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人民論壇網評 | 讓年味在“變”與“不變”中延續升華

發布時間:2024-02-08 15:55:00來源: 光明網

  甲辰龍年,氤氳新時代之暖,和著無限春光撲麵而來,濃濃的年味兒(er) 猶如一條紐帶,將所有人的心緊緊相連。從(cong) 古至今,春節的形式不斷演變,年味也隨時代進步和社會(hui) 發展而悄然變化,但不變的是年味背後所蘊涵的文化意蘊、傳(chuan) 統美德和家國情懷。唯有在這種“變”與(yu) “不變”中選擇最優(you) 的形式、保持最好的心態、匯聚最強的動力,才能將新春佳節贈予我們(men) 的獲得感、幸福感在新的一年全麵釋放,迸發出氣勢磅礴的發展偉(wei) 力,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年俗活動變得越來越豐(feng) 富,不變的是“團圓喜慶、幸福美滿”的文化意蘊。新春佳節代表著歡聚、飽含著喜慶、預示著幸福,這是來自上千年文化的沉澱和打磨,承載了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也寄托了人民群眾(zhong) 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是華夏兒(er) 女刻在心裏、融進血液的文化基因。如今,過年團聚的方式在回歸傳(chuan) 統中不斷與(yu) 時俱進,變得越來越多元,比如電子煙花、線上賀年、隔空拜年、旅遊過春節……無論是在現實中回家跟親(qin) 人團聚,還是在虛擬空間裏同家人暢談,人們(men) 都沉浸在闔家團聚、幸福祥和的節日中,心中的喜悅、生活的美滿在洋溢著微笑的臉龐上一覽無餘(yu) 。同樣的初衷、一致的理念,通過不同的形式加以表達,為(wei) 春節注入了鮮活的新元素,詮釋和承載著曆史積澱的春節文化,與(yu) 闔家團圓、彼此祝福、平安吉祥、來年更好的人文精神並行不悖。因此,無論將來科技如何發展,時代如何進步,年俗外在形式如何變化,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意蘊堅決(jue) 不能丟(diu) 棄,隻有在保持傳(chuan) 統的基礎上做到與(yu) 時俱進,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發揚光大,豐(feng) 富多彩的年俗活動才會(hui) 讓我們(men) 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消費觀念變得越來越理性,不變的是“勤儉(jian) 文明、克己奉公”的傳(chuan) 統美德。“儉(jian) ,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jian)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美德,也是今天依然需要大力提倡的價(jia) 值理念和生活方式。近年來,勤儉(jian) 、文明過春節已成為(wei) 一種新的共識,文明過年、理性消費的觀念漸入人心。人們(men) 少了往年奢侈浪費的應酬,多了親(qin) 朋好友相聚、闔家團圓的溫馨,多了節儉(jian) 節約、歡樂(le) 和諧、文明過年的清爽,還多了室外鍛煉、全民閱讀、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節新風。誠然,喜慶歡樂(le) 的春節氣氛並非不要熱鬧紅火,而是要摒棄盲目攀比、非理性消費的心理,避免不必要的花銷、減少浪費。“曆覽前賢國與(yu) 家,成由勤儉(jian) 敗由奢。”黨(dang) 員幹部應樹立勤儉(jian) 節約的思想觀念,強化自律意識,讓勤儉(jian) 節約蔚然成風,把理性的消費觀念和良好的消費習(xi) 慣貫穿於(yu) 春節的方方麵麵,節儉(jian) 辦事,簡樸過年,一身幹淨,滿心坦然。

  生活品質變得越來越高端,不變的是“實幹篤行、拚搏奉獻”的家國情懷。春節飽含著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也充分呈現了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過去,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不高、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相對落後,過年時能吃上一頓有魚有肉的年夜飯、穿新衣戴新帽就是最值得期待的“年味”。如今在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人們(men) 過春節不僅(jin) 吃得飽、穿得新,更吃得健康豐(feng) 富、穿得新潮舒適,越來越高的生活水平讓人們(men) 在感受傳(chuan) 統與(yu) 別樣年味的同時,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步飆升。“家國兩(liang) 相依,有國才有家。”生活的路還很長,美好的未來還等著我們(men) 去開拓,蘊含在年味裏的“家國基因”,不斷激發起人們(men) 熱愛生活、熱愛國家的情懷,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展望新的一年,麵對新工作、新挑戰,我們(men) 要帶著親(qin) 人的期盼、載上好友的祝福,吹響“號角”、擂起“戰鼓”,勇敢地迎上去,為(wei) 了心中的寄托和牽掛,為(wei) 了“小家庭”的幸福美滿生活,更為(wei) 了整個(ge) 社會(hui) “大家庭”的蓬勃發展,凝聚每一滴汗水,堅守每一份熱愛,在躬身踐行中增長才幹、厚植底氣,朝著共同的方向,努力追夢、奮力逐夢,共創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作者:範鴻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