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國人大代表卓婭·巴合提: 阿勒泰博物館“熱”起來了

發布時間:2024-03-11 15:42:00來源: 光明網

  本報記者 張 影

  “‘博物館熱’的風吹到了阿勒泰,2023年,我館參觀人數首次突破了10萬(wan) 人次。”全國人大代表、阿勒泰地區文博院(博物館)館員卓婭·巴合提說。

  野外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博物館展陳講解……這是卓婭·巴合提的工作日常。在一線崗位上,她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參觀學習(xi) ,越來越多的遊客將博物館列入旅遊打卡地。客流量的增加讓卓婭欣喜,也給她的工作帶來了新考驗。“博物館是展現地區曆史文化的一張重要名片。參觀人數越多,對博物館服務的要求也就越高。”在卓婭·巴合提看來,近年來,為(wei) 了更好滿足公眾(zhong) 的需求,基層博物館無論在硬件設施,還是在服務質量上都有了顯著提升。

  卓婭·巴合提研究生畢業(ye) 於(yu) 新疆大學中國史專(zhuan) 業(ye) ,主修考古學與(yu) 博物館學。2021年,32歲的卓婭·巴合提幾經輾轉來到阿勒泰地區文博院,參與(yu) 阿勒泰地區博物館新館開館籌備工作。陳列布展、梳理館藏文物台賬、撰寫(xie) 講解詞……時間緊、任務重,卓婭·巴合提不分晝夜地忙碌,查閱資料,請教前輩。她參與(yu) 了金山史韻展廳、金山岩畫展廳的布展工作,涉及文物324件(套)。在研究與(yu) 探索中,卓婭·巴合提與(yu) 新館一同成長,將理想照進現實。

  2023年,卓婭·巴合提在負責智慧博物館建設過程中,參與(yu) 設計了“石人打卡小程序”“AR互動體(ti) 驗”等數字化項目。 卓婭·巴合提介紹,隨著博物館數字化項目的上線,通過AR、VR等技術手段,展櫃當中的文物在手機屏幕中“活”了起來,可以用多樣的形式講述文物背後的曆史文化故事。在館內(nei) ,青少年還可參與(yu) 基於(yu) 通天洞遺址考古成果設計的互動小遊戲,從(cong) 中學習(xi) 考古知識。

  為(wei) 了對各級文博單位在文物保護利用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有較全麵的了解,2023年,卓婭·巴合提在單位的組織下實地走訪,完成了阿勒泰地區5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0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巡查,充分掌握了各級文博單位實際存在的問題。

  新疆地域遼闊,野外不可移動文物數量多,分布範圍廣,巡護員、巡查員人力防範覆蓋麵有限。麵對文物安全的嚴(yan) 峻形勢,卓婭·巴合提提出,運用科技手段來提高文物安全的管理效能,鼓勵並支持空間信息技術,“遙感”“衛星雲(yun) 圖”等科技成果轉化與(yu) 應用,增加實體(ti) 防範手段;建立文物安全預警防控係統,加強文物安全末端守護、加強源頭治理和全過程監管,著力防範化解安全風險;人力防範、實體(ti) 防範和技術防範有機結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作為(wei) 一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者,卓婭·巴合提下定決(jue) 心,要做好文物的研究、闡釋工作,講好文物背後的故事,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把科學的、權威的、正確的觀點傳(chuan) 遞給觀眾(zhong) ,進一步講好阿勒泰故事、講好新疆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讓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惠及各族人民群眾(zhong)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