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學者關注北京春節習俗變化
中新網北京1月17日電 北京擁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千年建都史,受燕薊風土與(yu) 都城特性的影響,北京春節節期長,節俗活動豐(feng) 富,具有官方慶典與(yu) 民間習(xi) 俗共存、群體(ti) 差別與(yu) 城鄉(xiang) 差別顯著、民族性與(yu) 地域性融匯、節日消費和節日娛樂(le) 活動突出等鮮明特征。在不同曆史時期,北京春節的習(xi) 俗都發生著變化。1月16日,由多學科學者共同組成的調研團隊在北京召開會(hui) 議,共同關(guan) 注北京春節習(xi) 俗變化,確定2024年北京春節調研內(nei) 容。
據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副所長、“我們(men) 的節日”北京工作室領銜人張勃介紹,大致而言,北京地區的人們(men) 從(cong) 臘月初八就進入過年階段,一直到來年的正月十九日的“耍燕九”才告結束,其中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五、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是重要的時間節點。今天的北京春節,正在傳(chuan) 承中經曆新的變化。
為(wei) 全麵了解北京春節的當下形態,助力春節在北京的傳(chuan) 承發展,張勃邀請多個(ge) 學科學者,組建民俗學、曆史學、藝術學、地理學等多學科調研團隊,共同圍繞2024年的北京春節開展調研工作。
據悉,2024年北京春節調研依托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中國節日誌·春節(北京卷)”展開,希望通過多地點、多主題調研,反映當下北京春節的過程性、時代性和豐(feng) 富性。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院長張寶秀,曆史文博係副教授呂紅梅,文化感知與(yu) 城市計算實驗室教授孟斌、副教授何丹,藝術學院教授朱利峰參加會(hui) 議。
“百節年為(wei) 首,四季春為(wei) 先。”本次調研吸引了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及社會(hui) 各界力量。北京聯合大學、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中國文聯出版社、北京市社會(hui) 科學院文化所、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委黨(dang) 校、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北京史地民俗學會(hui)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曆史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市商業(ye) 學校、北京市海澱區文物保護中心等單位的專(zhuan) 家學者將參與(yu) 此次調研。(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