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舞龍給傳統節日“點睛”
【一線講述】
花式舞龍給傳(chuan) 統節日“點睛”
講述人: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女子舞龍隊隊長 杜藝雲(yun)
“龍頭看龍珠,龍身再緊湊一點!”“注意步伐!”“跳龍準備!”……在此起彼伏的口令和呼喊聲中,我們(men) 舞龍隊的寒假集訓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雖然冬天體(ti) 育館內(nei) 氣溫低,但一組動作下來,大家的訓練服還是被汗水打濕了。
舞龍,民間又稱“耍龍燈”,是中國的傳(chuan) 統民俗文化活動。每逢喜慶節日,人們(men) 都會(hui) 舞龍,“龍飛鳳舞”是傳(chuan) 統節慶的“點睛之筆”。從(cong) 春節開始,到二月“龍抬頭”,再到端午節,古人都會(hui) 用舞龍展現對龍的崇拜。我覺得參與(yu) 舞龍訓練,除了能強身健體(ti) ,還能把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和發展下去,是一件非常有意義(yi) 的事情。
2000年,南京理工大學成立大學生舞龍隊,繼而建立國內(nei) 首個(ge) “中國龍獅運動學院”。現在,校內(nei) 每個(ge) 學院都有自己的龍獅隊伍。我們(men) 的龍獅運動一直走在全國高校前列,曾在世界錦標賽、亞(ya) 洲室內(nei) 運動會(hui) 、全國龍獅精英賽等大型比賽中奪冠。
我們(men) 舞龍隊的日常訓練一般安排在課餘(yu) 時間,係統集訓會(hui) 在寒暑假進行。舞龍運動對個(ge) 人體(ti) 能要求很高,操場十圈慢跑、一百個(ge) 俯臥撐隻是基礎熱身,“扛龍跑”和“打八字”等基礎動作才是真的考驗。雖然現在的“龍”都采用碳素等輕質材料,但一條“龍”也有幾十公斤重,舉(ju) 著它騰挪跳躍,沒有很好的體(ti) 能很難完成。一些人覺得女孩子力量和體(ti) 能跟不上,不適合舞龍。但我們(men) 用自己的表現證明了:隻要訓練刻苦,女孩子照樣可以“龍飛鳳舞”。而且,女子龍在剛勁雄健之外,更有一份輕盈靈動。舞龍是一項集體(ti) 活動,每個(ge) 成員的配合與(yu) 默契程度直接影響到整個(ge) 表演的效果。舞龍的每一個(ge) 把位都需要隊員全情投入,用心感受龍的軀體(ti) 每一次起伏、翻滾,通過自身力量和情感的驅動,將氣勢貫穿於(yu) 整個(ge) 表演中,體(ti) 現出龍的精氣神和獨特韻味。
備戰2023年的全國舞龍舞獅錦標賽時,我第一次擔任二號把位,承接著龍頭、帶領著龍身。從(cong) “八字”到“遊龍”再到“跳龍”,女子舞龍隊耐著酷暑,堅持每天8小時的訓練。高強度的訓練,讓隊員們(men) 手掌磨起了繭,膝蓋起了淤青,但是沒有一個(ge) 人叫過苦,也沒有一個(ge) 人選擇中途放棄。最累的時候,大家都會(hui) 彼此鼓勁:“再來!這次一定行!”我想,這就是體(ti) 育運動的魅力所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men) 最終取得了女子9人競技龍項目全國第三名的成績。
2024年恰逢龍年,南京理工大學舞龍隊除了參與(yu) 龍獅相關(guan) 體(ti) 育賽事外,還將繼續開展舞龍運動的推廣工作,我們(men) 獨創了一套“健身龍舞”,讓單人也可以舞龍,在舞動中融合了傳(chuan) 統舞龍、武術、舞蹈和體(ti) 操等元素,動作有趣,簡單易學。我們(men) 想讓更多的人參與(yu) 到舞龍運動中,在滿足群眾(zhong) 節日文化需求的同時,了解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的魅力,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活”起來、“動”起來。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陳冠合、呂慎、顏維琦、蘇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孫櫻芝)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07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