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近”享品質、科技賦能 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圈”出美好生活

發布時間:2024-01-18 10:58: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走出家門,步行15分鍾,能滿足怎樣的生活需求?買(mai) 菜、用餐、維修、養(yang) 老、休閑健身、托幼……如今,許多城市通過打造“一刻鍾便民生活圈”,讓居民足不出“圈”便能“一站式”享受多種便民服務。記者從(cong) 商務部了解到,目前我國經過前三批在150個(ge) 地區的試點工作,已經累計建設近3000個(ge) 生活圈,服務居民約6000萬(wan) 人。那這些試點地區到底能為(wei) 居民生活帶來怎麽(me) 樣的改變?

  早上八點,社區附近的東(dong) 單菜市場開門營業(ye) 。87歲的曹奶奶今天用積分換了很多東(dong) 西,菜市場的工作人員提出免費幫她送到家裏。

  北京和平裏街道居民 曹慧珍:太方便了,因為(wei) 這個(ge) 東(dong) 西確實多了一點,我拿回去本身腰有問題,可能是困難了一點。

  不僅(jin) 免費幫老人送菜到家,改造升級後的東(dong) 單菜市場還增加了很多便民服務。

  東(dong) 單菜市場經理 王德強:修表、配鑰匙,還有扡褲邊、洗衣服、洗鞋,這都是便民服務。

  2023年建成的和平裏便民生活圈位於(yu) 北京東(dong) 城區,老舊小區居多,生活圈內(nei) 4.6萬(wan) 居民中,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萬(wan) 多。針對這些特點,街道專(zhuan) 門開設了養(yang) 老驛站、助老餐廳等助老設施。

  領唱的老人叫張友林。她告訴記者,養(yang) 老驛站開在了家門口,下個(ge) 樓就能參加驛站組織的各種活動。

  北京和平裏街道居民 張友林:有關(guan) 於(yu) 法律的,有關(guan) 於(yu) 防詐騙的,有關(guan) 於(yu) 教老人如何使用手機上網的和外賣的,像這些對於(yu) 老人來說很實用。

  中午不到11點,街道的助老餐廳忙碌起來。工作人員一邊忙著炒菜,一邊還要打包為(wei) 不方便出門的老人送外賣。

  北京和平裏街道居民 馬立安:飯菜質量挺好,而且量挺大,這個(ge) 味道也不鹹也不是很淡,正合適。

  科技賦能 “生活圈”更智慧便捷

  不僅(jin) 因圈施策、“一圈一策”,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插上了數字化“翅膀”,讓百姓的生活更加便捷。

  家住山東(dong) 淄博張店區城南社區的市民趙誠,最近發現自家門外多了一個(ge) “智慧門牌”,上麵標有樓牌號和二維碼。掃碼後,當前地址、所屬街道、社區等信息不僅(jin) 一目了然,而且還可以精準地聯係到家政、網格員、法律顧問等服務人員,及時獲取相關(guan) 服務。

  淄博市張店區城南社區居民 趙誠:以前需要問問物業(ye) 經理電話,才能聯係到家政,現在掃碼直接就能聯係到維修人員,而且醫護人員包括法律援助都可以聯係到,現在比以前方便多了。

  現在,張店區已有5000餘(yu) 棟居民樓安裝了“智慧門牌”,同時社區還整合周邊生活服務資源,布設“智慧健康小屋”,安裝自助醫療體(ti) 檢機,引入自助售貨機、無人售藥店和政務服務一體(ti) 機,打造智慧社區15分鍾生活圈,一站式解決(jue) 居民各類需求。

  便民生活圈 “圈”出宜居美好社區新生活

  就在不久前,全國首張電子“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地圖”上線,全國200多個(ge) 城市、超50萬(wan) 個(ge) 修補小店的地理位置和服務信息都被標注出來,家門口的小“菜店”“早餐店”也能在這個(ge) 電子地圖中實時查詢,不僅(jin) 為(wei) 百姓提供了解決(jue) 民生需求的便捷入口,也為(wei) 民生小店提供了更多被看見的可能。

  動動手指,按幾個(ge) 鍵,既能查地址又能修家電。插上了“數字化”翅膀的便民生活圈,圈進了更多的選擇和便利。便民的小措施、小細節,服務的其實是大民生。以一刻鍾為(wei) 量度的生活圈,也讓居民們(men) 和舒心的社區生活近在咫尺。

  (總台央視記者 徐寧寧 李誌 河南台 南京台 淄博台)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