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地圖上的春運“進化史”

發布時間:2024-02-01 15:3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隨著全國路網的完善、前沿技術在民用出行領域的應用,如今,閆國輝能夠根據工作量靈活安排自己返鄉(xiang) 行程。

  渠勝華是一位經驗豐(feng) 富的貨車司機,他常年穿梭於(yu) 中國的廣袤大地,在“運滿滿”上接單,運送著各種貨物。

  作為(wei) “全球罕見的人口流動”,春運不僅(jin) 承載了每一位參與(yu) 者的記憶,更反映出每個(ge) 時代的中國群像。數十年來,春運見證了基礎設施的變化、服務的變化,也迎來了數字技術帶來的變化。

  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實融合的模式創新,被各項新技術所賦能的春運,讓人們(men) 回家的路越來越短、越來越順。如果說過去的春運記憶是人頭攢動的售票大廳、打地鋪過夜的火車站,現在的春運是則一站式規劃和一鍵出發。

  “點亮屏幕,回家路線一目了然”

  閆國輝是一名在上海工作的外賣員,來自安徽阜陽。他每天穿梭於(yu) 大街小巷,為(wei) 千家萬(wan) 戶送去溫暖食物、解開燃眉之急。而每年春節臨(lin) 近時,他都會(hui) 踏上返鄉(xiang) 之路,與(yu) 家人共度佳節。今年也不例外,他計劃選擇最經濟的“公交+火車”出行。

  不同於(yu) 過去艱難曲折的交通條件,隨著我國路網的完善和導航技術的應用,他的出行變得輕鬆許多。回鄉(xiang) 的旅途時間大幅縮短,曾經需要10多小時的大巴之旅,現在坐高鐵隻需4個(ge) 小時。

  在過去,坐大巴是件苦差事,常常需要提前四處打聽坐車的地點、時間,從(cong) 村裏去外地靠的是“傳(chuan) 幫帶”。21世紀初期,從(cong) 阜陽到上海務工的人逐漸多起來,閆國輝也因此知道了前往上海的路線,18歲時就到上海打拚。在閆國輝印象中,當時的長途大巴擁擠不堪且無固定座位。

  如今,返鄉(xiang) 的行程規劃和購票,閆國輝都在自己平時熟悉的高德地圖上得到精準指引。

  閆國輝選擇返鄉(xiang) 路時最在乎價(jia) 格。“一點屏幕,從(cong) 我這裏到老家的路線都出來了,尤其是高鐵、火車、大巴的時間、價(jia) 格都能看到。火車雖然慢一些,但隻要100塊,9個(ge) 小時也能到,對我來說很合適。”閆國輝每次出行前都會(hui) 在高德地圖上查一下路線,這是他送外賣時發現的好辦法,“不管我是騎電瓶車、自行車,還是回去的公交,高德都會(hui) 給我算得很清楚。”

  近日,高德地圖發布的2024年“溫暖回家路”服務計劃中,包含了“門到門”的跨城公交服務,不僅(jin) 可以根據時長、費用、換乘情況、步行距離等多重要素,進行路線的智能化推薦、一鍵購票,甚至還能將用戶站內(nei) 換乘距離和時長、建議出發時間等細節均考慮在內(nei) ,進行“一鍵式”規劃,真正做到了城際遠距離出行的省時、省心、省力。

  隨著全國路網的完善和前沿技術在民用出行領域的應用,如今,閆國輝能夠根據工作量靈活安排自己返鄉(xiang) 行程,“現在不像過去,回去一趟要提前半個(ge) 月準備”。

  “沒去過的地方,現在我也都敢跑了”

  為(wei) 了能在正月十五之前完成一單高價(jia) 訂單,渠勝華總是選擇正月初二裝車出發。今年,有許多貨車司機加入了他的行列。

  渠勝華是一位經驗豐(feng) 富的貨車司機,他常年穿梭於(yu) 祖國的大江南北,在“運滿滿”上接單,運送著各種貨物。不同的貨物對運輸的時效要求不一樣,最緊急的是春節期間的綠通(農(nong) 副產(chan) 品)。

  “一些重大交通管製、道路封閉、施工等動態交通事件,在高德地圖上都會(hui) 有提示。”他說,這為(wei) 他運送貨物節省了大把的時間。

  隨著高速公路鋪向全國、貨車更新換代,以及導航技術的應用和普惠,渠勝華的運輸生涯見證了中國物流速度的變遷。

  在智能手機和手機地圖普及以前,貨運司機出行主要靠紙質地圖。渠勝華說,那時候,他們(men) 要在出發前仔細研究路線,用鉛筆圈劃出可能的服務區、城鎮及重要的轉向點。每當發動車輛,他們(men) 的神經就要高度緊繃,像探險家一樣,依靠記憶與(yu) 直覺,在陌生或熟悉的道路上前行。有時候,他們(men) 還不得不停下車確認方向,或想辦法詢問路人,生怕走錯路。

  20歲那年,渠勝華第一次跑長途貨運,將貨物從(cong) 山西運往江西。他不僅(jin) 隨身帶著兩(liang) 本地圖,一本全國地圖,一本江西地圖;還找了一位同伴坐在副駕駛座,幫自己看路。

  渠勝華回憶說,“看地圖隻能找到一條大路線,到了地區要走一段路就下來問,走到哪兒(er) 第幾個(ge) 紅綠燈左轉。還有一些情況實在認不得路,有人會(hui) 在高速口寫(xie) 著‘領航人’,我們(men) 會(hui) 花錢讓他帶路,或者開到城市裏打出租車。”

  即便如此,那條1700公裏的路程,渠勝華走了近6天。他說,“原來拉貨去一些陌生的地方時,總是心裏打鼓。現在有了導航,沒去過的地方也都敢跑了。”

  隨著導航技術的應用,渠勝華開始能在手機上使用駕車導航,告別了過去的紙質地圖。但由於(yu) 貨車行駛有限高、限行、限重等多重限製,一旦駛入限行路段,貨車掉頭比較困難,不僅(jin) 違章要交罰款,還有可能會(hui) 造成道路擁堵,甚至引發安全風險。

  2013年的一天,渠勝華就在北京導航時走進一條胡同,在導航上,這是小汽車通行的路,但貨車無法通行,渠勝華隻能開著13米長的貨車倒車5公裏。好在2017年,高德地圖推出貨車導航功能,幫助貨車司機準確避開貨車限行、限高等路線。

  渠勝華說,“以前想要求時效,包括路況、車子的性能,是達不到高效的。現在中國運輸達到高效時代。早年從(cong) 西安到成都要走三天三夜,現在就是10多小時路程。”

  效率的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安全。貨車由於(yu) 車身重,需要對路況提前預判,渠勝華發現高德地圖上新出了車道級導航、紅綠燈讀秒,讓自己可以更好地根據前方路況判斷走哪個(ge) 車道,也能根據前方紅綠燈提示做出提前量刹車。甚至在沒有紅綠燈的路口,渠勝華還能收到其他道路上的來車提示,更及時地了解前方交通路況,提前做好準備,以更好地降低安全風險。

  “2018年春運前夕,高德地圖首次提出‘溫暖回家路’服務計劃——用科技服務讓回家之路更溫暖,為(wei) 每一位返鄉(xiang) 人保駕護航,這條路一走就是7年。”阿裏巴巴集團副總裁、高德打車總裁王桂馨介紹說,為(wei) 了迎接2024年春運,高德地圖升級了“溫暖回家路”的使命,致力於(yu) 滿足用戶多樣化、個(ge) 性化的出行需求,並助力交通基礎設施優(you) 化升級,讓用戶的春運之路更平安、便捷和溫馨。

  閆國輝和渠勝華兩(liang) 個(ge) 人多年來的故事,是這些年春運變遷的縮影;一張地圖的變化,也體(ti) 現了國家近年來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層麵的突飛猛進。從(cong) 渠勝華多年前隨身攜帶的紙質地圖,到閆國輝一點屏幕就能一鍵規劃路線、一目了然的高德數字化平台,人們(men) 回家的路越來越明晰,也越來越順暢了。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王誌遠 記者 許亞(ya) 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