依靠群眾(zhong) 探索創新,使“楓橋經驗”在新時代不斷豐(feng) 富發展,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hui) 環境。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要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書(shu) 寫(xie) 一個(ge) 個(ge) 基層治理的鮮活故事,鋪就一座座溝通黨(dang) 心民心的連心橋,持續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新時代“楓橋經驗”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重要製度保障。新時代“楓橋經驗”生動地展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民主內(nei) 涵,是全過程人民民主行之有效的表現方式。

  新時代“楓橋經驗”從(cong) 本質上講就是堅持一切以人民為(wei) 中心、充分發揮人民群眾(zhong) 主體(ti) 力量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經驗。新時代“楓橋經驗”有效整合了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所必需的各方力量,以多元共治為(wei) 基本格局。在這個(ge) 多元共治格局中,黨(dang) 的領導是根本保證,人民主體(ti) 是重要特征,多方協同是力量源泉。黨(dang) 的領導必須建立在人民群眾(zhong) 廣泛參與(yu) 、社會(hui) 各方廣泛協同的基礎上,人民群眾(zhong) 是多元共治的主體(ti) 力量和依靠力量。“楓橋經驗”最大的特征是充分發揮人民群眾(zhong) 的主動性。“一切以人民為(wei) 中心”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核心理念;“一切為(wei) 了人民”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堅定不移的宗旨;“一切依靠人民”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一切由人民評判”是檢驗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效果的根本尺度。依靠群眾(zhong) 是“楓橋經驗”生命力長久的主要原因。從(cong) 各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看,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得到有效貫徹,基層黨(dang) 組織與(yu) 群眾(zhong) 的關(guan) 係不斷得到鞏固。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展現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製度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優(you) 勢,讓人民群眾(zhong) 成為(wei) 化解矛盾糾紛的主體(ti) 力量,讓人民群眾(zhong) 更廣泛、更深入、更實質地參與(yu) 民主協商、民主決(jue) 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新時代“楓橋經驗”是推進法治社會(hui) 建設的重要抓手

  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要素,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的現代化,法治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鮮明特征,新時代“楓橋經驗”是推進法治社會(hui) 建設的有效方法。

  新時代“楓橋經驗”以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為(wei) 基本方法。自治是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內(nei) 生力”,法治是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硬實力”,德治是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軟實力”,智治是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支撐力”。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了法治元素,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必然包括全麵提升社會(hui) 治理法治化水平,大力培育法治化社會(hui) 環境。一方麵,我們(men)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要善於(yu)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基層社會(hui) 治理中,弘揚法治精神,紮實推進基層依法治理,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jue) 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另一方麵,我們(men) 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作為(wei) 推進法治社會(hui) 建設的重要抓手。發動人民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矛盾糾紛化解,積極參與(yu) 法治社會(hui) 建設,把推進全民守法作為(wei) 基礎工程,推動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引導廣大群眾(zhong) 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jue) 問題靠法。人民群眾(zhong) 廣泛參與(yu) 的過程正是培養(yang) 全社會(hui) 法治意識、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的過程。隻有讓人民群眾(zhong) 真正成為(wei) 法治社會(hui) 的主體(ti) ,全社會(hui) 法治意識、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普遍形成,才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事業(ye) 蓬勃發展,用法治的進步保障億(yi) 萬(wan) 百姓的美好生活。

  以“楓橋經驗”完善基層治理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楓橋鎮考察時強調,要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正確處理人民內(nei) 部矛盾,緊緊依靠人民群眾(zhong) ,把問題解決(jue) 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矛盾化解為(wei) 基本內(nei) 容,以平安和諧為(wei) 最終目標,是提升基層社會(hui) 治理水平的重要方法。新征程上,我國基層社會(hui) 治理要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wei) ,必須準確把握“楓橋經驗”的精髓要義(yi) ,傳(chuan) 承創新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工作方法,打好基層治理的“組合拳”。

  依靠人民群眾(zhong) 化解矛盾糾紛是“楓橋經驗”的精髓。平安是每個(ge) 人的願望,是人民群眾(zhong) 幸福安康最基本的要求,實現善治和諧是社會(hui) 治理的目標。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平安中國建設置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發展全局中謀劃推進。我們(men) 黨(dang)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著眼於(yu) 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le) 業(ye) 和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係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實踐不斷證明,新時代“楓橋經驗”是有效疏導社會(hui) 情緒、化解矛盾糾紛、管控社會(hui) 風險、激發社會(hui) 活力、實現平安中國目標行之有效的方法。隻有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hui) 環境,才能為(wei) 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不斷豐(feng) 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基層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從(cong) 社會(hui) 治安領域拓展至各類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製和能力建設;從(cong) 傳(chuan) 統行業(ye) 拓展至寄遞物流、平台經濟等新業(ye) 態;從(cong) 立足國內(nei) 拓展至服務對外開放,創新開展涉外糾紛人民調解……“楓橋經驗”不斷解答時代課題,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治理支撐。走過一甲子,“楓橋經驗”由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範本,上升為(wei) 黨(dang) 領導人民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條基本經驗。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實現“中國之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無數精彩的“治理故事”,已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優(you) 勢和強大活力,也必將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錢弘道,係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