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挖掘春節文化消費的巨大潛力

發布時間:2024-02-08 15:5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財經論語】

  作者:祝合良(北京工業(ye) 大學品牌研究院院長)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閑暇時間增多,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恩格爾係數逐年下降,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的供給不斷豐(feng) 富,文化消費已經成為(wei) 滿足群眾(zhong) 精神文化需求和拉動消費增長的重要引擎。春節文化消費最具中國特色,傳(chuan) 統民俗所蘊藏的獨特文化內(nei) 涵,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居民通過消費這一外在形式滿足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春節文化消費呈現多元化趨勢,消費市場潛力巨大。隨著人們(men) 精神消費需求的增多,每到春節,節日文化消費都呈現興(xing) 旺、增長之勢。承載著民族傳(chuan) 統文化記憶的民俗節日消費,在融入了豐(feng) 富多彩的現代元素後,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歡迎。除了逛廟會(hui) 等傳(chuan) 統活動,看演出、看電影、聽音樂(le) 會(hui) 、去書(shu) 店看書(shu) 、去農(nong) 家樂(le) 、旅行觀光等消費活動都成為(wei) 春節期間文化消費的重要選擇。節日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與(yu) 時俱進,呈現多樣化、個(ge) 性化和大眾(zhong) 化的特點。文化消費活動越發紅火,文化消費占人們(men) 日常消費的比重不斷加大,帶動知識型、享受型消費比重逐漸提升,反映出節日文化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

  受消費能力、市場環境及營銷手段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東(dong) 西部地區之間、城鄉(xiang) 之間的文化消費結構有所不同。東(dong) 部地區城市的文化產(chan) 業(ye) 相對繁榮,居民文化消費種類較多,消費份額較大。博物館、藝術中心、劇院、KTV、遊樂(le) 園、商超親(qin) 子遊戲區等場所的消費者絡繹不絕。越來越多體(ti) 驗式、沉浸式文化消費,也成為(wei) 人們(men) 享受科技成果、感受數字化生活的重要渠道。在鄉(xiang) 村,春節的味道更加濃鬱熱烈,紛繁多彩、熱鬧非凡的年俗活動,節慶氛圍濃厚的非遺展示,大大小小的年貨美食大集,不僅(jin) 成為(wei) 人們(men) 了解地域文化、感受鄉(xiang) 村民俗的重要窗口,也成為(wei) 當地文旅發展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的強大助力。

  傳(chuan) 統文化繁榮複興(xing) ,國風國潮迅速興(xing) 起。隨著國民愛國意識逐漸增強,人們(men) 越來越熱愛國風國潮文化,衣食住行都有國風國潮元素的影子,吃穿住行無不體(ti) 現了傳(chuan) 統民俗文化的特色。春節期間的文化消費更是處處都展現著各式各樣的國潮風格。國潮風格將傳(chuan) 統文化融入現代時尚設計中,體(ti) 現了現代文化消費重視細節、個(ge) 性和質量的特征。國風國潮文化不斷迭代,不僅(jin) 體(ti) 現在國貨品牌相關(guan) 商品不斷推陳出新,也是傳(chuan) 統文化的繁榮複興(xing) 和愛國情懷的彰顯弘揚。

  節日消費是老百姓消費能力的集中釋放。應該充分挖掘傳(chuan) 統節日的大眾(zhong) 消費潛力,充分發揮傳(chuan) 統節日對消費增長的拉動作用。節日文化消費應注重文化特色,開發傳(chuan) 統節日所蘊含的獨特文化內(nei) 涵;尋找文化新載體(ti) ,將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節日消費緊密結合。同時,要不斷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激發節日市場活力,借助節日文化提升城市知名度與(yu) 文化品位,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投資者,達到以節興(xing) 市、拉動消費的目的。

  挖掘春節文化消費的巨大潛力,首先,要針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年齡段的群體(ti) ,有目標、有針對性地發掘民俗文化的豐(feng) 富內(nei) 涵,使其與(yu) 現代消費市場相融合。打造各類主題活動,推出集當地特色與(yu) 節日習(xi) 俗為(wei) 一體(ti) 的演藝、展覽等。營造濃厚的節日消費氛圍,在城市公園、廣場、公共交通樞紐等人流密集的場所通過電子屏幕、卡通擺件等構建互動節日場景,宣傳(chuan) 推介特色民俗和優(you) 質文旅產(chan) 品。推出形式多樣的促銷活動和互動體(ti) 驗,籌辦年貨市集,開發受大眾(zhong) 歡迎的創意消費產(chan) 品和服務,打造特色消費新場景,全方位滿足市民遊客的消費需求。其次,要創新主題內(nei) 容和運作形式,迎合現代市場的需求,挖掘年貨經濟的巨大空間。發揮傳(chuan) 統市場、社交媒體(ti) 和電商平台的各自優(you) 勢,通過國潮消費、品牌創新等方式,彰顯老字號的新魅力。在尊重傳(chuan) 統的同時,通過定製研發,搭建文化數據服務體(ti) 係平台,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和消費形式年輕化,在不同場景下推動文商旅的深度融合,促進文化消費提質升級。再次,要積極扶持節日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中具有示範性和引領性的項目,完善文化消費激勵政策和文化市場監管機製,優(you) 化文旅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的連接,加強對文旅企業(ye) 的服務與(yu) 指導,深化周邊區域合作,不斷豐(feng) 富文化消費產(chan) 品和服務,助力區域節日文化品牌打造,創造更多元、更有吸引力的文化消費新業(ye) 態。此外,要增加節日期間消費的金融支持和消費補貼,比如鼓勵銀行推出針對節日的信用卡消費優(you) 惠活動,聯合商超、電商平台等發行節日消費補貼券等,推動相關(guan) 促消費措施落地生效。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08日 12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