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門“琪”兵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何春中
2007年,在長江邊長大的江蘇南京小夥(huo) 穀有琪,在結束入警培訓後,正式上崗。
他被分配到上海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上海機場出入境邊防檢查站(以下簡稱上海機場邊檢站)的前身浦東(dong) 邊檢站工作,一臉“懵懂”地紮進了如潮的機場客流中。
那時的浦東(dong) 國際機場隻有一個(ge) 航站樓,穀有琪被安排在場地狹窄的入境處工作。在他眼裏,“下午高峰期,入境旅客像是忘了關(guan) 掉龍頭的自來水一樣湧進辦證大廳,烏(wu) 壓壓一片連一片。”
麵對這樣的環境,不要說自己走上驗證台敲章,光跟班看著師兄師姐們(men) 辦一天證,穀有琪都覺得“壓力山大”。
在加入邊檢隊伍之前,穀有琪想像中的警察“應該像福爾摩斯一樣,抽絲(si) 剝繭、演繹推理,再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
然而,每天聽到的那一句句“這張卡怎麽(me) 填?”“喂,我們(men) 行李在哪?”,直接把穀有琪從(cong) “福爾摩斯之夢”,拉回骨感的現實世界。
驗證速度最快、查獲偽(wei) 假證件最多的檢查員
上海機場邊檢站主要承擔浦東(dong) 國際機場口岸人員及航班的出入境邊防檢查任務,自建站以來,已累計查獲各類違法違規人員4萬(wan) 餘(yu) 人次。目前,這支隊伍的平均年齡35歲。
上海機場邊檢站提供給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的數據顯示:以新冠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為(wei) 例,該站查驗人數達到3905萬(wan) 人次(日均客流10.7萬(wan) 人次),2019年8月12日創下日最高記錄達14.33萬(wan) 人次。截至2023年底,該站已經連續21年查驗出入境人員總量位居全國空港口岸第一。
如今的浦東(dong) 國際機場出入境航線網絡直達近50個(ge) 國家和地區共100餘(yu) 個(ge) 國際通航點,駐場航空公司超百家。經口岸出入的境外旅客數量多、成分複雜。
錄入、敲章,再錄入、再敲章……
一度,穀有琪心底對這份工作並不認可,“感覺自己是一條流水線上的操作工,是一名機場的服務員。業(ye) 務就這麽(me) 簡單,堂堂一個(ge) 大學生還怕搞不定?”
當時,他還沒有真正體(ti) 會(hui) 到:國門三尺驗證台上,章起章落,千鈞重擔,係於(yu) 己身!
沒想到,“放單”(記者注:獨立驗放執勤)考試,狠狠“鞭撻”了他。
考試時,穀有琪連續辦理兩(liang) 個(ge) 港澳居民來往內(nei) 地通行證,結果係統均提示信息有誤。由於(yu) 緊張,再加不熟悉規定程序,他當著考官的麵,兩(liang) 次直接將證件交還旅客。
即便穀有琪現在已是上海機場邊檢站執勤十五隊警務技術一級主管,警服上肩掛二級警督警銜,他還清晰記得,“自己當時汗流浹背,而身邊考官緊鎖眉頭、連連搖頭的場景。”
起初,穀有琪在驗證台上磕磕絆絆查驗1名旅客的功夫,隊裏的“快槍手”已經查驗完了2、3個(ge) 甚至4個(ge) 了,而且還沒差錯。
穀有琪有點不甘心:“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大學數學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他,尋思“從(cong) 數字上尋找突破”。
穀有琪開始改進自己的辦證流程,減少多餘(yu) 動作,提高驗放速度。最長的一次,他在驗證台裏坐了6小時,創下日驗證量超過1400人且零差錯的記錄。
一年後,穀有琪成為(wei) 全隊驗證速度最快、且零差錯的檢查員。
就在穀有琪有點“沾沾自喜”時,隊長找到他說:“有琪啊!你現在辦證是行雲(yun) 流水,又快又好,偽(wei) 假證件鑒別上可以再加把勁啊!”
隊長輕描淡寫(xie) 的一句話,又讓穀有琪不甘心了起來。
之後,他找到了新的主攻方向——證件研究,這成為(wei) 他職業(ye) 生涯中的第一次轉型。
自此,穀有琪養(yang) 成了一個(ge) 習(xi) 慣:上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瀏覽全國各口岸的案(事)件動態、警情提示,再搜索出入境熱點。每當發現有新查獲的案子,他都會(hui) 去調閱前台錄像查看一番,研究其他檢查員是怎麽(me) 發現旅客證件疑點的。
還是一年後,穀有琪查驗旅客又快又好。2010年,穀有琪當上了執勤組長。
“數據獵手”
2012年,一個(ge) 不經意的案子,讓他完成了第二次工作轉型。
一次,穀有琪在後台看到一本B國護照資料複印件。憑借對20餘(yu) 萬(wan) 名入境旅客查驗的經驗和對證件的研究,他發現這本護照資料頁照片暗記有缺失,並斷定這本護照極有可能是一本偽(wei) 假證件。
接著,穀有琪調取後台留存照片,發現類似的偽(wei) 假嫌疑護照共有8本。這些“護照”防偽(wei) 特征與(yu) 真護照一致、迷惑性非常大。
他很快聯係上兄弟單位,按圖索驥,發現此版本偽(wei) 假證件200餘(yu) 本,有效阻止了不法分子通過盜用證件非法出入。
那一刻,穀有琪突然發現,原來不在前台、不親(qin) 手觸碰護照,也一樣能破案!
2017年,穀有琪調到審查隊工作。他不再局限於(yu) 一本證件、一個(ge) 案子,而是將目光放到了案件背後的線索深挖和數據分析上。
這一扇為(wei) 穀有琪打開的“數據之門”,讓穀有琪逐漸成為(wei) 一名隱藏在幕後的數據“獵手”。
通過數據分析,穀有琪先後協助多地公安機關(guan) 抓獲一批批變換身份的違法犯罪人員,這其中包括潛逃10年、20年的“獵狐”“天網”逃犯……
上海機場邊檢站執勤十五隊副隊長王惠斌和穀有琪同批入警。穀有琪給他的第一印象是,“性格開朗,腦子靈活,業(ye) 務能力強”。
2016年12月,王惠斌在隊裏和大家一起討論一則網上追逃人員的信息通報。多數人覺得兄弟單位已經排查了,這個(ge) 信息已沒什麽(me) 價(jia) 值。
穀有琪卻不這麽(me) 認為(wei) 。
隻見他眼睛死死盯著電腦屏幕,手指摳著嘴唇,一直默不作聲。突然,他大叫一聲:“你看,這個(ge) 逃犯一直在使用變換的C國身份,這是條活魚!我們(men) 可以試試去排查一下!”
幾天後,穀有琪驚喜地發現,該逃犯的其中一個(ge) 同行人員鄭某某用的也是非法獲取的c國護照,而且涉案金額高達10億(yi) 元人民幣。
1個(ge) 月後,該逃犯在杭州口岸被抓獲。
穀有琪繼續通過外網檢索,發現這幾個(ge) 人冒用的都是C國死者身份。他認為(wei) ,這其中必有蹊蹺!
受製於(yu) 當時的技術條件,此案一時陷入困境,這也成了穀有琪的一塊“心病”。
直到2017年,全國範圍內(nei) 出入境相關(guan) 係統平台上線,他第一時間利用新係統再度深挖,一舉(ju) 發現了30多名非法獲取C國護照的人員,其中5人係國內(nei) 網上在逃人員。
直到這一刻,穀有琪的這塊“心病”才徹底消除。
“繡花男探”
從(cong) 多年豐(feng) 富的實戰經驗中,穀有琪逐步摸索總結出一套“證件鑒別+信息研判”雙針齊發的“穀式繡花”技戰法——大量分析出入境證件特征,總結鑒別證件真偽(wei) 技巧;“掃描”各類數據,為(wei) 出入境人員全麵“體(ti) 檢”。
“在我眼裏,一個(ge) 數據信息,就是一根絲(si) 線。”穀有琪說,“我就是要用絲(si) 線,繡出犯罪嫌疑人的樣子。”
“穀式繡花”,專(zhuan) 捕法外之魚。
時任上海機場邊檢站站長劉誌勇介紹,穀有琪依托“穀式繡花”技戰法近年來累計排查出涉嫌危害安全人員100餘(yu) 名,變換身份在逃人員200餘(yu) 名,查獲50餘(yu) 起“三非”案件,抓獲涉案10億(yi) 元人民幣詐騙犯、特大毒品走私案犯、涉案值300多億(yi) 變換身份人員等一批重大網上追逃人員。
“他業(ye) 務過硬,有勇有謀,總能鎖定關(guan) 鍵,一擊必中。”劉誌勇說。
作為(wei) 全國最大的空港口岸,在浦東(dong) 國際機場見到的證件種類也是在全國最多,很多不常見的證件在這裏都能見到。
一些新入職的民警遇到這些不常見的證件,難免遲疑不決(jue) ,但隻要穀有琪在身後站著,新警就有了底氣。
上海機場邊檢站執勤六隊三級警長王瓊瑤說,穀有琪在驗證台外巡查時,隻要手一摸或用指甲一刮,就知真假。
穀有琪曾行程2萬(wan) 多公裏,參與(yu) 搗毀多個(ge) 製假販假窩點,查獲偽(wei) 假證件10000餘(yu) 份、機器20餘(yu) 台。他告訴年輕的同事,“多看多辦就行了,當你摸過10萬(wan) 本以上真護照的時候,就能隨手摸出一本假證了。”
穀有琪常說:“提高業(ye) 務能力,沒有捷徑,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憑著一股韌勁兒(er) 在辦案一線摸爬滾打。”
對“繡花男探”身上的這股韌勁兒(er) ,上海機場邊檢站政治處四級警長單增光深有體(ti) 會(hui) 。他講述了穀有琪辦過的一起案子。
2016年,穀有琪在瀏覽網上在逃人員信息時,無意中發現一個(ge) 潛逃18年未查獲的案子。
當事人沈某,1998年曾任職國內(nei) 某大型企業(ye) 董事長,因涉及走私,偷逃稅款1600餘(yu) 萬(wan) ,被有關(guan) 部門列為(wei) 網上追逃要犯,疑潛逃出境。
經深入挖掘,穀有琪發現一名華僑(qiao) 的信息與(yu) 沈某高度疑似。初步判定:沈某利用非法獲取的國外身份逃往境外,後頻繁換領護照潛入潛出,企圖漂白真實身份。
線索推到2012年初。當事人突然失蹤,排查工作陷入僵局。
穀有琪沒有放棄,他重新梳理當事人出入境記錄,發現“該人曾頻繁出入南方某口岸,且每次停留時間較短”。於(yu) 是,他花了一個(ge) 通宵,對相關(guan) 信息仔細進行了挖掘分析。
最終,他再次鎖定沈某。2016年4月,有關(guan) 部門在穀有琪提供的精準信息下,將沈某抓獲。
塵封18年的舊案,畫上句號。
“第一波臥底是打掉‘蛇頭’這條線”
2018年,國家移民管理局掛牌成立,中國移民管理事業(ye) 發生曆史性變革,移民管理隊伍換羽新生。
穀有琪也迎來了職業(ye) 生涯的第三次轉型。
為(wei) 維護國門邊境安全穩定,他和戰友們(men) 鉚定“打蛇頭、堵通道、斷鏈條、摧網絡”工作目標,走出機場口岸,主動出擊。
2021年5月,國家移民管理局督辦的一起打擊偷越國(邊)境違法犯罪專(zhuan) 案因缺乏線索證據,遇到偵(zhen) 辦瓶頸。穀有琪被上級機關(guan) 派往西南邊境臥底潛入該犯罪組織,收集線索證據。
正在上夜班的穀有琪接到任務後,連夜回家收拾行李。離家前,他對同為(wei) 移民管理警察的妻子呂娟隻簡單說了一句,“出任務,你不要打電話”。
臨(lin) 行前,上海機場邊檢站執勤十五隊隊長吳培青叮囑穀有琪,“一定要注意安全,平安歸來!家中上有父母、下有兩(liang) 個(ge) 小兒(er) 需要你照顧。”
最終,穀有琪摸清了該犯罪團夥(huo) 境內(nei) 組織的基本架構及偷渡路線,收集到了關(guan) 鍵線索。
根據這些線索,上海、雲(yun) 南邊檢機關(guan) 聯合當地公安火速出擊,端掉了該藏匿偷越國邊境人員窩點,並查獲組織偷渡人員13名、偷越國邊境人員23名及涉案車輛4部。
其後,穀有琪繼續發揮“穀式繡花”技戰優(you) 勢,成功鎖定藏身境外的“幕後高層”身份信息,掌握其長期招募境內(nei) 人員偷渡前往境外從(cong) 事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的犯罪事實,成功協助偵(zhen) 破專(zhuan) 案。
在同穀有琪一起複盤該案時,有一處場景,讓吳培青至今回想起來,“後怕不已”。
當時,喬(qiao) 裝成偷渡人員的穀有琪,最後被帶至邊境線一座荒山裏的水庫邊上。水庫周圍,群山環繞,信號極差。
來接頭的人告訴穀有琪,“在水庫附近一個(ge) 地方停了一輛摩托車,天一黑,騎上摩托車,2分鍾就到了緬甸。到了緬甸後,還會(hui) 有另外一個(ge) 人接你到其他地方。”
在這裏,孤身一人的穀有琪曾一度徹底失去保護,險象環生。他與(yu) “蛇頭”鬥智鬥勇,最終化險為(wei) 夷,平安歸來。
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穀有琪坦言,“後來很多人問我當時害不害怕?說實話,當時那種興(xing) 奮感真的是遠遠超越害怕。我當時首先想到的是,這個(ge) 案子能破了!”
在妻子呂娟眼裏,集證件研究、數據排查、執法辦案本領於(yu) 一身的穀有琪生活中也有“柔”的一麵。
“他工作之餘(yu) ,時間基本上就是留給孩子,對輔導孩子功課很上心!”呂娟說,“有時候,他不在家,就打電話視頻給孩子講題。”
穀有琪還有“凶”的一麵。
有一次,因工作關(guan) 係常和上海機場邊檢站打交道的東(dong) 航地麵服務部工作人員李昕蒙路過穀有琪的辦公室,看到他正一臉嚴(yan) 肅地和一個(ge) 人說話。“那個(ge) 人連連點頭,整個(ge) 人都在發抖。”
“我當時很驚訝,他居然還有這麽(me) 嚴(yan) 厲的時候。”後來,李昕蒙得知:那人在網上認識一些境外人員說是幫他找工作,其實是被人騙到境外搞電信網絡詐騙。
穀有琪告訴李昕蒙,“一些年輕人對外麵的世界一無所知,很多人出去就回不來了。能攔阻一個(ge) ,就說不定能挽救一條性命、好幾個(ge) 家庭啊!”
國門有我,山河無恙。
穀有琪曾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並榮獲“全國特級優(you) 秀人民警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2023年,國門“琪”兵穀有琪當選全國移民管理機構第二屆“十大國門衛士”。麵對榮譽,他說:“這枚金燦燦的獎章,是對每一個(ge) 兢兢業(ye) 業(ye) 奮戰在國門一線的移民管理警察的最高褒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