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重視和加強大中小學法治教育
作者:馬懷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當前,大中小學法治教育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法治教師師資力量不足、實踐教育配套資源供給不充分、課堂教學效果不佳、考核評價(jia) 方式科學性不足等問題。教育部門和學校應采取積極措施,加大在職法治教師的培訓,培養(yang) 專(zhuan) 門的法治教育人才,統籌法治教育實踐資源的建設和利用,完善法治教師激勵機製,優(you) 化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推動大中小學法治教育高質量發展。
加強教師法治培訓,培養(yang) 法治教育專(zhuan) 門人才。一方麵,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在崗教師的法治素養(yang) 。具體(ti) 而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教師法治知識競賽、法治教學觀摩、法治演講等活動,提升教師學習(xi) 法律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專(zhuan) 題培訓、報告會(hui) 、研討會(hui) 等多種方式,確保每位中小學教師每年接受一定課時的法治教育培訓。另一方麵,培育法治教育專(zhuan) 門師資隊伍。可以考慮依托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培訓基地所在的政法、師範院校,試點在“法學”學科下增設“法治教育”的二級學科,開設“法治教育”本科專(zhuan) 業(ye) 。通過開設這一新學科和新專(zhuan) 業(ye) ,推動法治教育的基礎理論研究,培養(yang) 專(zhuan) 門的法治教育人才。
加大實踐教學資源的均衡供給。一方麵,重點發揮各級公檢法律所等教育資源優(you) 勢,大力推進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司法行政部門發揮對普法工作綜合協調的職能,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要求,統籌組織和大力支持各有關(guan) 部門建設針對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實踐基地;各級法院、檢察院要支持和參與(yu) 實踐基地建設,安排有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法官、檢察官參與(yu) 實踐基地的教育工作,指導學校開展法治實踐教育。另一方麵,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挖掘利用當地的各種法治教育資源。在家庭教育方麵,應將法治教育融於(yu) 家庭教育指導實踐之中,提高家長對法治教育的重視程度,鼓勵家長與(yu) 子女觀看法治電視節目,引導子女形成正確的法治意識;在社會(hui) 教育方麵,引導當地法學院校大學生積極參與(yu) 法治教育,推動大學生開展法律誌願服務活動,組織法學院校大學生到當地中小學講授法律知識,開展法治宣傳(chuan) 。
完善法治教師激勵機製,搭建教研交流平台。一方麵,完善法治教師的獎勵機製。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或引導開展“優(you) 秀法治課堂、優(you) 秀法治教育實踐活動設計、優(you) 秀法治教師”的評選活動,調動法治教師研究業(ye) 務、投身教學的積極性,提高教育界和全社會(hui) 對法治教師、法治教育的重視程度。針對優(you) 秀法治教師、優(you) 秀法治課堂的評選活動,既可以由教育部或地方教育廳局舉(ju) 辦,也可以采取教育部門指導、高校法治教育研究機構承辦的方式來舉(ju) 行。另一方麵,搭建法治教育教研平台,組織區域教師開展培訓交流,實現法治教育資源的“共建、共管、共享”。其中,由於(yu) 高校的法律學習(xi) 資源相對豐(feng) 富,可以將現有的高等教育法治課程資源向中小學教師開放,由高校法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牽頭,同一城市的大中小學校可建立法治課程協同備課機製,就相似的教學目標共同備課,互相聽課,互通教學內(nei) 容,共享教學資源,解決(jue) 不同學段教學條塊分割的“梗阻”現象。
構建科學的法治教育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在考核評價(jia) 方麵,應重視將過程性評價(jia) 與(yu) 結果性評價(jia) 相結合,把卷麵考試和平時考察相結合,把知識的掌握和意識、能力的提升相結合。法治課程的政治認同和價(jia) 值引領功能決(jue) 定了課程評價(jia) 不能單純地以理論知識為(wei) 標準,還要關(guan) 注能客觀反映學生思想動態和行為(wei) 習(xi) 慣的其他因素。在大中小學的不同學段,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綜合運用多種評價(jia) 方法,客觀全麵地檢驗法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