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這條大魚”能有幾種吃法
【文藝觀潮】
近期,電影、電視劇《三大隊》幾乎同時亮相,花開兩(liang) 朵,各表一枝,不同藝術形式對同一故事IP的不同演繹,即刻成為(wei) 觀眾(zhong) 熱議的焦點。無獨有偶,根據2022年播出的爆款劇《一閃一閃亮星星》改編、由原班人馬出演的同名電影上映,也引發了劇作粉絲(si) 與(yu) 普通觀眾(zhong) 關(guan) 於(yu) 電影、電視劇孰優(you) 孰劣問題的討論。
事實上,電影、劇集、綜藝乃至多種網絡視聽形態之間的IP聯動,已經成為(wei) 近些年影視文化市場發展的新常態。基於(yu) 優(you) 質內(nei) 容IP的全方位開發與(yu) 巧妙運用,讓作品在更廣闊的文化領域引發關(guan) 注,產(chan) 生影響,為(wei) 影視內(nei) 容價(jia) 值的進一步拓展轉化注入無限的想象力。
讓好故事多點開花
作為(wei) 影視工業(ye) 化進程的一種積極拓展,IP聯動廣泛存在於(yu) 影視劇集、綜藝節目、動漫、遊戲等內(nei) 容形態之間。深受觀眾(zhong) 喜愛的劇集成功翻拍成大銀幕作品,實現了“劇而優(you) 則影”的轉身;熱門劇集IP成為(wei) 綜藝節目的靈感源泉,催生出“劇綜聯動”的創作新風潮;電影的經典元素與(yu) 精神內(nei) 核被巧妙融入遊戲情境,打造“影遊聯動”的全新體(ti) 驗;甚至新聞節目也被改編成短劇,實現了從(cong) 紀實影像到故事講述的邏輯轉化……各種IP聯動方式創新不斷,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豐(feng) 富的視聽體(ti) 驗,推動影視產(chan) 業(ye) 的融合發展。
梳理各種IP聯動的案例我們(men) 發現,一個(ge) IP之所以能演化為(wei) 多種形態的視聽產(chan) 品,是因為(wei) 其內(nei) 容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能跨越不同的媒介平台,吸引廣泛的受眾(zhong) 群體(ti) 。比如,支撐起電影和電視劇《三大隊》兩(liang) 部熱門作品的原作、短篇紀實小說《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用樸實的語言記錄了一群被一樁大案改變人生境遇的普通警察,不惜一切代價(jia) ,堅持追凶的故事,用人物對信念的執著堅守,觸動觀眾(zhong) 心底最柔軟的地方。繼劇版《一閃一閃亮星星》成為(wei) 爆款,電影版又摘得2024年元旦檔票房冠軍(jun) 。這個(ge) 穿越故事讓觀眾(zhong) 感受愛情中的愛而不得和相互救贖,從(cong) 而獲得深沉的人生感悟和獨特的欣賞體(ti) 驗。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節、立體(ti) 豐(feng) 滿的人物,引發觀眾(zhong) 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價(jia) 值認同,為(wei) 不同形態作品的創作開發打下堅實基礎。
IP聯動創作以適合的藝術形式展現故事的不同側(ce) 麵,也使觀眾(zhong) 對原IP的理解更加全麵深入。比如,同樣改編自科幻小說《三體(ti) 》的同名電視劇和動畫片,前者以小說第一部為(wei) 主要內(nei) 容,後者改編自小說第二部。而網劇《熱血少年》推出的衍生綜藝《救命啊!我要上班了》讓飾演膽小軟弱的巡捕的演員在綜藝裏麵臨(lin) 相似的職場考驗,表現他通過不斷努力摸索出一套職場生存技巧的過程,在青春勵誌和現代職場之間找到契合點。
電影、電視劇、動畫片、小說、遊戲等多種內(nei) 容形態參互成文,合而見義(yi) ,共同豐(feng) 富著故事的內(nei) 涵和外延,最終可以建構起龐大的IP生態係統。以《仙劍奇俠(xia) 傳(chuan) 》為(wei) 例,作為(wei) 這個(ge) IP的起點,遊戲通過角色扮演和冒險解謎的遊戲玩法,讓玩家深入體(ti) 驗角色的成長;電視劇以精彩的故事情節和出色的演員表演,贏得了廣大觀眾(zhong) 的喜愛;小說將仙劍不同時代的故事串聯起來,以更加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角色的內(nei) 心世界;還有網絡動畫《仙劍奇俠(xia) 傳(chuan) 幻璃鏡》等作品,從(cong) 不同角度闡釋“仙劍”青春熱血的精神內(nei) 核,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了全新的視聽體(ti) 驗。
為(wei) 內(nei) 容生態多向擴容
影視劇綜等內(nei) 容形態之間的相互聯動,為(wei) IP的內(nei) 容生態多向擴容,在提高IP的話題度和吸引力方麵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比如,《乘風2023》播出期間,衍生綜藝《乘風2023 直播訓練室》聚焦每一次公演舞台的訓練情況,讓觀眾(zhong) 360度無死角地“雲(yun) 監工”,實時了解參演嘉賓的狀態。而《中國有滋味》則在《乘風2023》播出後上線,讓原本在舞台上唱跳表演的嘉賓化身饕餮食客,在中國城市地圖上尋找煙火滋味,通過展現人物在不同空間表現出的反差感製造看點,設置話題。此外,懸疑題材電影和電視劇《三大隊》用不同的主創團隊、不同的藝術形式演繹同一個(ge) 故事,本身也極具話題性。兩(liang) 部作品上線後,在原著、影版、劇版之間找不同,成了觀眾(zhong) 的一大興(xing) 趣點。大家圍繞電影和電視劇刪減或增加了哪些人物情節,為(wei) 何要這樣處理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雖有比照褒貶,卻形成了一個(ge) 巨大的輿論場,實現顯著的引流效果,進一步擴大原內(nei) 容IP的文化空間和影響範圍。
當然,IP聯動不是萬(wan) 能鑰匙。不同形式的藝術風格和受眾(zhong) 訴求有所不同,大銀幕和小屏幕的敘事方式也存在差異,這些特征無形中增加了創作難度。比如,電影篇幅短、故事精煉、富有沉浸感,觀眾(zhong) 走進影院渴望看到一個(ge) 酣暢淋漓的完整故事。劇作集數多,可以用足夠多的篇幅鋪墊劇情,容納更多細枝末節。綜藝則要在綜合多種藝術形式的基礎上,與(yu) 原IP的人物設置、故事情節形成呼應。每種形式的作品既應是獨立的、完整的,讓普通觀眾(zhong) 看懂,又得是有關(guan) 聯的、能互動的,為(wei) 原IP粉絲(si) 留足想象空間。不僅(jin) 如此,對一個(ge) 好故事的欣賞是有“賞味期限”的。所謂“完成即巔峰”,看完這部作品之時,觀眾(zhong) 的情感、藝術鑒賞的狀態已抵達一個(ge) 高峰。再推出其他藝術形式的版本,或多或少都會(hui) 消耗這種審美狀態、心理狀態、情感狀態。所以,很多IP聯動作品有話題少口碑,受到業(ye) 界批評和觀眾(zhong) 詬病。比如,《愛情公寓》電影版豆瓣評分隻有3.2分。《愛很美味》電影版也被很多人吐槽,“就是在電影院看了兩(liang) 集電視劇,像吃了一碗麵,沒放料一樣”。這種創作不僅(jin) 沒有實現拓展受眾(zhong) 群體(ti) 的目的,反而由於(yu) 沒有滿足原IP粉絲(si) 的觀賞期待,而出現“脫粉”現象。
以文化價(jia) 值夯實根本
隨著業(ye) 界對IP聯動模式的興(xing) 趣與(yu) 日俱增,IP聯動創作存在的各種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在商業(ye) 利益至上等不良導向的驅動下,有的創作倉(cang) 促上馬,缺乏創新,以粗製濫造之作糊弄觀眾(zhong) ;有的創作往“舊瓶”裏裝“變味酒”,加入過多與(yu) 原作精義(yi) 相違和的個(ge) 性化解讀,讓人不知所雲(yun) ;有的創作故意注水,將幾千字就能說明白的故事撐成幾十集的篇幅,使人感到拖遝無聊;還有一些聯動作品上線後,在宣發中“左右手互搏”,以負麵新聞博人眼球。凡此種種,以“傳(chuan) 播”之名對IP隨意使用,過度開發,消磨了觀眾(zhong) 的信心,消耗了市場的紅利。
所以,如何在做好內(nei) 容的基礎上,拓展市場,更好地發揮IP的文化價(jia) 值,應成為(wei) 業(ye) 界在進行IP聯動探索中亟需思考的問題。首先,IP聯動不是機械複製,而是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創作者應在深入領會(hui) 原IP精髓的基礎上結合不同藝術形式的特點推陳出新,進行創造性提升甚至再生。比如,繼電影版《風聲》因營造極致的懸疑氛圍,成為(wei) 一段時間諜戰片的標杆之作後,電視劇版《風聲》在保留原作人物設定的基礎上,以更加嚴(yan) 謹的邏輯和更加縝密的細節對故事進行重新演繹,讓觀眾(zhong) 獲得既熟悉又陌生的觀感。
其次,IP聯動不僅(jin) 可以跨界演繹,還能填補空白、延伸閱讀。一部優(you) 秀作品讓觀眾(zhong) 對其故事所聚焦的領域產(chan) 生濃厚興(xing) 趣後,相關(guan) 綜藝節目、紀錄片創作可以以此為(wei) 切口,通過與(yu) 該作品的IP聯動介紹相關(guan) 知識,闡釋相關(guan) 理念。如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熱播,打破了青年觀眾(zhong) 與(yu) 傳(chuan) 統戲曲之間的“次元壁”,讓人們(men) 對京劇藝術好奇不已。其衍生京劇脫口秀《瑜你台上見》以劇情中的某一具體(ti) 細節入手,提煉出京劇名角養(yang) 成、扮戲過程、梨園行規矩、京劇真功夫等主題,通過脫口秀和表演相結合的方式,讓觀眾(zhong) 意識到“京劇原來很好玩”。網絡劇《後浪》的衍生綜藝《集合!浪花們(men) 》“一魚多吃”,把幾位主要演員到中醫館體(ti) 驗生活的過程拍成了綜藝,帶領觀眾(zhong) 從(cong) 理論知識學習(xi) ,到實操針灸、按摩、抓藥,再到輔助中醫師對真實病例義(yi) 診,沉浸式感受中醫文化的精神內(nei) 核。
總之,在視聽文化產(chan) 業(ye) 的激烈競爭(zheng) 中,優(you) 質內(nei) 容IP的聯動策略正成為(wei) 提升文化綜合競爭(zheng) 力的重要途徑。創作者應該總結經驗,擴展視野,提升格局,不被眼前一時的點擊率或話題度所迷惑,而要放眼整個(ge) IP的故事宇宙,以構建宏大且連貫的敘事體(ti) 係,塑造具有鮮明特色和深厚內(nei) 涵的國產(chan) 文化品牌為(wei) 目標,推動整個(ge) 影視文化產(chan) 業(ye) 朝著創新融合的方向健康發展。
(作者:任桐,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yu) 社會(hui) 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