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青稞”爬坡期 如何扶一把

發布時間:2024-01-29 14:3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在前不久召開的上海市兩(liang) 會(hui) 上,如何促進青年科技人員奮鬥的積極性、如何讓青年科技人員發展好,成為(wei) 參會(hui) 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堅決(jue) 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上海市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先導產(chan) 業(ye) 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取得重大突破。取得突破的關(guan) 鍵,在於(yu) 一批又一批快速成長的青年科技人員。他們(men) 經常被昵稱為(wei) “青稞”。

  “青年科技人員潛力無限,有較大的勢能等待挖掘。”上海市人大代表、團上海市委副書(shu) 記鄔斌帶來了一份名為(wei) 《關(guan) 於(yu) 凝聚青年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力量,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日常工作中,鄔斌與(yu) 青年科技人員有較多的交集。他發現,很多青年科技人員在一線深耕,“他們(men) 缺乏與(yu)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生態鏈、資金鏈、人才鏈的合作交流機會(hui) ,核心關(guan) 鍵領域的青年急需權威專(zhuan) 業(ye) 的平台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hui) ”。

  他注意到,青年科技人員往往處在事業(ye) “爬坡期”,事業(ye) 起步階段具有跨領域資源相對匱乏、試錯成本相對較高、市場不確定性相對較大等特點,“客觀條件的限製,導致他們(men) 缺乏對外合作交流的強有力渠道,即使具備了內(nei) 生動力,也可能心有餘(yu) 而力不足,無法真正邁出跨領域協同的關(guan) 鍵一步”。

  一些優(you) 秀的青年科技人員在國家重大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但他們(men) 大多隻在各自專(zhuan) 業(ye) 領域中“單點開花”,尚未形成合力,協作勢能亟待開發。

  為(wei) 此,他建議,組建一個(ge) 青年科技人員交流合作平台,將關(guan) 注核心關(guan) 鍵領域的青年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ge) 有共同目標和願景的青年社群。“成員之間可以通過平台拓寬視野、獲取新知識、了解行業(ye) 動態、提升綜合實力、碰撞新火花,為(wei) 未來的合作發展打下基礎。”鄔斌建議,該平台還可以定期舉(ju) 辦青年科技人員交流合作係列活動,比如舉(ju) 辦產(chan) 業(ye) 主題論壇、戰略谘詢會(hui) 、科技論壇、科技競賽、企業(ye) 家茶話會(hui) 、供需對接會(hui) 等活動,提高青年科技人員的科技素養(yang) 和創新能力,為(wei) 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上海市政協委員、華東(dong) 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周立旻也注意到一個(ge) 如何讓青年科技人員“發展好”的相關(guan) 問題:當前利用我國大科學裝置產(chan) 出的具有全球引領性的原創成果依然較為(wei) 有限,其中服務青年科研人員開展超前探索性研究的支持力度仍需提升。

  “原創性科研成果與(yu) 大科學裝置的依賴度顯著提升。”周立旻指出,“0-1”的原創性成果的科研往往需要大科學裝置的支撐,大科學裝置使用的便捷性與(yu) 對自由探索的開放性是實現重要科學突破的基石。但問題是,不是每一個(ge) 青年科技工作者都能便捷地申請到大科學設施的“使用權”。

  為(wei) 此,周立旻聯合上海市政協委員韓誌強提出《充分挖掘上海大科學裝置/設施潛能,為(wei) 青年學者開辟使用特區,支撐開展原創性科研的建議》。

  他在其中提到,目前由於(yu) 績效考核的要求,往往希望把大科學裝置用在重要產(chan) 出明確、國際前沿熱點主題、短期能夠見效的研究項目上。“這一類KPI考核模式驅動的科研管理,對於(yu) 提升大科學裝置這一類國家重大投資的管理效率,有著極為(wei) 重要的意義(yi) ,也確實在重要的科學產(chan) 出上獲得了一係列突破,但真正從(cong) 0到1的原創性的基礎研究成果依然缺乏。”周立旻說,青年科技人員處於(yu) 創新創造力的高峰期,但這一階段卻呈現“一多兩(liang) 缺”特點,即創新涉獵範圍廣,缺經費支撐、缺大型儀(yi) 器支撐。

  “現有的大科學裝置對於(yu) 多數青年科技人員的支撐是不足的。”為(wei) 此,他建議大科學裝置開辟“青年專(zhuan) 項申請通道”,為(wei) 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大科學裝置使用的獨立申請通道,組織獨立評審;設立大型儀(yi) 器使用專(zhuan) 項補貼基金;提升設施管理效率,夜間、節假日給予青年科技工作者優(you) 先考慮和優(you) 惠價(jia) 格;提升國際化利用效率,加大開放力度,以吸引全球青年學者來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