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你,“童頌中華”的故事才更精彩
編者的話
第四屆“童頌中華”活動全新出發。與(yu) 往屆不同的是,首次作為(wei) 承辦方出現的《中國青年作家報》將開設《我和“童頌中華”的故事》專(zhuan) 欄,邀請所有參加過前三屆“童頌中華”活動的中小學生、教師和本屆參與(yu) 者一同書(shu) 寫(xie) 自己的故事。
本屆“童頌中華”活動由中國青年報社、中國語文報刊協會(hui) 聯合主辦,“強國有我 童頌中華”是本屆活動的主題,“經典誦讀”+“風采展示”全才藝作品征集,是本屆活動的亮點。大家不僅(jin) 可以上傳(chuan) 誦讀作品,還可以上傳(chuan) 各種才藝作品。所有興(xing) 趣愛好和才藝特長都可以在第四屆“童頌中華”活動中,得到更全麵的展示。
“童頌中華”活動自2019年正式啟動以來,已成功舉(ju) 辦3屆,覆蓋上萬(wan) 所中小學,吸引百萬(wan) 中國家庭關(guan) 注,累計收到超過20萬(wan) 部優(you) 秀作品,得到社會(hui) 各界的大力支持。本屆活動將繼續秉承“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使命,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的作用,引導青少年從(cong) 小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創造性繼承與(yu) 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本屆“童頌中華”活動在原有基礎上增設“風采展示”作品征集環節,以展示青少年豐(feng) 富多彩的業(ye) 餘(yu) 生活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同誦一首詩、同奏一支曲、同唱一首歌、同習(xi) 一段文,賡續中華文脈。我們(men) 期待著你的作品,期待著你用文字書(shu) 寫(xie) 你的故事,用聲音講給我們(men) 聽。
投稿郵箱:zgqnzjb@cyd.cn
——————————
我想對“童頌中華”說:謝謝你伴我長大
童詩涵(9歲) 江西南昌京師實驗學校四(2)班
“如果你問我,你心中的祖國是什麽(me) 樣的?我會(hui) 告訴你,我心中的祖國是彩色的!我把她的色彩畫在心中,長大了我也要成為(wei) 她亮麗(li) 的顏色!”每當我想起這段文字,就會(hui) 想到陪伴了我3年的“童頌中華”。6歲的時候我與(yu) “童頌中華”初相識,當媽媽給我看第二屆的全國優(you) 秀作品時,當我看到哥哥姐姐們(men) 自信的微笑、聽到他們(men) 流利的表達時,我太向往這個(ge) 舞台了,但媽媽說我還小,先紮紮實實練好基本功,下一屆再給我報名。2021年12月,我終於(yu) 盼來了第三屆“童頌中華”活動,滿心歡喜地讓媽媽趕緊報名,還特意挑選了我最喜歡的作品。那就是我的老師創作的《我愛你,彩色中國》,每次讀到它都是滿滿的自豪感啊!然而備賽的過程並沒有我想象中順利,我會(hui) 因為(wei) 表情、手勢不協調而焦慮不安,會(hui) 因為(wei) 嗓子又痛又麻而想要放棄,還會(hui) 因為(wei) 不滿意自己的練習(xi) 成果而想要退縮,但最後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因為(wei) 我相信,付出的所有汗水都會(hui) 有收獲。在媽媽的陪伴下,我通過一個(ge) 月的反複練習(xi) ,終於(yu) 能把作品講好了。
於(yu) 是,我帶著自己的夢想出發了,站上了心中的大舞台。在這裏我遇見了舞台上閃閃發光的自己,愛上了在語言世界裏不斷奮力奔跑的自己,更讓我驚喜的是在全國總展示大會(hui) 上我收獲了一份沉甸甸的禮物——“卓越之星”!我的汗水澆灌了我種下的希望之花,讓它張開花苞,露出花蕾,綻放出燦爛的微笑。
我的老師告訴我,“朗誦是傳(chuan) 承中華燦爛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我喜歡聽故事、讀故事,更喜歡講故事,因為(wei) 小小的故事裏藏著大大的道理,不知不覺就收獲了知識和快樂(le) 。我熱愛朗誦,通過不同的作品,走進一個(ge) 個(ge) 故事,扮演不一樣的角色,感受不同的人生,就好像走進繽紛多彩的世界,這種感覺真是棒極了。
回憶這3年的點點滴滴,一個(ge) 個(ge) 精彩片段串成了我腦海中最美好的記憶,有歡笑、有感動、也有淚水,都是我成長路上一抹不可遺忘的色彩。我想對“童頌中華”說:“謝謝你伴我長大,能成為(wei) 你的一部分我實在太開心啦,未來我願和你一路前行,一同成長。”
——————————
傳(chuan) 承
劉雨瑤(10歲) 江蘇南京怡馨花園小學學生
當我戴上鮮豔的紅領巾,我就想把《倔強的小紅軍(jun) 》的故事講給大家聽。那時的他和我的年齡差不多,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這個(ge) 川娃子早早加入了紅軍(jun) ,是一個(ge) 堅韌不拔、始終堅定信念的十一二歲的小紅軍(jun) 。
我想親(qin) 手縫製一個(ge) 幹糧袋給他帶上,我覺得它不僅(jin) 安全隱蔽、方便攜帶,還能作掩護。
我想學說地道的四川話,可是我的爸爸是湖南人,媽媽是北方人,這對於(yu) 我這個(ge) 土生土長的南京娃來說真是一個(ge) 不小的挑戰。剛開始學的時候,語音語調總是找不準,這可真讓我受挫呀。那一刻,我是真的想放棄。媽媽鼓勵我說:“四川方言對於(yu) 你來說是全新的挑戰,難度一定是有的。多聽、多練,相信你可以的。”媽媽請她的四川同學幫我錄了地道的四川話,甚至去川菜館吃飯都請服務員阿姨教我說上幾句。每天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寫(xie) 完作業(ye) 後,我都爭(zheng) 分奪秒地反複傾(qing) 聽、練習(xi) 。
一周後,我可以說上好些四川方言了,像“幺妹”“老漢兒(er) ”“老妞兒(er) ”等,無論是語音語調還是感覺上都有模有樣呢!我瞬間感受到了滿滿的成就感。
為(wei) 了學好語言,我還每天堅持跳繩、練習(xi) 呼吸、說繞口令,在等待結果的60多個(ge) 日日夜夜裏,我一刻都沒有放鬆,仍然每天堅持練習(xi) 。最終,我幸運地進入了全國百人名單,在最後的全國總展示活動中,我也有幸榮獲了全國的“希望之星”稱號(第三屆“童頌中華”活動——編者注)。
回想起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我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我想在“童頌中華”的舞台上展現給大家的嗎?我要告訴所有人,珍惜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不忘他們(men) 的革命精神,要將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精神、革命故事代代相傳(chuan) 。
我用我的實際行動講述同齡人在長征時期的故事,我還要講給更多人聽。
(指導教師:吳旨玉)
——————————
嚴(yan) 燕生:朗誦,關(guan) 鍵在一個(ge) “情”字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鄭欣宜 記者 宋寶穎
因為(wei) 在《甄嬛傳(chuan) 》中為(wei) “大總管”蘇培盛配音,嚴(yan) 燕生得以為(wei) 年輕觀眾(zhong) 所熟知。近年來,他深入大中小學講授戲劇課、朗誦課,更成為(wei) 了許多孩子心中的藝術導師。
當北京人藝“老戲骨”開講語言藝術大師課,都能教給我們(men) 哪些“幹貨”?近日,嚴(yan) 燕生接受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的采訪,分享他的演藝經曆與(yu) 教學經驗。即使隔著電話,嚴(yan) 老師的聲音仍然洪亮悠揚、嗓音醇厚,聆聽他的講述,隻憑聲音,便能品味出語言的獨有奧妙。
有意識地觀察生活,抓住角色特點,讓人物“立”在舞台上
“我這一輩子演了不少小角色。”36年的話劇演出生涯中,嚴(yan) 燕生塑造了60多個(ge) 身份不同、職業(ye) 不同、性格不同的“綠葉”角色,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十五六歲的少年,他都能抓住角色特點,讓人物“立”在舞台上。
“怎麽(me) 通過僅(jin) 有的幾場戲把這個(ge) 角色演得鮮明,是扮演“綠葉”的難點,如果能給觀眾(zhong) 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wei) 演員的最高任務也就完成了。”數十年間,嚴(yan) 燕生在舞台上塑造出伯納德、陳博士、公孫杵臼等眾(zhong) 多外貌性格迥異、聲音與(yu) 說話方式各具特征的經典形象。
豐(feng) 富的舞台演藝經驗、一絲(si) 不苟的專(zhuan) 業(ye) 態度,為(wei) 嚴(yan) 燕生深厚的配音功底奠定了基礎。因為(wei) 聲音條件出眾(zhong) ,入行後,嚴(yan) 燕生得以跟隨董行佶、周正、蘇民等當時北京人藝的老藝術家學習(xi) 朗誦,外出演出。隨著傳(chuan) 媒形式的不斷豐(feng) 富,他開始錄製廣播劇,並參演、配音了《三國演義(yi) 》《神探狄仁傑》等經典影視作品。
嚴(yan) 燕生說,以前電視劇的配音主力很多都是話劇演員,因為(wei) 話劇演員“演的就是人物,在這方麵得天獨厚”。扮演角色,就要成為(wei) 角色,深入戲中所處環境、近距離體(ti) 驗角色生活,是嚴(yan) 燕生在演戲期間的必修課。
直到退休後,嚴(yan) 燕生仍保留一種觀察的習(xi) 慣,他經常到天壇公園鍛煉身體(ti) ,觀察晨練的老人、和他們(men) 聊天,如果某個(ge) 人的聲音有特點,他便會(hui) 隨時記錄下來,反複揣摩。“對於(yu) 我們(men) 職業(ye) 演員來說,就要有意識地觀察生活,人的性格不同,說話的腔調、語速,發音的位置都不同。”講到這裏,嚴(yan) 燕生立刻提起聲線進行示範,“比如說話‘嗲’的,聲音位置一靠前,說話一下就薄了。”緊接著,他又轉變發聲方式,聲音立馬變得低沉渾厚,“聲音厚,就要用你的胸腔共鳴,飾演重臣或是陛下,就是這樣的狀態了”。
在人藝1999年上演的第二代《茶館》中,嚴(yan) 燕生飾演了龐太監一角。通過研讀劇本、研究發聲,舞台上,他將太監特有的說話腔調拿捏得恰到好處,也正因為(wei) 這個(ge) 角色,後來《甄嬛傳(chuan) 》的配音導演才請他為(wei) “蘇培盛”配音。“我稍微加了一點北京的兒(er) 化音,再加上一點點‘娘娘腔’,這樣聲音就很貼合人物。”嚴(yan) 燕生說。
朗誦以情帶聲,以聲傳(chuan) 情,要教孩子“說人話”
退休後,嚴(yan) 燕生逐漸將重心轉向語言藝術教育工作。近年來,他為(wei) 中華女子學院學生上戲劇課、排演戲劇,擔任中小學教師戲劇表演、朗誦培訓講師,並指導青少年兒(er) 童排演校園劇、童話劇。此外,他還擔任了“童頌中華”“曹燦杯”“中華好童聲”等全國性青少年朗誦展示活動的評委,投身於(yu) 青少年朗誦教育的第一線。
在指導孩子朗誦的過程中,嚴(yan) 燕生感受到了幸福與(yu) 滿足。在孩子們(men) 眼中,他是親(qin) 切、和藹又博學的嚴(yan) 燕生爺爺。談起少年兒(er) 童朗誦教育,他有說不盡的熱情:“朗誦是一門語言藝術,想要學好朗誦,首先要練好基本功。南方地區受鄉(xiang) 音的影響,一些詞的調值想要讀準很困難,讓我特別驚喜的是,通過練習(xi) 朗誦,很多南方地區的孩子現在普通話說得都很標準。”
另外,他也指出,少年兒(er) 童朗誦的作品都是非常優(you) 秀的,朗誦在提高語言水平的同時,也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學習(xi) 優(you) 秀的文學藝術。
嚴(yan) 燕生表示,自己作為(wei) 話劇演員,在朗誦中更注重情感和表現力。在教學中,他則主張要教孩子“說人話”,“特別是朗讀散文和故事,要先讓孩子能很自然、很生活地表達出來”。如果隻想著“該怎麽(me) 朗誦”,容易形成一種腔調,失去兒(er) 童的本真,這是他作為(wei) 教育工作者最不希望看到的。
嚴(yan) 燕生觀察到,不少在生活中開朗愛笑的孩子,一上台朗讀就“沒了表情”。他強調,朗誦要以情帶聲,以聲傳(chuan) 情,關(guan) 鍵在一個(ge) “情”字,“我們(men) 總說,分析是基礎,技術是手段,情感是關(guan) 鍵,如果對作品沒有感受,情感不濃,那讀出來的聲音一定就平了”。
談到好的聲音該如何培養(yang) ,嚴(yan) 燕生指出,即使是專(zhuan) 業(ye) 配音演員,聲音也不可能百變,更重要的是在真實的基礎上貼近人物進行塑造。“語速如何去變,不同聲音該從(cong) 哪個(ge) 發聲位置出來,這些都需要有意識地去練。熱愛語言藝術,多在生活中觀察、積累、練習(xi) ,才能達到好的藝術效果。”
——————————
米鷗:朗誦要走進作者內(nei) 心深處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鄭欣宜 記者 宋寶穎
在很多人眼中,米鷗是個(ge) 多領域發展的“全才”:早年出演過多部話劇,發表過眾(zhong) 多散文、詩歌,同時還會(hui) 雕刻、繪畫、裝潢設計,最後卻選擇一頭紮進朗誦這門藝術,20年如一日般如癡如醉。
“很多人認為(wei) ,你本來能成為(wei) 一名很好的作家、畫家,或者演員,為(wei) 什麽(me) 都沒接著做下去?沒有別的原因,實在是太愛朗誦了。”米鷗笑稱,自己隻要遇到朗誦就像個(ge) 瘋子,“這些年一路走來,睜眼是朗誦,閉眼是朗誦,做夢還是朗誦”。
以匠心教學,以熱愛傳(chuan) 聲
對米鷗來說,隻要一涉及朗誦,他身上就有用不完的熱情,道不盡的熱愛。在一次線下培訓課,有學員由衷讚歎:“早上9點到下午5點,米鷗老師全天站著,激情滿滿地給我們(men) 講授知識,能感受到老師對作品、對舞台、對教學、對觀眾(zhong) 的匠心。”
2002年,互聯網初興(xing) ,留學歸來的米鷗在網上開展朗誦教學,成為(wei) 中國互聯網朗誦教學開創者之一。2011年,他拜師著名表演藝術家曹燦先生,並進入北京廣播電視台專(zhuan) 職朗誦教學至今。
近年來,米鷗將工作重心放在中小學語文教師與(yu) 培訓機構教師的培養(yang) 教學上,同時他也堅持開辦朗誦學習(xi) 班,指導中小學生的朗誦。他非常重視青少年朗誦教育,也喜歡與(yu) 孩子們(men) 相處,“給孩子上課,就像看著一朵花一樣,與(yu) 那些天真的、亮晶晶的眼睛相對,他們(men) 質樸的神態,是對你心靈的一種洗滌”。
近日,第四屆“童頌中華”青少年經典誦讀征集展示活動正式啟動,米鷗作為(wei) 該活動的專(zhuan) 家評委之一,也向青少年朗誦愛好者分享了學習(xi) 朗誦的經驗。“孩子一定要學好朗誦,因為(wei) 朗誦麵對的是經典文學作品,不是隨便一篇文字都能被搬上舞台,但隻要是能搬上舞台的,都是經典之中的經典。”米鷗將多年來的實踐經驗與(yu) 深切感受總結為(wei) 一句話:朗誦給你知識,提升素養(yang) ;朗誦給你修養(yang) ,增添氣質;朗誦給你自信,充實生活。
朗誦是為(wei) 作者代言,要走到作者內(nei) 心深處
“很多人都讀李白的詩,上課的時候我就說過一句話,你讀不懂李白,就讀不懂李白的詩。當時為(wei) 了演好《將進酒》《蜀道難》,我把李白的1000多首詩全都讀了。”對觀眾(zhong) 負責,對作者負責,對自己負責,這是米鷗對朗誦者提出的3層標準,也是他教學與(yu) 舞台表演中一直堅持的準則。
2016年,米鷗接到一份邀請:為(wei) 紀念文天祥誕辰780周年,朗誦文天祥的《正氣歌》全文(含序文)。《正氣歌》為(wei) 文天祥被囚於(yu) 元大都獄中時所作,全文500餘(yu) 字,筆力遒勁,感情深沉,但同時生僻字眾(zhong) 多,僅(jin) 讀起來都十分拗口。
接到任務後,米鷗立刻著手搜集資料,花費了近一周時間查閱、理解文中的所有通假字、多音字、古音字,反複背誦300多遍,才將這首詩作“不帶感情”地記憶下來。為(wei) 了準確把握詩作的時代背景與(yu) 情感基調,在讀遍文天祥的生平事跡後,米鷗專(zhuan) 程前往文天祥祠,與(yu) 民族英雄隔空相對。之後,他又反複進行了200多次創作——理解、感受作品,進而在朗誦中抒發出情感。終於(yu) ,《正氣歌》被完整搬上舞台,演出大獲成功。
不久後,米鷗又接到邀請,這一次,要用“演誦”形式呈現《正氣歌》。要在舞台上化身文天祥,唯有把自己徹底融進作品。那段時間,白天上課,米鷗便每天深夜前往小區外的地下通道,邊戴著鐐銬走來走去,邊一遍遍放聲誦讀詩句,時常投入到有人走過也渾然不覺,“那時,我就是文天祥”。
2019年第一屆“童頌中華”啟動儀(yi) 式上,米鷗身著古衣,手戴鐐銬,雙目如炬,再次慷慨激昂地演誦了這首《正氣歌》。台下的數千遍練習(xi) ,最終化作了台上震撼人心的6分鍾。
“朗誦在很多情況下是為(wei) 作者代言,所以一定要走到作者內(nei) 心深處,去讀出文字背後的那層寓意。”在米鷗看來,朗誦者很多時候就像一個(ge) 畫家,通過文字還原作者當時看到的景色、產(chan) 生的情感,進而將文字轉化為(wei) 聲音色彩,為(wei) 觀眾(zhong) 呈現一幅幅流動的畫麵。
為(wei) 文字賦予色彩,將情感化為(wei) 聲音,這也仿佛正是米鷗朗誦教學生涯的寫(xie) 照。
朗誦教學這條路,米鷗已走了20餘(yu) 年,之後也將一直走下去。“在給教師們(men) 上課時,我總會(hui) 告訴他們(men) ,學生們(men) 的信心來自我們(men) 教師的耐心,耐心則來自我們(men) 的愛心。我是一名教師,一名普普通通的朗誦者,我會(hui) 一直做好自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民航春運旅客運輸量將達八千萬人次 有望創曆史新高
- 鍾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格局必將更加牢固
- 中國人民銀行表示為經濟運行創造良好貨幣金融環境
- 國家統計局:全力組織實施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2023年處分省部級幹部49人,廳局級幹部3144人
- 家長要注重孩子謀生和自立能力培養 專家建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前置,從幼兒園到大學一體化
- “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畢業去向及職業準備比較研究”顯示:中國高中生更想做對社會有貢獻的工作
- 節前售票高峰已至 鐵路12306累計發售春運車票6108萬張
- 世界首台!AIMS望遠鏡突破太陽磁場測量難題
- 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回應國資央企熱點問題:如何增強央企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