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國政協委員胡劍江:讓“新國潮”出海 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發布時間:2024-03-05 11:0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生長於(yu) 香港,有在國外留學和生活的經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經民聯執委胡劍江對故鄉(xiang) 潮汕文化感情很深。他注意到,家裏很多長輩,即使僑(qiao) 居海外多年,還依然保持著潮汕人的傳(chuan) 統生活方式。這也讓他感受到文化對一個(ge) 國家和民族的影響力和軟實力的提升有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作為(wei) 全國政協提案委委員,圍繞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的話題,他連續幾年建言獻策,今年他進一步聚焦把中國的文創和文旅結合,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國潮文創”,向世界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大國發展既是硬實力的發展,也是軟實力的提升。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對“增強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作出全麵部署,強調要加強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全麵提升國際傳(chuan) 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去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胡劍江就提出關(guan) 於(yu) 加大力度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提案。他分析了幾個(ge) 值得思考的現象:韓國將中國的端午節等申報為(wei)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在《世界專(zhuan) 利數據庫》中,日本注冊(ce) 了70%以上的中藥專(zhuan) 利,而中國的中藥專(zhuan) 利申請僅(jin) 占0.3%。這些都說明,目前中國文化傳(chuan) 播和保護還遠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他在提案中建議,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文化交流活動。發揮華僑(qiao) 橋梁紐帶作用,支持駐外大使館、領事館等部門聯合各國華人華僑(qiao) 社團開展各種內(nei) 容和形式的中華文化活動,比如武術、龍舟、美食等,傳(chuan) 播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和講好中國現代化故事。用全媒體(ti) 形式傳(chuan) 播中國形象解讀中國故事。

  他的提案得到文旅部的回複,稱文化和旅遊部等部門認真落實中央決(jue) 策部署,多措並舉(ju) 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切實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下一步將持續做好申遺工作,加強中華文化符號國際傳(chuan) 播,努力提升國際傳(chuan) 播效能,維護使用好國際人脈資源。

  過去一年,作為(wei) 全國政協委員,胡劍江不斷開展實地調研、深入校園演講,特別注重在年輕人中講述中華文化。去年10月,他到香港的中學與(yu) 幾百名學生討論國家創新科技及文化對全球的影響。了解到很多香港學生對到內(nei) 地求學、就業(ye) 很感興(xing) 趣,但缺乏信息溝通渠道,他組織團隊為(wei) 大家提供全麵細致的政策谘詢,並通過自身影響力,支持幫助更多香港青年在內(nei) 地求學、就業(ye) 、置業(ye) 。

  今年,他的提案圍繞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繼續提出建議。他分析,以歐美為(wei) 中心的西方文明在全球範圍內(nei) 形成了一套解釋世界和社會(hui) 生活的西方中心主義(yi) 理論範式。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歐美和日韓文化大規模湧入中國,好萊塢電影、日漫、韓劇等文化傳(chuan) 播產(chan) 品極大改變了中國人的審美觀念。與(yu) 此同時,一些西方國家惡意貶低中國形象,導致國外很多人對中國充滿偏見,“這不利於(yu) 中國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和融入全球競爭(zheng) 發展。”胡劍江說。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已經從(cong) ‘世界工廠’走向了‘中國智造’。”胡劍江認為(wei) ,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至關(guan) 重要。

  他建議從(cong) 幾個(ge) 方麵製定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規劃,打造屬於(yu) 中國的類似好萊塢、迪士尼、“酷日本”、“韓流”等的“國潮”文化品牌。

  他注意到,今年中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國潮品牌走俏國際市場,他認為(wei) 要把握住這個(ge) 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機遇,一方麵加大力度支持高科技企業(ye) 繼續深入走向全球,通過手機、汽車、社交娛樂(le) 、電子遊戲等日常隨處可見的載體(ti) ,讓國際受眾(zhong) 更多了解中國新時代的發展變化,一方麵翻譯中國優(you) 質影視文化產(chan) 品投入全球市場,尋找中外文化契合點、感情共鳴點、利益交匯點。

  胡劍江說,可以把各地文旅產(chan) 業(ye) 和文創產(chan) 業(ye) 結合,更接地氣、更有溫度地講好中國特色的故事。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