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圓桌丨新型工業化,為什麽是“關鍵任務”
作者:劉迪
編者按
工業(ye) 化是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是一個(ge) 國家和民族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實現新型工業(ye) 化是關(guan) 鍵任務”。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大力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如何深刻把握新型工業(ye) 化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如何科學認識新型工業(ye) 化的戰略定位、階段性特征以及麵臨(lin) 的環境條件變化?本報約請三位專(zhuan) 家研討交流。
■主持人: 劉 迪 本報記者
■嘉 賓:
李偉(wei) 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研究員
餘(yu) 典範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黃少卿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yu) 管理學院教授
中國海上石油 鑽井平台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
新型工業(ye) 化,為(wei) 什麽(me) 是“關(guan) 鍵任務”
主持人:工業(ye) 化是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是一個(ge) 國家和民族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ye) 化曆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的奇跡。如何深刻把握新型工業(ye) 化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
餘(yu) 典範:中國式的新型工業(ye) 化與(yu) 西方發達國家走過的“串聯式”的工業(ye) 化道路不同,我們(men) 在短時期內(nei) 快速走過了其幾百年的工業(ye) 化曆程。中國的新型工業(ye) 化整體(ti) 上是並聯型、疊加型、壓縮型的工業(ye) 化,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這四化是疊加、同步推進的。
自黨(dang) 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業(ye) 化以來,其內(nei) 涵隨著時代發展和環境變化不斷動態演進。一方麵,全球競爭(zheng) 格局與(yu) 技術競爭(zheng) 發生了較大變化。我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等方麵對推進新型工業(ye) 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從(cong) 趕超跨越式的速度型工業(ye) 化轉向創新驅動的高質量工業(ye) 化。另一方麵,目前我國已步入工業(ye) 化中後期,正處於(yu) 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的關(guan) 鍵時期,產(chan) 業(ye) 和經濟的發展也從(cong) 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新型工業(ye) 化肩負著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基礎的重任,中國作為(wei) 一個(ge) 大國,其新型工業(ye) 化必須構建相對完整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黃少卿: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在工業(ye) 化方麵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難以動搖的優(you) 勢:第一,建成了部類齊全的完整工業(ye) 體(ti) 係;第二,通過生產(chan) 能力的持續積累,幾乎在各個(ge) 工業(ye) 部門都形成了規模經濟。中國利用規模經濟向全世界輸出工業(ye) 品,由此成為(wei) 世界工廠。但是,也必須看到這個(ge) 工業(ye) 體(ti) 係存在軟肋和不足,即缺乏主導全球產(chan) 業(ye) 鏈分工的能力。中國工業(ye) 體(ti) 係亟需原始技術創新能力,進而才能真正掌握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主導權,形成自我品牌和全球銷售網絡。
新時代的新型工業(ye) 化,要求中國回應好所麵對的內(nei) 在需求和外在壓力的新變化、新要求。內(nei) 在需求表現為(wei) 中國工業(ye) 需要進行整體(ti) 升級,即沿著“微笑曲線”向產(chan) 業(ye) 鏈兩(liang) 端延伸,既要形成本國技術研發與(yu) 產(chan) 品設計能力,也要打造品牌能力和全球銷售網絡;外在壓力表現為(wei) 以人工智能為(wei) 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這意味著全球產(chan) 業(ye) 正在形成新賽道、新方向。因此,中國的工業(ye) 不但要在傳(chuan) 統賽道上努力升級,更要形成前沿原始創新能力,在新賽道上與(yu) 技術先進國家展開顛覆性技術創新競爭(zheng) 。
李偉(wei) :新型工業(ye) 化是總結國內(nei) 外工業(ye) 化發展的曆史經驗,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科技產(chan) 業(ye) 革命發展趨勢,以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引領的工業(ye) 化發展道路,既不同於(yu) 中國原有的工業(ye) 化道路,又不同於(yu) 發達國家曾經經曆的工業(ye) 化發展過程。
新型工業(ye) 化是新一輪科技和產(chan) 業(ye) 革命推動的工業(ye) 化發展,以創新為(wei) 核心驅動力,持續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提高勞動生產(chan) 率和全要素生產(chan) 率,以科技創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經濟效益,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更高效率、更高質量的物質技術支撐。
新型工業(ye) 化是新興(xing) 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工業(ye) 化道路。它改變了新興(xing) 國家適應性融入國際產(chan) 業(ye) 分工體(ti) 係,缺乏原始創新支撐、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的中低端對外依賴型的工業(ye) 化模式。確立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
新型工業(ye) 化是體(ti) 現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要求的工業(ye) 化發展,創立了人與(yu) 自然和諧的綠色低碳工業(ye) 化發展新模式,形成了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不斷完善、合作共贏不斷增強的工業(ye) 化發展新道路。
主持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新型工業(ye) 化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重要論述。如何科學認識新型工業(ye) 化的戰略定位、階段性特征以及麵臨(lin) 的環境條件變化?
李偉(wei) :新型工業(ye) 化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關(guan) 鍵任務,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新型工業(ye) 化關(guan) 鍵任務與(yu) 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以及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重要任務和關(guan) 鍵路徑有效對接,確立了新型工業(ye) 化的戰略定位。
新型工業(ye) 化的戰略定位是基於(yu) 我國工業(ye) 化發展階段特征的重要選擇。我國正處在由製造大國、網絡大國向製造強國、網絡強國轉變的關(guan) 鍵時期,正在經曆從(cong) 規模導向型工業(ye) 化走向高質量工業(ye) 化的階段性轉變,在基本實現工業(ye) 化的基礎上,我國需要以新型工業(ye) 化實現從(cong) 主要依靠初級生產(chan) 要素投入轉向知識、技術、資本、數據等高級生產(chan) 要素投入,從(cong) 低水平的規模型擴張轉向高水平的質量效益型發展,在全球價(jia) 值鏈分工中實現從(cong) 中低端為(wei) 主向中高端為(wei) 主的升級的工業(ye) 化發展模式轉變。
美國等西方國家正采取加征關(guan) 稅、高技術產(chan) 品斷供等多種手段打壓遏製中國;發達國家推動高端製造業(ye) 回流,新興(xing) 經濟體(ti) 憑借成本優(you) 勢積極承接國際產(chan) 業(ye) 轉移;全球產(chan) 業(ye) 鏈重組、供應鏈重塑、價(jia) 值鏈重構不斷深化,跨國企業(ye) 供應鏈布局由傳(chuan) 統成本和效率導向,轉向更加重視韌性和安全,呈現出本地化、區域化、多元化等新特征新趨勢。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必須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構築新的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
餘(yu) 典範:首先,推進新型工業(ye) 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guan) 鍵任務。目前我國正處於(yu) 向高收入階段爬坡的關(guan) 鍵階段,經濟增速維持在一個(ge) 較高的水平非常重要,而工業(ye) 化特別是高質量的工業(ye) 化是穩增長的壓艙石。曆史經驗表明,在這一發展階段,過快去工業(ye) 化的經濟體(ti) 都陷入了增長的陷阱。其次,新型工業(ye) 化是引領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戰略機遇的重要抓手。工業(ye) 化的理論邏輯在於(yu) 生產(chan) 要素等資源不斷優(you) 化配置,從(cong) 而引致經濟結構不斷優(you) 化升級的過程。從(cong) 供給側(ce) 看,結構變化的重點在於(yu) 創新與(yu) 全要素生產(chan) 率水平的提升,以科技創新開辟產(chan) 業(ye) 新賽道,實現工業(ye) 化的內(nei) 涵式發展。從(cong) 需求側(ce) 看,必須緊緊扭住擴大內(nei) 需這一戰略基點,優(you) 化需求結構,以強大的國內(nei) 市場鉚住全球市場,發揮潛在超大規模市場的優(you) 勢,催生更多的技術創新和商業(ye) 模式創新。最後,以新發展理念推進新型工業(ye) 化是應對當前環境變化的重要舉(ju) 措。主要體(ti) 現為(wei) 以創新作為(wei) 主驅動力、以協調發展作為(wei) 新路徑、以綠色低碳實現發展新底色、以高水平開放拓展新空間、以共享發展成果作為(wei) 新目標。
黃少卿:個(ge) 人認為(wei) ,我國新型工業(ye) 化的戰略定位應該是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與(yu) 工業(ye) 化相融合的高水平工業(ye) 化。
這一戰略定位符合當前環境條件的變化。首先,中國的生產(chan) 要素稟賦結構已經發生重大改變,這要求向技術密集型產(chan) 業(ye) 結構進行調整。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全球碳減排要求,也促使我國把綠色化作為(wei) 新型工業(ye) 化的重要方向。今天,信息技術革命已深入到人工智能革命階段,在原有數字化、信息化基礎之上,又對工業(ye) 化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新能源技術正在重塑全球工業(ye) 生產(chan) 模式,高技能勞動力和代表先進技術的智能設備相結合,必然成為(wei) 未來工業(ye) 生產(chan) 的主流模式。因此,強大的原始創新能力和創新型人才將成為(wei) 中國新型工業(ye) 化的基礎性條件。此外,考慮到當前全球政治環境相對動蕩的局麵,新型工業(ye) 化也必須兼顧一些階段特征,那就是確保整個(ge) 工業(ye) 體(ti) 係的安全性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
主持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實現新型工業(ye) 化是關(guan) 鍵任務”。如何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ye) 化道路,紮實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各項重點任務落實?
餘(yu) 典範:紮實推進新型工業(ye) 化,首先要進一步完善市場化、法治化環境,增強微觀主體(ti) 活力,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的內(nei) 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增強企業(ye) 的獲得感。完善中長期激勵約束機製,構建包容審慎的容錯機製,營造企業(ye) 願闖敢闖能闖的良好環境;在市場準入準營、要素平等獲取、公平執法對待、權益合法保護等方麵精準施策,穩住民企預期和信心;打好“市場+規則”兩(liang) 張牌,增強對外企的長期吸引力,積極推動國內(nei) 企業(ye) 通過提升綠色環保、社會(hui) 責任等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體(ti) 係。其次,健全相應的體(ti) 製機製,優(you) 化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打破各種顯性和隱性壁壘,進一步促進生產(chan) 要素和產(chan) 品在城鄉(xiang) 之間、區域之間、產(chan) 業(ye) 之間的雙向自由流動,真正形成全國統一的大市場。第三,以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為(wei) 發力點,激發數字技術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新型工業(ye) 化的基礎是要素,而數據是最核心的要素資源。在數據的分類分級確權、統籌數據交易平台建設、規範數據生產(chan) 、保障數據要素市場參與(yu) 主體(ti) 合法權益等方麵,奠定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提升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價(jia) 值。
黃少卿:落實新型工業(ye) 化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的一個(ge) 重點任務,就是要構建新型國家創新體(ti) 係。一個(ge) 完整的原始創新過程通常分為(wei) 基礎研究、應用技術開發(包括基礎技術開發和競爭(zheng) 前技術開發)、產(chan) 品和工藝開發、新產(chan) 品導入市場這四個(ge) 階段,相應工作分別由科學家、工程與(yu) 技術專(zhuan) 家、產(chan) 品工藝工程師和企業(ye) 家來承擔。新型國家創新體(ti) 係建設必須要兼顧這四個(ge) 階段。當前我國要在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與(yu) 競爭(zheng) 前技術開發兩(liang) 大核心領域發力,形成有利於(yu) 科學繁榮的體(ti) 製機製,調整好政府在促進關(guan) 鍵核心共性技術開發方麵的角色定位,既要相應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更要重視製度建設和完善激勵機製。此外,要在強化市場競爭(zheng) 的基礎之上,激活企業(ye) 的技術開發活動和有利於(yu) 新產(chan) 品導入市場的創業(ye) 活動,從(cong) 而確保“創造性破壞”過程的持續進行。
李偉(wei) :推動產(chan) 業(ye) 體(ti) 係優(you) 化升級。保持製造業(ye) 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基本穩定,避免經濟“脫實向虛”。鞏固提升新能源汽車、光伏、移動通信、電力裝備等領域全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推動形成完整、先進、富有韌性的新型工業(ye) 體(ti) 係。
健全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體(ti) 係。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和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加快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關(guan) 鍵共性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推動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深度融合,加快建設新型創新基礎設施。全麵推進工業(ye) 綠色低碳轉型。
提升產(chan) 業(ye) 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突破產(chan) 業(ye) 鏈“卡點”“堵點”,暢通自主可控產(chan) 業(ye) 鏈;圍繞重點產(chan) 業(ye) 鏈深入推進“強鏈補鏈穩鏈”;培育“鏈主”企業(ye) ,帶動強化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鏈;強化提升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
提升產(chan) 業(ye) 治理水平。要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進一步推進製造業(ye) 重點領域改革,完善產(chan) 業(ye) 政策體(ti) 係和法規體(ti) 係,著力構建公平、包容、富有效率的產(chan) 業(ye) 治理體(ti) 係。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發展,加強與(yu) 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深度融合,努力推進比較優(you) 勢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分工不斷完善、合作共贏不斷增強的新型工業(ye) 化。
主持人:推進新型工業(ye) 化是關(guan) 係全局的重大戰略,也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如何堅持係統觀念,統籌謀劃、綜合施策,匯聚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的強大合力?
李偉(wei) :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充分調動各類經營主體(ti) 積極性,積極推動國有企業(ye) 改革,優(you) 化民營企業(ye) 發展環境,深化製度型開放,利用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完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吸引高水平的外資投向高技術產(chan) 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研發中心等領域。
以區域發展戰略推動新型工業(ye) 化發展,有效把握我國區域間工業(ye) 化發展水平差異,發揮全國統一大市場支撐作用,推動要素優(you) 化配置和產(chan) 業(ye) 分工合作,以主體(ti) 功能區戰略引領產(chan) 業(ye) 合理布局,優(you) 化新型工業(ye) 化發展的空間布局。
健全多層次人才供給機製,多層次的市場需求和新經濟形態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力資本,高素質人才是新型工業(ye) 化的核心支撐,需要破除阻礙人才要素自由流動的障礙,形成人才發展良性循環,完善基礎教育資源分配機製,強化人才培育的頂層設計,建立複合型人才跨部門協作機製。
餘(yu) 典範:推進新型工業(ye) 化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重點形成以下幾方麵的合力:
一是形成適合新型工業(ye) 化發展的生產(chan) 力與(yu) 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合力。特別是在“立”與(yu) “破”的過程中改革束縛創新的體(ti) 製機製,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guan) 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二是形成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與(yu) 新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的合力。新型工業(ye) 化並不是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獨角戲的工業(ye) 化,而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不斷改造升級,新產(chan) 業(ye) 不斷擴張,新舊產(chan) 業(ye) 不斷融合、製造和服務雙向融合發展的工業(ye) 化道路。通過技術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前沿發展水平,為(wei) 新產(chan) 業(ye) 湧現提供基礎;通過科技創新和放鬆管製厚植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土壤。
三是形成競爭(zheng) 政策和產(chan) 業(ye) 政策的合力。前沿科技和未來產(chan) 業(ye) 是新型工業(ye) 化的重要方向,也是全球產(chan) 業(ye) 政策競爭(zheng) 的重點領域,在此方麵我們(men) 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強化競爭(zheng) 政策基礎地位,發揮產(chan) 業(ye) 政策的靈活性,注重促進研發、創新平台建設、競爭(zheng) 、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的支持,增強企業(ye) 的獲得感。同時,從(cong) 單點的產(chan) 業(ye) 政策向產(chan) 業(ye) 鏈政策轉型,增強產(chan) 業(ye) 政策的整體(ti) 性,注重產(chan) 業(ye) 政策的動態調整與(yu) 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產(chan) 業(ye) 政策評價(jia) 機製與(yu) 退出機製。
黃少卿:推進新型工業(ye) 化這一重大戰略,必須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三大原則。
首先,市場充分競爭(zheng) 才能夠高效率地推動原始創新。
其次,創新經濟本質上是合約密集性經濟,隻有完善的法治環境才能確保新型工業(ye) 化體(ti) 係實現充分的分工與(yu) 協作。
最後,新型工業(ye) 化需要保持和外部世界在人才、技術、資金、數據等生產(chan) 要素方麵的充分流動和交換。
持續發力推進體(ti) 製改革,確保市場機製和政府作用的“兩(liang) 個(ge) 發揮”,這是我國順利實現新型工業(ye) 化的最大保障。
觀點
李偉(wei) :
新型工業(ye) 化是基於(yu) 我國工業(ye) 化發展階段特征的重要選擇。我國正處在由製造大國、網絡大國向製造強國、網絡強國轉變的關(guan) 鍵時期,正在經曆從(cong) 規模導向型工業(ye) 化走向高質量工業(ye) 化的階段性轉變。新型工業(ye) 化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關(guan) 鍵任務,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新型工業(ye) 化關(guan) 鍵任務與(yu) 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以及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重要任務和關(guan) 鍵路徑有效對接。
餘(yu) 典範:
中國式的新型工業(ye) 化與(yu) 西方發達國家走過的“串聯式”的工業(ye) 化道路不同,我們(men) 在短時期內(nei) 快速走過了其幾百年的工業(ye) 化曆程。中國的新型工業(ye) 化整體(ti) 上是並聯型、疊加型、壓縮型的工業(ye) 化,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這四化是疊加、同步推進的。新型工業(ye) 化肩負著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基礎的重任,中國作為(wei) 一個(ge) 大國,決(jue) 定了新型工業(ye) 化必須構建相對完整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黃少卿:
落實新型工業(ye) 化戰略,就是要構建新型國家創新體(ti) 係。當前,我國要在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與(yu) 競爭(zheng) 前技術開發兩(liang) 大核心領域發力,形成有利於(yu) 科學繁榮的體(ti) 製機製,調整好政府在促進關(guan) 鍵核心共性技術開發方麵的角色定位,既要相應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更要重視製度建設和完善激勵機製。在強化市場競爭(zheng) 的基礎之上,激活企業(ye) 的技術開發活動和有利於(yu) 新產(chan) 品導入市場的創業(ye) 活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時代青音|“兩會”特別節目】講好中國故事 拓展“一帶一路”教育合作“朋友圈”
- 兩會訪談|始終保持石油人的紅色底蘊和戰鬥情懷——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廠南梁采油作業區生產保障隊黨支部書記張紅玲
- 兩會訪談 | “深刻理解‘兩個確立’的曆史必然性”——訪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原主任 陳理
- 兩會國是廳 | 全國人大代表司富春: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推基層治理現代化
- 接收建議提案300餘件 國家文物局:讓文物賦能美好生活
- 兩會聊聊“天”|我國計劃2030年前後實施火星采樣返回
- 兩部門:防止格魯吉亞綿羊痘和山羊痘傳入我國
- 新疆鄉村“巴紮經濟”火熱
- 聯動微視頻|聽!石榴花開故事多
- 創曆史新高!新疆霍爾果斯公路口岸今年出口商品車突破2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