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航天任務中聽到的“林海明白”是誰?他們在哪?
央視網消息: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空間站建造……在每一次的航天任務當中,我們(men) 總能夠聽到一句熟悉的口令——“北京明白”,而在和“北京”對話的眾(zhong) 多口令中,有一句“林海明白”,“林海”是誰?他們(men) 在哪?
“林海”是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佳木斯深空站的代號,我們(men) 在航天發射時聽到的“林海明白”口令就來自這裏。它建在遠離城市的林場,這裏有一大片白樺林,“林海”由此而得名。
這個(ge) 長得像“大鍋”的設備是目前亞(ya) 洲最大的測控天線,主要用於(yu) 接收月球、火星探測器的數據。最近,佳木斯深空站的航天人正在忙著為(wei) 2024年的嫦娥六號任務做準備。清晨,這裏的氣溫已經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記者跟隨嶽世磊和他的同事,跟拍了一次他們(men) 對天線的例行檢查。
這個(ge) “大鍋”有50多米高,記者攀爬的過程中始終不敢看向地麵,而嶽世磊卻如履平地。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佳木斯深空站 嶽世磊:至少一天一次,安裝聯試的時候一天得十多次。
記者:爬那麽(me) 多次累不累?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佳木斯深空站 嶽世磊:爬習(xi) 慣了。
這個(ge) 習(xi) 慣,嶽世磊已經堅持了12年。2012年,深空站建成之後,嶽世磊成了第一批管理這個(ge) “大鍋”的人。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佳木斯深空站 嶽世磊:那個(ge) 時候設備安裝聯試比較忙,其實我適應挺快的。
嶽世磊說適應得快,是因為(wei) 這些年他見證了中國航天的高速發展。12年間,中國航天從(cong) 地球走向月球,從(cong) 月球走向火星,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第一次探測火星。
2021年5月15日,紅色星球——火星迎來中國的航天器,這對嶽世磊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當時火星距離地球2億(yi) 公裏,地球接收到信號需要27分鍾,嶽世磊就是負責接收來自火星信號的人。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佳木斯深空站 嶽世磊:當信號回來之後,整個(ge) 人一下子就放鬆了,感覺一下子就癱下來了。
這一落,讓中國成為(wei) 世界上第二個(ge) 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中國航天也實現了從(cong) 地月係到行星際的曆史跨越。
一次次的航天成就帶給了嶽世磊滿滿的驕傲和自豪,他也很享受這份事業(ye) 給他的榮耀。他說這口“大鍋”就像是他的孩子,他還給兒(er) 子取了一個(ge) 和航天有關(guan) 的名字——嶽沐航。
在佳木斯深空站的這些年,嶽世磊很少回家過年。2024年春節,他把妻子和孩子接來了站裏。
在采訪的這幾天裏,記者發現嶽世磊夫婦都有一個(ge) 共同的特點——他們(men) 說話很少、不善言辭,尤其在采訪的時候,嶽世磊妻子的回答甚至要比記者的問話還要少。或許正是因為(wei) 這樣,他們(men) 才能在這裏常年堅守。
願意留在這裏堅守的不止有他們(men) ,其實還有很多年輕人,他們(men) 最小的20出頭,平均年齡隻有27歲。這幾天,佳木斯的氣溫雖然已經零下30攝氏度,但記者感受到的卻是暖暖的青春氣息。
盡管遠離城市,但年味兒(er) 不能少。一天的工作結束了,這些年輕人圍坐在一起,唱起了他們(men) 自己創作的歌曲——《白樺林》。就像歌詞裏寫(xie) 到的那樣,這裏雖然寂寞,但卻是他們(men) 把理想“揉進”太空的起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