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社區醫院也有“明星醫生”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守護人民身體(ti) 健康的“第一道防線”。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nong) 村和社區。
培養(yang) 出優(you) 秀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讓基層醫院把更多青年人才吸引來、留得下,才能真正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安心就醫,不再“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
——————————
把母親(qin) 帶到社區醫院張磊大夫麵前時,李穎心裏其實沒抱什麽(me) 希望,母親(qin) 被淋巴癌折磨了10年,“隻是想再試一次”。
過去這些年,她一直在與(yu) 癌細胞爭(zheng) 奪母親(qin) ,“每半年化療一次”。每次帶著母親(qin) 去三甲醫院複查、化療,都像在打一場讓人身心俱疲的“仗”。去年年初,母親(qin) 低燒不斷、全身疼痛,虛弱的身體(ti) 再也經不住化療的“重擊”,老人的精神狀態變得不穩定,開始抗拒治療。
無奈之下,李穎經朋友推薦,來找張磊用中醫療法試試看。令她沒想到的是,服藥一個(ge) 月左右時,她感到母親(qin) 的狀態有了好轉,半年後“她長肉了,睡眠也好了”。更重要的是,這裏的醫生時常安慰鼓勵老人,讓老人又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咱們(men) 中醫可能不用花多少錢,也能把病給治了,或者說,與(yu) 病共存。”作為(wei) 天津市河東(dong) 區東(dong) 新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主任,張磊擅長用大白話來解釋中醫治病的道理,“共存,就是誰也不惹誰”。
很難想象,這個(ge) 坐落在一片老舊小區裏的社區醫院,正在改變很多居民“無論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的傳(chuan) 統觀念。這裏的中醫傳(chuan) 承創新工作室被評為(wei) 名醫工作室,坐診的是一支平均年齡約30歲的青年醫生團隊。過去一年,這個(ge) 年輕團隊的年接診量接近5萬(wan) 人次,這個(ge) 數字印證了,名醫不單是評出來的,更是老百姓“用腳投票”的選擇。
居民自發送來的錦旗掛滿了牆,張磊常常提醒團隊裏的年輕醫生要換位思考,要感謝患者的信任,“這是一份性命相托的職業(ye) ”。
把人才引來,還要培養(yang) 好、留得住
每天一大早,東(dong) 新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樓國醫堂門口,就排滿了等待看病的居民。很多人是從(cong) 其他區慕名趕來的。
伴著中藥飄香,31歲的醫師梁帥虎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問診、推拿、拔罐、正骨……他在這裏已經工作10年,附近很多居民都是他的老朋友。
從(cong) 天津中醫藥大學畢業(ye) 後,他是同學中為(wei) 數不多來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的。第一次來到這裏時,他吃了一驚:沒想到不起眼的社區醫院能這麽(me) 火,這麽(me) 多患者來看病。
“那時候沒有網上預約係統,早上7點醫院開門,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梁帥虎回憶,當時中醫科室大夫少,他眼看著張磊在不大的診室裏從(cong) 早忙到晚,中午常常忙得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麵對患者時,他總是笑臉相迎,“他看病特別認真,對患者非常耐心細致,給那些年紀大的患者看完病,他都會(hui) 主動起身送出診室。”
梁帥虎說話不疾不徐,一副溫文爾雅的和善模樣,他也有自己的粉絲(si) 群,很多人因為(wei) 信任他,經常推薦親(qin) 朋好友來找他問診開方。有病人感慨,“看見這小夥(huo) 子,心裏就踏實”。這讓他特別有成就感。
有患者專(zhuan) 程從(cong) 內(nei) 蒙古趕來。梁帥虎說:“老百姓是奔著好醫生來的。咱要努力把患者都照顧好了。當一名大夫,首先要有一顆仁心。”
此前,很多醫學院畢業(ye) 生不願意到基層醫院工作,主要是擔心基層待遇不高、患者不認可、醫生自身成長空間受限。可在跟患者打交道的過程中,梁帥虎真切地感受到,患者的選擇根本上還是取決(jue) 於(yu) “小醫院”有沒有“好醫生”。
“有好醫生,來看病的人自然就多,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在張磊看來,基層醫院不僅(jin) 要把專(zhuan) 業(ye) 人才引進來,還要想方設法培養(yang) 好、留得下。
團隊裏的年輕醫生每年都要參加各種不同層次的培訓、專(zhuan) 業(ye) 研討會(hui) ,在實踐中見世麵、長本領,不斷提高全方位的能力。
28歲的穆德建大學專(zhuan) 業(ye) 是中醫針灸推拿,畢業(ye) 後剛到這裏工作時也有過擔心,“一開始會(hui) 覺得,就個(ge) 人發展來說,小醫院肯定不如大醫院”。來了之後他發現,“原來基層醫院的水平也挺高的”。他經常有去不同三甲醫院學習(xi) 的機會(hui) ,還常常參加一些高水平會(hui) 議,而團隊收治的大量患者也為(wei) 他研究課題、發表論文提供了豐(feng) 富的案例。
“我們(men) 團隊的年輕醫生都是優(you) 中選優(you) ,成長特別快,個(ge) 個(ge) 都能獨當一麵。”張磊說。
醫聯體(ti) 深度協作患者看病更方便
不同於(yu) 人滿為(wei) 患的大醫院,在社區醫院,醫患之間距離更近,可以長久地相處,建立起彼此的信任。
“大娘,您哪兒(er) 不舒服?快坐下,我給您看看。”個(ge) 子不高、梳著馬尾辮的年輕醫生劉朝娜聲如其人,幹脆利落。這個(ge) 28歲的姑娘是團隊裏唯一的女性,吃苦耐勞不甘人後。除了問診之外,她主要在理療室做藥罐、針灸、穴位注射等工作,“很多阿姨都喜歡找我”,她笑著說,每天工作強度挺大,下班回家還要不斷“充電”,她喜歡這樣的工作狀態。
對醫生而言,必須要與(yu) 時俱進、學習(xi) 新知、持續創新。“基層醫生需要具備全科醫生的能力。”張磊說。在日常診療工作中,患者的需求各不相同,針對社區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等,他又帶領團隊開展了骨傷(shang) 推拿、穴位注射、刺絡放血、刮痧理療、頸腰牽引、古法藥罐、通督拔罐、穴位敷貼、中藥內(nei) 服外洗等10餘(yu) 項診療項目。
接觸多了,他對患者的痛楚感同身受,“我們(men) 不開大處方,盡可能療程短、見效快,費用低廉,不增加病人負擔”。
近年來,東(dong) 新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yu) 三甲醫院建立起醫聯體(ti) ,如今,在原有“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製度基礎上,進一步開通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直通三甲醫院的住院綠色通道。
“醫聯體(ti) 機製可以引導優(you) 質醫療資源有序下沉,打造全鏈條連續化的醫療服務,也讓更多患者更願意到家門口的醫院來就診。”張磊說,基層醫院可以解決(jue) 小病、常見病的問題,如果遇到一些確實複雜的疾病,還可以直接對接三甲醫院預約住院治療,彌補了一些基層醫院沒有住院部的難題,同時簡化入院流程,使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當患者急危重症緩解後,家門口的基層醫院還可以繼續為(wei) 患者提供後續家庭醫生的健康監測及康複指導等服務。”張磊說,自己的手機必須隨時充好電,“不知道患者什麽(me) 時候會(hui) 找我。他們(men) 身體(ti) 哪裏不舒服,或家裏人要看病,都會(hui) 微信問問我。”他的微信好友有近5000人,其中4000多都是他的老病人,“現在社區裏6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患者,隻要打一個(ge) 電話,我們(men) 就會(hui) 提供上門服務。”
離老百姓更近一點
為(wei) 了做好基層醫療服務,團隊成立了骨傷(shang) 推拿治療中心誌願者服務團隊,籌建中醫科健康講座平台,不斷提高臨(lin) 床醫師的技術水平。
無論工作多忙,30歲的青年醫生韓露都會(hui) 定期跟團隊一起去社區、養(yang) 老院參加義(yi) 診等誌願活動。他畢業(ye) 於(yu) 天津中醫藥大學,上學時,古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提出的“大醫精誠”就深深印在了這個(ge) 年輕人心裏。這四個(ge) 字被譽為(wei) “東(dong) 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時刻警醒從(cong) 醫者,不光要有精湛的醫術,還要有良好的醫德。參加工作後來到基層醫院,跟患者如親(qin) 人般相處,韓露愈發感受到這句話蘊含的深意。
從(cong) 醫20多年,在張磊心中,一名好醫生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全心全意為(wei) 老百姓服務,“就像咱們(men) 孝敬父母一樣,不會(hui) 去想什麽(me) 回報”。
他總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太多回報。樓道牆壁上,掛滿了“名醫工作室”“天津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牌匾,“社會(hui) 給了我們(men) 很多榮譽,我們(men) 更要想辦法更好地服務患者”。
2020年團隊開通了微信公眾(zhong) 號,用通俗易懂、輕鬆愉快的方式分享中醫健康養(yang) 生知識。梁帥虎承擔起公眾(zhong) 號內(nei) 容的創作和發布的工作,工作之餘(yu) 他會(hui) 精心整理患者病例、常見問題等,製作成科普短視頻,讓更多人知曉健康知識。
他注意到,近年來中青年患者的比例逐漸增大,很多疾病來自於(yu) 不良的生活習(xi) 慣。“很多患者並沒有意識到這些生活中的小習(xi) 慣會(hui) 帶來大問題。”梁帥虎說,從(cong) 這個(ge) 角度說,健康教育的作用甚至大於(yu) 治療,“很多患者通過學習(xi) 公眾(zhong) 號裏頸椎操等實用鍛煉方法,使疾病得到了緩解。”
因為(wei) 醫術精湛,出身基層醫院的張磊,如今還在天津市一家三甲醫院執業(ye) 。這些年也有一些醫院向他拋來橄欖枝,但他依然選擇留在熱愛的基層醫院,和團隊裏的這群年輕人一起,“離老百姓更近一點”。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