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兩會時刻丨為了“持久的藍天”
“我記得北京開APEC會(hui) ,那幾天天氣很好,當時有人問,這是‘APEC藍’,能持久嗎?”
3月6日,在看望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hui) 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hui) 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番話,勾起了許多人的回憶。那些年,一到秋冬季,我國北方一些地區經常遭遇大範圍嚴(yan) 重霧霾,“PM2.5”成為(wei) 困擾人們(men) 很久的一個(ge) 環境指標。
“經常刮沙塵暴。春天戴口罩,摘下來一層灰。出門一天,家裏地上一層土。那會(hui) 兒(er) 不是PM2.5,是PM250!”總書(shu) 記說起小時候的北京城。
2024年3月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hui) 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hui) ,聽取意見和建議。
不管是“PM250”,還是“PM2.5”,國外一些觀察者認為(wei) “不花三五十年是不可能改變的事”。
2014年深秋,北京APEC的歡迎宴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鄭重承諾:“這並不是一去不複返的短暫藍天,未來北京將會(hui) 有持久的藍天。”
有直麵問題的勇氣,也有迎難而上的決(jue) 心。
10年,願景照進了現實,行動兌(dui) 現了諾言:2023年全國339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為(wei) 85.5%。
△2024年1月23日,北京持續晴好天氣,天壇公園藍天白雲(yun) 。最新數據顯示,北京PM2.5年均濃度連續三年穩定達標,“北京藍”已成為(wei) 常態。
還是在10年前,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有這樣一個(ge) 細節——在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時,得知貴州的PM2.5平均值都在50以下,總書(shu) 記說,空氣質量直接關(guan) 係到廣大群眾(zhong) 的幸福感,將來可以製作貴州的“空氣罐頭”。“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jue) 不是對立的,關(guan) 鍵在人,關(guan) 鍵在思路。”
2022年4月,當拿到價(jia) 值100餘(yu) 萬(wan) 元的林業(ye) 碳票時,貴州畢節市赫章縣海雀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主任文均福看到了綠水青山的含“金”量。這張碳票是海雀村7300多畝(mu) 林海帶來的效益,讓村裏227戶群眾(zhong) 戶均增收4400多元。“這些年依托良好生態,村裏爛泥路變成了柏油路、水泥路,‘杈杈房’變成了小洋樓,一多半人家購買(mai) 了小車。”文均福說,依托林業(ye) 碳票、單株碳匯項目,海雀村的“空氣罐頭”越來越“香甜”。
這是“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的一個(ge) 生動實踐。實踐的背後,離不開科學認識的支撐。10多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指導新的實踐,帶來新的改變。
隨著美麗(li) 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霧霾”“黑臭”等感官指標治理明顯改善。放眼國家發展大局,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環境保護也要進入“高水平”階段。
新形勢下,如何繼續向前?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環境資源界委員進行深入交流,聽取意見。
環境資源界是十四屆全國政協增設的新界別。80多名來自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利水務、城市規劃等領域的黨(dang) 政領導幹部、科研專(zhuan) 家、企業(ye) 負責人等成為(wei) 該界別的首批委員。
胡鬆琴委員來自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她在發言時闡述了新汙染物治理方麵存在的短板。這個(ge) 課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注已久:“現在提出新汙染物治理,是很及時的。”
與(yu) 常規汙染物相比,新汙染物具有危害嚴(yan) 重、風險隱蔽、不易降解、來源廣泛、減排替代難度大、涉及領域多範圍廣等特點,關(guan) 係人民群眾(zhong) 身體(ti) 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成為(wei) 當前製約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持續深入改善的“新難點”。
聯組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出破題路徑:“全麵準確落實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方針,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拓展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路徑,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you) 勢。”
“有了新的問題,不能說前麵的老問題還沒處理完就可以歇歇手,要同步抓起來。”總書(shu) 記叮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環境保護任重道遠,還要繼續抓好。”
從(cong) 過去到現在,再望向未來,總書(shu) 記強調:“隻要看到我們(men) 是在往前走著,就要保持定力。而且,不要光批評、指手畫腳,而是真正行動、幹起來。”
今年1月1日,新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開始施行。修訂後的海洋環境保護法提出了“陸海統籌、綜合治理”的基本原則,比如規定按照河海聯動的要求,製定實施河口生態修複和其他保護措施方案,加強對水、沙、鹽、潮灘、生物種群、河口形態的綜合監測,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海水入侵和倒灌,維護河口良好生態功能。
在聯組會(hui) 上,胡鬆琴聆聽了總書(shu) 記的講話,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這是總書(shu) 記對我們(men) 的殷殷囑托。我們(men) 將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持續推進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繼續抓好美麗(li) 海灣建設,讓人民群眾(zhong) 享受到碧海藍天、潔淨沙灘。”
風物長宜放眼量。
讓碧海藍天更持久、讓綠色發展底色更足,生態環境日日向好,美麗(li) 中國步步向前。
監製丨耿誌民
製片人丨興(xing) 來
主編丨寧黎黎
執筆丨楊彩雲(yun)
視覺丨江雨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